阜阳市颍州区南京路初级中学,安徽 阜阳 236400
摘要:文化既是人类社会发展的重要智慧结晶,又是民族精神的脊梁,文化自信既是提高国家凝聚力的一个重要手段,也是推动国家文化创新的重要力量。要想培养初中学生的文化自信心,不能仅仅依靠历史、语文和政治等课程,还需要将各学科的教育元素、素材等纳入其文化教学之中,初中文化地理课程在培养学生文化自信心和民族信念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本文根据笔者的教学经验,以文化自信为导向,对初中文化地理的教学策略进行了浅析。
关键词:文化自信 初中教育 文化地理 教学策略
引言:文化自信是文化创新的先决条件,也是文化传承与发展的根本所在。从一定程度上来说,文化自信与民族和国家的发展有着密切的联系,它也是中华民族繁荣昌盛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梦的一个重要途径。在这样的情况下,对初中学生进行民族文化自信的培养,就是其主要的教学目的。但是,在地理学科中,却牵扯到了许多中华优秀的传统文化,而且这门学科还包括了许多国家的风景、经济、文化等方面的知识,把这些知识作为教学材料,可以让学生们更好地培养自己的文化自信,促进地理学科教学的发展,从而实现培养初中学生核心素质的目标。
一、文化自信与初中文化地理教学间的关系
初中地理以人文地理学和自然地理学为主,而文化地理学是人文地理学的一个重要分支,具有强烈的“人文性”。首先,文化和地理学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华文化包括革命文化、各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和先进文化,从学科的视角来看,初中地理教科书包含了各地区的传统文化,如风俗文化,建筑文化,饮食文化等等。它还包含了各个地区的先进的经济和科技等方面的知识。从这一点可以看出,在地理课程的内容中,包含了很多的文化内容,因此它是一种文化传播的有效载体。其次,初中文化地理学对于指导初中生建立自己的文化自信具有很大的推动效果,因为文化自知是学生产生自己文化自信的前提,又是学生将文化自知转换为文化自信的过程。另外,在初中时期,正是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形成的关键时期,在这一时期,他们的思想很容易受到外界因素的影响,同时,这一时期也是他们文化自信形成的关键时期,根据这一特点,教师应该将地理课程中所包含的文化内容,以多种形式的教学活动向学生传达,引导他们对自己的文化有一个正确的认识,从而建立起自己的文化自信,增强自身的民族认同感[1]。
二、文化自信导向的初中文化地理教学问题
(一)文化教学资源不足
在当前教材中,有许多先进和传统的文化,但是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一些教师在讲授的过程中,并没有对地理中的文化进行深入的发掘,从而导致了在地理课堂上,对其进行教学的内容比较狭隘和片面。从学生的角度来看,大多数的初中生都有非常广泛的兴趣爱好,特别是对于民族文化会有很强的探究兴趣,还有的学生还提出了想要通过地理课程来获得更多从未了解过的文化知识,这说明初中学生对文化知识的需求比较大。但是,很多教师在对地理知识进行讲解的时候,往往会忽视了学生群体的这一需要,导致他们无法对地理知识进行深入的了解,也无法对其进行挖掘。
(二)文化氛围营造缺乏
由于初中的文化地理学知识涉及广泛,内容丰富。因此,在初中文化地理学的教育中,要注重在课堂上营造文化氛围。但是,在过去的一些地理课中,过分强调了教学的内容和讲课进度,而忽略了文化环境的构建。教师们应该清楚地认识到,创造一个文化气氛是帮助学生们更好地了解文化的含义和实质的重要条件。所以,教师们要在有关的教学活动中,创造出一个好的文化气氛。在实际生活中,许多教师并没有能够做到这一点,这使得文化地理教学对文化自信的培养产生不利的影响。
(三)学生思考文化内容较少
在对初中生进行调查中,我们可以看到,大多数学生都可以从地理学习中获得文化知识,但是,可以围绕文化现象与文化问题进行深入探究的学生数量非常少,所以,在初中的文化地理教学过程中缺少引导学生进行深度探究的能力。对文化实质与内涵的深入思考,是初中生在形成文化自觉与自信的一个关键环节。相反,学生如果不能从文化地理中,真正的剖析出内涵,和文化知识,那么则不利于学生文化自信的培养。
