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方制”校本研修——新教师专业成长的模式创新与实践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7-22
/ 2

“配方制”校本研修——新教师专业成长的模式创新与实践

李余献,雷圣锋

杭州师范大学东城实验学校

【论文摘要】

高素质的教师资源是学校高质量发展的保障,对新入职教师的培养将为高水平的教师队伍建设奠定基础。当前许多发展中的学校都会面临如何将教师的高学历转发为学校教育高水平的问题。本文针对学校教师专业发展中,对教师人才个性化发展需求的矛盾,提出了配方制校本研修的主张,对新教师专业成长进行模式创新与实践。通过建构模块化、差异化的校本研修课程,分层进阶推进新教师的专业成长,配方制校本研修体现教师成长的匹配性和适切度,让每一位教师都拥有适合自己成长的模块课程表,成为自主成长的主人。

【关键词汇】 配方制;校本研修;新教师培养;模式创新

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首次将教育科技人才一体部署,强调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需要培养高素质教师队伍。习总书记曾指出:人才培养,关键在教师。教师队伍素质直接决定着学校办学能力和水平,可见教师人才培养的重要性。浙江省会杭州市以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率先实现高水平教育现代化为目标,提出建设高水平的美好教育引领区。而高质量的新教师培养,将是实现美好教育重要的一环。

我校是一所九年一贯制学校,现有三个校区共338位教师,其中五年内的新教师占40.8%,新教师的占比高。随着各个校区每学年新生入学,更多的新进教师将加盟学校。学校需要发展就必须着眼未来高品质师资队伍的培养转化,如何更加高效推进新教师专业成长?这是极有意义的研究课题,也是当前学校高质量发展的迫切需要。

一、数据分析,发现新教师专业成长需求

笔者通过问卷星工具对学校138名五年内新教师,就规范职业自我规划、师范专业培训、个性差异需求、研修内容选择等方面内容进行调查,收回125份有效问卷。调查结果分析如下:

44.8%的教师在新入岗前没有系统的教育教学专业学习及实践经验。 88.0%的教师入岗不会规划自己的专业发展。92.2%的教师希望研修内容与自己的专业需求相匹配。 有76.8%非常希望根据自己的需求选择学习内容。

根据近5年来学校新招聘的教师数据分析,新入编的教师主要是以本科生和研究生的学历为主,具有学历高、学习能力强的特点。虽然拥有高端的学历,但许多硕士学历的新教师甚至没有接受过师范专业教育。由于缺乏教育教学经验,面对全新的工作岗位压力,他们急需尽快将自己的学历高端转化教育能力高端。因此,新教师对教育教学专业能力的自我提升和发展有着强烈愿望。

其次,由于专业背景差异,新教师群体对于专业提升的需求并不相同。具体体现在学科专业的差异、个人专业短板以及特色专长提升等需求。然而,学校开展的传统校本研修,为了尽快让新教师适应工作岗位,研修的内容主要是基于学校发展需求而开发的通识课程,对于教师个人的自我发展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因此,缺乏参与研修积极性的校本研修活动其效果必然不理想。明晰新教师专业成长需求,开发适配新教师发展的校本研修课程具有重要价值。

二、模式创新,建构配方制校本研修体系

配方制校本研修,是当前新形势下针对学校新入职教师研训工作的困境,而提出的校本研修新模式。者,对应也,匹配也。顾名思义,配方制校本研修的改革,直取传统划一的课程之僵化弊端,努力体现学校课程对教师成长的匹配性和适切度,提高校本研修课程原本应有的灵活性。配方制课程采用前测以及动态评价的大数据,为教师提供精准的研修课程建议,通过建构模块化、差异化预算研修课程,以及五年规划、分层分阶推进的新教师专业发展研修模式,让每一位教师都拥有适合自己成长的模块课程表,成为自主成长的主人。

基于差异,探索适配新教师需求的专业成长模式

根据伯林纳和司德菲等人提出的教师发展的五阶段理论,教师从新手阶段进入业务精干阶段需要5-8年的教龄(邬云德,2011)。这也是教师专业成长最重要的阶段,是学校对教师人才培养的关键时期。如何高质量引导此阶段教师专业发展?就要直面传统的整齐划一研修模式与教师差异发展需求之间的矛盾。探索适配新教师需求的专业成长模式,让他们在差异化研修中成长。

