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市大足区珠溪中心卫生院,重庆大足402360
摘要:目的:研究针灸联合补阳还五汤加减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方法:2021年05月~2022年05月,在我院接受治疗急性脑梗死患者100例,随机选取50例作为实验组,实行用针灸联合补阳还五汤加减治疗治疗;另选取50例实行西医治疗,作为对照组;观察两组急性脑梗死患者临床治疗效果、神经功能缺损情况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结果:实验组患者临床总有效率为84.00%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的6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急性脑梗死患者NIHSS评分和Barthel指数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实验组患者的NIHSS评分分低于对照组(P<0.05),Barthel指数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灸联合补阳还五汤加减治疗急性脑梗死可有效提高患者临床治疗效果,改善患者神经功能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安全可靠,值得推广应用。
关键词:急性脑梗死;针灸;补阳还五汤;Barthel指数评分;NIHSS评分
0、前言
急性脑梗死指的是脑梗死的一个时间段,一般情况下在1个月以内发生的脑梗死都可以称作急性梗死,当然它有超急性期。就是从心肌梗死到48个小时之内的时间段属于超急性期。目前对于急性脑梗死的治疗,虽然可以采用多种治疗方案,且临床治疗效果较为理想,但是有资料表明,采用中医治疗可有效提高治疗效果[1]。因此,2021年05月~2022年05月,在我院接受治疗急性脑梗死患者100例,旨在研究针灸联合补阳还五汤加减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效果,现对结果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2021年05月~2022年05月,选取我院所收治的收治的急性脑梗死患者10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各50例。对照组男24例,女26例,年龄为48~78(58.27±17.53)岁,发病时间为7~73 h。实验组男21例,女29例,年龄为47~77(58.94±17.45)岁;发病时间为7~76 h。该研究经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患者及其家属均签署知情同意书。组别间患者的年龄、性别、病情等一般资料均无明显差异,具有可比性。
1.2研究方法
对照组患者采用西医治疗,包括有抗血小板凝集、清除氧自由基、调脂稳定板块和营养脑细胞等治疗。实验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采用针灸联合补阳还五汤加减治疗。中药补阳还五汤治疗:药方为黄芪30~60 g、当归12 g、赤芍10 g、桃仁10 g、川芎10 g、地龙10 g、红花6g,1剂/d,用水煎服,分两次服用,连续治疗2个疗程,每个疗程6次。针灸治疗:舌三针,面三针,气海;取患者患侧肢体的肩髃穴、臂臑穴、曲池穴、手三里穴、外关穴、合谷穴、梁丘穴、血海穴、足三里穴、阳陵泉穴、丰隆穴、三阴交穴、太冲穴等;健侧颞三针、手三针、足三针、血海穴,并留针30min,接G6805-Ⅱ电针,频率为疏密波;1次/d,连续治疗2个疗程,每个疗程6次。
1.3观察指标
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分为痊愈、显效、有效、无效:①痊愈:经过治疗后,患者的临床症状基本消失,肌力恢复至V级。②显效:经过治疗后,患者的临床症状明显改善,肌力较最初提高II级,生活基本自理。③有效:经过治疗后,患者的临床症状有所缓解,肌力恢复I级,但生活无法自理。④无效:经过治疗后,患者的临床症状没有明显改善。日常生活活动能力采用Barthel指数评定,分数越高,表明患者的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越好。神经功能缺损情况采用NIHSS评分判定,分数越高,表明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越大,反之则越小。
1.4统计学方法
本研究选择SPSS20.0软件对所有的数据资料进行详细分析,其中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使用(±s)来表示,给予t检验,而治疗效果和不良反应等计数资料则使用(%)来表达,给予χ2检验,P≤0.05则表示统计学意义显著。
2、结果
2.1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对比
实验组急性脑梗死患者临床治疗总有效率84.00%高于对照组60.00%(P<0.05)。具体见表1。
表1对比两组急性脑梗死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n(%)]
组别 | 痊愈 | 显效 | 有效 | 无效 | 总有效率 |
实验组(n=50) | 11(22.00) | 22(44.00) | 9(18.00) | 8(16.00) | 42(84.00) |
对照组 (n=50) | 8(16.00) | 14(28.00) | 8(16.00) | 20(40.00) | 30(60.00) |
X2值 | -- | -- | -- | -- | 7.143 |
P值 | -- | -- | -- | -- | 0.008 |
2.2对两组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情况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
治疗前,两组急性脑梗死患者NIHSS评分和Barthel指数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实验组急性脑梗死患者NIHSS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arthel
指数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具体见表2。
表2对比两组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情况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s),分]
组别 | NIHSS评分 | Barthel指数评分 | ||
治疗前 | 治疗后 | 治疗前 | 治疗后 | |
实验组(n=50) | 24.97±5.42 | 8.22±3.88 | 24.86±7.42 | 53.22±11.96 |
对照组 (n=50) | 26.66±5.16 | 11.44±3.38 | 25.86±8.66 | 43.22±10.08 |
t值 | 1.343 | 4.425 | 0.620 | 4.521 |
P值 | 0.182 | 0.000 | 0.537 | 0.000 |
3、讨论
急性脑梗死是临床常见的一种脑血管疾病,多表现为起病突然、头痛、眩晕,耳鸣,半身不遂等,严重威胁到患者的生命健康[2]。在临床上,急性脑梗死是由于患者的颈部血管出现动脉粥样硬化导致血管破裂出血或者斑块脱落,从而导致血管狭窄或者血管闭塞。有研究表明,采用中医辨证选方治疗“中风病”,在一定程度上可提高临床治疗效果。可帮助患者补气活血、散瘀通络、改善患者的颅内血流变学、保护患者的脑组织、修复脑神经、调节免疫等[3]。通过实验我们发现,实验组患者临床总有效率为84.00%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的6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急性脑梗死患者NIHSS评分和Barthel指数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实验组患者的NIHSS评分分低于对照组(P<0.05),Barthel指数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综上所述,针灸联合补阳还五汤加减治疗急性脑梗死可有效提高患者临床治疗效果,改善患者神经功能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安全可靠,值得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罗汝慧.针灸联合补阳还五汤加减治疗急性脑梗死临床疗效分析[J].世界复合医学,2019,5(04):127-129.
[2]吴引萍,郭树林.针灸联合补阳还五汤加减治疗急性脑梗死临床观察[J].中国中医急症,2016,25(3):544-545.
[3]纪永毅.补阳还五汤加减联合脂必泰对气虚血瘀型脑梗死病人炎性因子和颈动脉粥样硬化的影响[J].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2016,14(18):2168-21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