三、文化自信导向下初中文化地理教学优化策略
(一)注重文化课程资源开发拓展文化自知
初中学生获取知识的主要场所就是课堂,而课本材料就是学生文化来源的主要媒介,也是培养学生建立文化自信和民族精神的重要途径。为了更好的发挥初中文化地理的作用,我们必须深入剖析课本的内容,并在此基础上进行文化地理的发掘与开发。中国疆域辽阔,各地的自然生态、风俗习惯等都存在着显著的差别,可以作为文化地理的研究对象和探究目标。除此之外,义务教育地理课程标准还明确提出,在初中地理教学中,要重视与生活结合,更要在课堂教学环节引导初中生去认识到地理知识的实用性。从教育的角度来说,学生可以接触到更多的风土人情、民族文化,这也可以让他们更好地建立起在相关文化知识中的情感基础,进而激发他们的学习积极性。例如,在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第一章“地球的运动”中认识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春秋战国时期形成的二十四节气,它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长期经验和智慧的结晶。又如,八年级下册第六章“北方地区”,在学习的过程中,要先了解北方地区的地理环境,地理优势等,然后对北方的适合生长的农作物,以及各类特产进行深度解读,还可以了解因为北方的气候四季分明,土壤肥沃,所以适合粮食生长,从“北大荒”到现在的“北大仓”,教师还可以找到北方粮食丰收以及大秧歌、北方文化等,让学生切身的感受北方的文化内涵,并保证课程文化要素的多样性,通过对北方地区的文化进行解读,以提高学生对该地域的认识,拓宽他们的地理学认知
[2]。
(二)注重营造文化教学氛围促进文化理解
通过整体的文化教育气氛的建设,可以使学生产生感情上的共鸣,使学生基于自己的文化认知,对本民族的文化有更深刻的认识。特别是,在课堂上,教师可以利用各种资源,如视频、图片等,创造一种良好的课堂气氛,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例如,在学习七年级上册“人类的聚集地—聚落”中,教师可以在教学过程中,不同地区人们的居住环境有明显的区别,受环境的影响,如:千户苗寨、丽江的古城、重庆的吊脚楼等,教师可以用多媒体播放不同地区的住房特征,让学生了解不同的地理文化,还可以讲讲这些民族的文化特征,以及一些风土人情,然后再让同学们去深刻理解这个地区的文化所蕴含的含义和实质,以此来增强同学们的文化自信。
(三)重视文化对比的运用提升文化自觉
对比的教学方式有实验对比、相似对比、观念对比等,在以文化自信为导向的初中文化地理的课堂上,教师可以灵活运用相似与不同的教学方式,引导学生去深刻的思考,去辨别不同的文化。比如,在学习七年级下册中“我们临近的地区和国家”这一章节内容时,教师可以通过比较中国与日本之间的服装、语言、文字、饮食习惯、艺术形式以及建筑风格等不同的地方,来引导学生从两个不同的角度去考虑两个国家文化之间的关系,从而帮助他们更好的理解不同民族文化之间的差异,使学生在继承我国民族文化的同时吸取其他国家的优秀之处,从而更好的理解中国文化在日本的文化发展中所起的重要作用,进而更深刻的理解中国的建筑、饮食以及汉字对周边国家的影响,从而增强学生的文化自信。
结语:综上所述,在文化自信的指导下,进行有目标的初中文化地理课程,可以有效地加强初中生的民族自信,以及民族文化认同感。为此,教师们应该利用文化地理的资源,创造良好文化教学的气氛,运用文化对比等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们更加深刻的认识和理解中华文化,培养他们的爱国情感和文化自信。
参考文献:[1]卢晓方.以文化自信为导向的高校英语跨文化教育教学分析[J].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2023,39(04):74-78.
[2]董国菊.从少数民族传统节日谈民族文化自信力的养成——以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为例[J].云南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21,23(02):75-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