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南京市六合区中医院,江苏 南京 211500
【摘要】目的:探究中药汤剂常见不良反应及药学干预的效果。方法:本次研究
对象选取2022年1月到2022年12月本科室接收的100例服用中药汤剂治疗的患者,采取红蓝球分组方式对其分组,常规组(n=50)记录不良反应,研究组(n=50)进行药学干预。观察比较2组病人的不良反应、累及器官、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患者发生中药不良反应及累及器官主要以消化系统、皮肤为主(P>0.05);研究组患者发生不良反应概率,明显低于常规组,组间差异明显(P<0.05)。结论:服用中药汤剂会引发多种不良反应,通过药学干预,能够使用药规范,防止不良反应的发生,更安全,值得临床上推广和应用。
关键词:中药汤剂;不良反应;药学干预;用药规范
近年来在临床治疗上采取中药汤剂治疗方法比较广泛,其具有一定的安全性,效果明显,但也不是完全不存在不良反应。由于医学研究及临床经验的不断积累和完善,中药的一些不良反应已经得到证实,但有一些中药汤剂的不良反应发生原因及治疗方法并不明确[1]。患者一旦发生不良反应,不但会延误疾病治疗,加重病情,而且会影响中药汤剂的疗效。为此,研究中药汤剂容易出现的不良反应,分析原因,制定合理的药学干预措施,对于提升中药汤剂的效果及安全性具有重要意义[2]。本文探究中药汤剂常见不良反应及药学干预的效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本次研究对象选取2022年1月到2022年12月本科室接收的100例服用中药汤剂治疗的患者,采取红蓝球分组方式对其分组,常规组(n=50)记录不良反应,研究组(n=50)进行药学干预。纳入标准:①患者自愿参与研究;②符合服用中药汤剂临床治疗者。排除标准:①合并认知障碍、沟通障碍者;②药物过敏者;③合并心、肝、肾功能障碍者。常规组:男∶女=24:26,年龄为[24-65(46.50±2.40)]岁;研究组中,男∶女=23:27,年龄为[25-64(46.48±2.35)]岁。2组病人一般资料比较,无显著性差距(P>0.05)。
1.2方法
1.2.1常规组
对患者发生药物反应情况,发生不良反应原因做好记录,并且制定相关干预措施。
1.2.2研究组
研究组开展药学干预措施。具体:(1)加强监管:不断完善检测体系及报告制度,加强对中药发生不良反应的监管力度,不得擅自把药量加大、延长疗程,严惩处方配伍不当、超剂量、大处方等行为,要详细交待特殊处方患者,警惕有毒药物的处理,对患者生命体征要密切观察。(2)使用规范:加大宣传中药安全性,促进患者自觉遵医嘱,规避煎煮方法、温度、服药次数等错误行为。比如乌头类药物需要先煎一个小时左右;补药需要在清晨服药;解表药物需要下午服;安神药物睡前服用。(3)辩证论治:详细判断患者体质、病情、过敏史等信息,对患者的寒热虚实信息进行明确,从而做出辨证分型切中病机,使中药效果得到提升,防止不良反应的发生。
1.3观察指标
(1)患者发生中药不良反应。
(2)对比2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
1.4统计学整理
利用SPSS26.0统计学分析有关数据,选择率(%)表示计数资料,应用x2检验,以(P<0.05)具有显著性差异。
2 结果
2.1患者发生中药不良反应的具体情况如下:
中药制剂不良反应及累及器官情况
系统及器官 | 不良反应 |
皮肤 | 3例 皮炎、皮疹、瘙痒、长斑 |
心血管系统 | 2例 心悸、血压升高、胸闷、心律失常 |
消化系统 | 3例 消化不良、呕吐、腹泻、腹痛、便秘 |
神经系统 | 2例 胸闷、呼吸困难、呼吸急促、咳嗽 |
其他 | 3例 水肿、过敏性休克 |
2.4对比2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
研究组患者发生不良反应概率,明显低于常规组,组间差异明显(P<0.05)。如表2:
表2: 比较2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n(%)]
组别 | 例数 | 总发生率 |
研究组 | 50 | 4(8.00%) |
常规组 | 50 | 9(18.00%) |
X2 | - | 4.8913 |
P | - | 0.0269 |
3 讨论
中药汤剂属于一种传统药剂,在我国具有广泛的应用性,中药汤剂的优势特色是随症加减药物,由于中药汤剂应用的药物比较多,药物之间极易发生作用,从而引发不良反应,不良反应发生的原因有多种,主要有剂量使用过大、配伍、炮制、用法不当、服药期过长等[3]。基于此,开展药学干预是极其必要的。不断完善检测体系及报告制度,加强对中药发生不良反应的监管力度,不得擅自把药量加大、延长疗程,严惩处方配伍不当、超剂量、大处方等行为,要详细交待特殊处方患者,警惕有毒药物的处理。加大宣传中药安全性,促进患者自觉遵医嘱,规避煎煮方法、温度、服药次数等错误行为。比如乌头类药物需要先煎一个小时左右;补药需要在清晨服药;解表药物需要下午服;安神药物睡前服用
[4]。本次研究结果得出,患者发生中药不良反应及累及器官:皮肤(皮炎、皮疹、瘙痒等)、心血管系统(血压升高、心律失常、心悸等)、消化系统(呕吐、腹痛、腹泻等)、神经系统(呼吸困难、咳嗽、胸闷等)、其他(过敏性休克、水肿);研究组患者发生不良反应概率,明显低于常规组,组间差异明显(P<0.05)。提示,中药汤剂发生不良反应会累及多种器官,采取药学干预,能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
综上所述,服用中药汤剂会引发多种不良反应,通过药学干预,能够使用药规范,防止不良反应的发生,更安全,值得临床上推广和应用。
参考文献:
[1]李二强,林荣. 中药汤剂不良反应原因分析及合理用药探讨[J]. 医学信息,2020,33(22):169-171.
[2]李秀. 中药汤剂联合微波仪治疗中重度宫颈糜烂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J].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20,14(17):220-222.
[3]刘艳娜. 中药汤剂常见不良反应及其对策[J]. 光明中医,2020,35(13):1951-1953.
[4]吴永润,韩宇. 中药汤剂排病反应与不良反应识别[J]. 名医,2020,(05):2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