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化门诊护理干预预防静脉采血患者晕血晕针的效果评价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7-21
/ 2

优化门诊护理干预预防静脉采血患者晕血晕针的效果评价

周小晨

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青浦分院,上海201700

【摘要】目的围绕静脉采血患者,开展优化门诊护理干预,评价其在预防晕血晕针中的作用。方法选取本院门诊在特定时间节点内(202110-202210月)接收的静脉采血患者(70例),将其分成2组(随机数字表法):A组与B组,A35例开展传统门诊护理,B组以A组护理为基础,实施优化门诊护理干预,对比两组抽血成功率及晕血晕针发生情况。结果B组抽血成功率(100.00%)较A组(77.14%)高(P0.05),晕血晕针(2.86%)发生率较A组(22.86%)低(P0.05)。结论针对静脉采血患者,通过开展优化门诊护理干预,能提高采血成功率,减少晕血晕针的发生,综合效能突出。

【关键词】静脉采血;优化门诊护理;晕血晕针

无论是体检中,还是在疾病诊断中,静脉采血均为其中的关键环节,扮演着重要角色,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近年,伴随人们健康意识的日渐增强,在此驱动下,门诊静脉采血人数也呈现出随之增多趋势;但需指出的是,因一些患者在进行静脉采血时,内心太过恐惧或紧张,外加穿刺过程中疼痛感的不良刺激,使得其容易出现晕血或(和)晕针等情况,着除了会对患者的生、心理造成影响之外,还会影响到采血工作的正常开展[1]。有报道[2]指出,由于门诊采血有着较大的工作量,且受各种主、客观因素影响(如护士、环境及病人等),使得门诊采血护理工作当中充斥着各种潜在风险,如果未能及时、准确找出,会对正常工作造成严重影响。因此,强化相关护理工作,尤为重要且必要。本文围绕门诊静脉采血患者,对传统的门诊护理工作进行优化,评价其在预防晕血晕针中的效能,现就此剖析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202110-202210月这一阶段内,将静脉采血患者当作对象,总共选取70例,将其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成2组,在A35例中,最小年龄30岁,最大67岁,平均为(51.37±3.64)岁,男性19例,其余为女性(16例),文化水平:高中及以下15例,大专及以上20例。B组中,年龄30~6651.34±3.61)岁,男、女比值为18:17,文化水平:17例高中及以下,18例大专及以上。两组上述罗列数据经逐项比对,并未发现显著差异(P0.05)。

纳入标准:(1)均由于疾病而需进行采血操作;(2)意识、认知、言语沟通皆正常;(3)存在晕针晕血情况。排除标准:(1)皮肤严重受损而造成采血困难;(2)存在凝血功能障碍;(3)严重贫血及恶性肿瘤;(4)患有精神疾病。

1.2方法

A组在门诊采血时,给予传统门诊护理干预,如在采血开始前,将手臂放置位置讲解于患者,同时讲解一些所需注意事项,比如在完成采血后,需对采血部位进行按压(3~5min);指导患者坐于凳子上,手放在采血桌子上,实施采血,如果精神过于紧张,可采取一些措施分散其注意力(如交流沟通等),确保采血顺利进行。B组基于A组护理,实施优化门诊护理干预:(1)对护士操作技能进行优化。定期对护士开展各种培训,比如晕血晕针患者的特殊护理策略、静脉采血技巧等;另外,以组织考核等方式开展操作技能的培训,以讲座等形式强化护士职业道德教育,除此之外,还可通过换位思考、角色扮演等,对护士以人为本的服务理念给予强化。(2)对管理措施进行优化。围绕晕血晕针这一突发事件,详细制定应急预案,比如让患者行平卧位,即刻抬到空气流通处,或者是进行吸氧;针灸或指压患者的人中穴,并给予糖水或者温开水等;组织护士参与到突发事件的模拟演练当中;门诊需要配备各种设备,比如急救药品、吸氧装置等,且指派专人检查记录(每日1次);定期召开回忆(每月末),对各项制度的实际执行情况进行检查,且对本月突发事件的发生情况进行统计、总结与分析,据此进行优化措施的制定。(3)对采血环境进行优化。在采血等候区,可以设置休息椅,并播放一些轻柔、舒缓的音乐,另外,在墙壁上可进行采血注意事项的张贴;保持采血室内空气的流通,定时通风换气,做到光纤充足;如果采血者较多,需要即刻增派采血护士,且做好患者的分流工作。(4)对采血流程进行优化。在患者采血前,设置专门对其信息进行核对,对于存在晕针晕血情况的患者,需进行标识;在采血过程中,围绕晕血晕针严重者,可选择平卧位采血,护士通过与其沟通、交流来对其注意力予以分散;保持乐观、积极的服务态度,比如语气柔和、面带微笑等,且对患者情况进行观察,比如出冷汗、面色及心率等。如果未能做到一次性成功穿刺,可将原因解释于患者,并给予安抚;在完成采血后,需对患者有无不适感进行主动询问,并将采血后所需注意事项讲解于患者,将按压棉球的正确使用方法教育患者。