1.共研、分层、个性化协同,规划五年成长

五年内新教师群体的差异性有其专业背景、入职年限的不同,以及个人专业短板和专长提升需求。实施精准的校本研修活动的关键尽量做好目标与需求相近的学习群体的划分,让个人需求的差异性与学校组织研修的整体性统一。新教师专业背景的差异性体现在任教学科不同。尽管各学科之间有跨学科融合的教学要求,但都是基于本学科知识技能基础上的跨学科整合。每个学科之间有专业知识体系的差异,所以,将同一学科的新教师编入同一个学习小组,便于开展同科共研校本研修活动。其次,同一个学科的新教师入职的时间有先后,他们参与校本研修课程进度也不一样,如按照入职的年限来组建学习小组,更有利于开展 通识课程研修。教师个性化的需求则可以通过课程提供的

菜单式主题模块化的课程中选学实现。通过同科共研、同层共修、个性选学的协同安排,从而实现对不同学科不同年限入职的新教师在各自专业领域开展研修活动。

   2.必学、选学、规划学结合,推进分阶研修

有了对新教师群体进行的合理分组和组建的校本研修共同体,还需要有能灵活适切不同群体教师发展的校本研修课程。配方制校本研修课程分为通识课程和差异化课程。按照学校发展规划要求,需要每一位新入职教师必须掌握的专业知识技能,如:学校教学常规、师德规范、教科研知识等课程,这类课程归为校本研修通识课程,一般是刚入职一年内的教师需要参加研习。而两年至五年的新教师群体推行分层分组进行修习,并提供个性化需求的学习课程。这类课程归为差异化的校本研修课程,将随着新教师工作经验的递增,逐步放宽对差异课程选择的主动性。配方制校本研修课程采取五年四阶方式规划推进,安排必须学、推荐学、选择学、规划学的课程模块内容,体现了课程适配性。

五维共建,架设内容模块化的配方制校本研修课程

1.五个维度,建构配方制课程框架

配方制校本研修课程体现了对新教师专业成长性个性需求,以及课程实施的可行性。课程分别从课程目标、课程内容、实施要求、实施路径、课程评价五个维度,来建构五年内新教师专业提升的校本研修课程体系,如图-1所示:

通过对教师学习群体进行合理分层从而使目标更加精准,并按照目标要求将课程内容设计成模块化主题式的学习内容,同时提供多个分主题的学习模块,方便新教师差异化选学。其次。为了能从时间成本以及学习成效的评价上做到反馈及时和活动有序,将各模块的学习分成线上学习和线下实践的方式开展,通过优化学习时间让教师的修习更加灵活。

2. 过程跟踪,架设动态化评价体系

新教师是不断进步发展中的成长者,弹性、动态的评价和反馈方式能让教师在研修的过程中,及时发现自己问题从而修正路径、调整方向实施精确研修。配方制校本研修课程实施动态化的评价方式,主要通过以下途径开展:持续跟踪,单一模块与综合评估相结合。分层研修,互助评价与自我评估相结合。以赛促学,量表考核与日常表现相结合。通过对每一个阶段持续跟踪、量化考核、数据统计,形成新教师的研修评价档案袋,为考核提供依据、为优化配方制校本研修课程提供参考。

三、路径再造,借助三标四格落实配方制研修

基于三标明晰成长路径

教师专业的成长是教师个体不断接受新知识,增强专业能力的过程。配方制校本研修课程关注新教师专业的全方位发展,提出师德四有、上岗四会、科研四能三个主题模块的培养要求,分别从师德、工作能力以及教学科研能力三方面开展校本研修,通过五年的发展,最终实现上岗实践-岗位合格业务熟练自主研究四个层次的 四格教师的培养目标。如图-2所示:

借助四格实现逐级推进

配方制校本课程通过五年时间的规划研修,以最终实现培养四格教师为目标。因此,明确每一个阶段的培养目标和实施路径,对实施精准实施研修起到重要作用。以下是五年培养四格教师的路径规划:

结束语

配方制校本研修课程以借助大数据分析,立足精准研修的理念,在评估个体差异和尊重个性需求的基础上设计模块化课程内容,为新教师发展提供最佳配方。并以推荐学、选择学、规划学三种方式在动态评价中分阶推进。课程凸显出精准性、阶梯性、结构性和灵活性。配方制校本研修模式的创新与实践,为当我省众多中小学校的新教师校本研修提供了模式的借鉴和参考。

文献参考

[1]邬云德.基于教师发展的“五阶段”研教理论及其特色[J].中小学教师培训,2011(08):22-24.

[2]姜淑慧,李昆,张杰.“大创”组织管理存在问题及动态评价模式构建[J].沈阳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3,25(03):78-86.DOI:10.16103/j.cnki.21-1582/c.2023.03.012.

[3]李春芳,张秀成,赵海吉. “四格四力”师资队伍培养模式初探[C]//中国职工教育和职业培训协会秘书处.中国职协2015年度优秀科研成果获奖论文集(上册). 201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