1.3观察指标

就两组抽血成功率、晕血晕针发生情况进行逐项统计与对比。

1.4统计学方法

SPSS22.0展开数据处理,计量、计数资料分别实施

tX2检验,若组间经比对,差异显著,则由P0.05予以表示。

2.结果

相比A组,B组抽血成功率更高(P0.05),晕血晕针发生率更低(P0.05),见表1

1对比2组的抽血成功率与晕血晕针发生情况[例(%]

组别

晕血晕针

抽血成功

A组(35例)

822.86

2777.14

B组(35例)

12.86

35100.00

X2

4.590

6.915

P

0.032

0.008

3.讨论

针对传统的临床护理工作而言,其多将疾病、治疗等作为护理重点,而在面对静脉采血门诊时,缺乏完善的护理管理体制,且相关制度存在不健全情况。而近年来伴随门诊采血人数的日渐增多,工作量的逐渐增大,护理风险事件发生率也呈现出明显升高趋势。在采血工作当中,晕血晕针是一类较常见且严重的突发事件,多因患者在受到血液刺激或疼痛后,造成脉搏加快,血压升高,引发血管扩张,影响脑部的正常供血,造成脑部血流缺乏,从而诱发晕厥[3]。需指出的是,晕血晕针事件的发生,除了会对患者的心理造成创伤之外,还易造成医疗事件纠纷,所以,促进护理质量的提高,将护理风险将至最低,对于门诊静脉采血工作的高质量开展,具有重要现实意义。有报道[4]指出,通过强化门诊护理工作,有助于门诊运转的高效化、顺畅化,并且还能预防或减少不良事件的发生。另有研究[5]发现,通过对门诊护理工作进行优化,可以强化护士的护理技能,减少护患纠纷,预防晕针晕血等情况的发生。从本文结果可知,较之A组,B组有着更高的抽血成功率,以及更低的晕血晕针发生率。此结果与相关报道的结论相一致。提示通过优化门诊护理干预,可以减少其晕血晕针情况的发生,提高抽血成功率,减轻患者痛苦,为门诊工作的顺利进行提供助力。

综上,将优化门诊护理应用于静脉采血患者,不仅能提高采血成功率,而且还能减少晕血晕针情况的发生,值得临床推广。

参考文献:

[1]马忻凡,王海霞.持续质量管理在门诊抽血室抽血患儿护理质量管理中的应用效果[J].血栓与止血学,2022283):884-885.

[2]史芳,林琳.护理风险管理在门诊静脉采血管理中的应用价值[J].黑龙江医学,20214524):2628-26292632.

[3]江艳颜,陈妹.护理风险管理在门诊采血室静脉采血中的应用[J].护理实践与研究,20201713):140-141.

[4]姜春英,张华秀.SBAR沟通模式在静脉采血晕针晕血患者中的应用效果[J].中国当代医药,20202730):236-239.

[5]张秀艳,廖翠瑶,李秋宝,等.预见性护理联合心理干预对预防患者晕血晕针的影响效果分析[J].中国医药指南,20201814):221-2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