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省阜新市阜新蒙古族自治县融媒体中心 123100
摘要:随着科协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在媒体不断融合的时代背景下,为了适应当前时代发展的需求,广播电视新闻节目也要不断改进,因此电视新闻记者要增强自身的采访技巧,提升电视新闻内容质量,制作“思想精深、艺术精湛、制作精良”的新闻节目。本文介绍了融媒体环境中新闻记者采访的工作特点,出镜记者语言遣词造句的特点,新闻记者需具备的新闻采访技巧要点,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在媒体融合视野下强化电视新闻记者采访技巧的措施,以促进新闻媒体行业的不断发展。
关键词:新闻现场报道;出镜记者;语言特点分析
引言
对于新闻工作来说,新闻采访是必不可少的,采访的效果和质量会受到许多因素的影响,如新闻记者的职业素养等。新媒体背景下,各类新媒体工具层出不穷,信息传播更加便捷,人们可以利用手机终端和计算机获取、筛选信息,而且网络新闻信息分类广泛、内容丰富,由此可见,网络已成为新闻信息的重要传播途径。这要求记者要创新采访方式,运用先进的技术和设备,获取新鲜的新闻素材,为后期第一时间报道新闻事件做准备。
1媒体融合发展背景下新闻记者采访工作的特点
1.1采访形式更加多元化
媒体融合发展背景下,采访形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记者采访不限于面对面,还可运用更多的形式[1]。例如,新闻记者可通过电话、网络了解群众面临的困难,获取他们的反馈。同时,记者可利用网络传递信息,及时更新新闻,大众也可通过网络表达自身的看法,这要求记者要正确认识采访性质、采访环境,呈现更好的采访效果。
1.2采访速度明显变快
在新媒体时代,广播电视台的记者可运用多种新闻采访方式获取新闻信息,在进行采访工作时也会重视新媒体技术的使用,这促使记者采访效率明显提升,采访速度明显变快。
1.3与受众交流更加顺畅
新闻行业受新媒体环境的影响,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新媒体发展迅速,记者与受众之间的交流方式也发生了变化,可随时进行沟通交流。并且,随着网络的快速发展,受众的地位发生了新的改变,由信息的被动接收者转为信息传播的主动参与者。在此背景下,新闻记者要顺应这一潮流,转变采访方式和节奏。
2出镜记者语言遣词造句的特点
媒体融合背景下,受众获取新闻讯息的渠道更加多元化,有更为广阔的话语表达空间,不再满足于由文字、画面所组成的较为平面的新闻报道,电视新闻的现场报道通过出镜记者对新闻现场的把控,全方面展现新闻现场,是观众非常需要的,用身临其境的感觉吸引受众,,使得整个报道更为逼真、鲜活。在电视现场报道中,出镜记者除了将新闻现场的最新消息以最快的速度传达给受众之外,还要结合新闻背景,点评新闻事件,进而更受众更加“接地气”的体验。
2.1句式短小、简单。
出镜记者语言表达中多选择运用短小、简单的句式。在这样的句式中,句法成分多为主语、谓语、宾语,修饰语中定语、状语多于补语。
句型以肯定句多,否定句少;主动句多,被动句少。常式句占绝对优势,倒装句少。这些句式的选择有助于顺应受众的认知心理,接受起来简单方便。在和采访对象的交流中,又以疑问句、反问句为主。
体现因果、转折、顺承等逻辑关系的句型较多。出镜记者语言表达的结构看起来好像随意性较大,但要求逻辑严密,不能颠三倒四,东一榔头,西一棒子。运用这样体现逻辑关系的句式能够帮助出镜记者把内容表述清楚,同时让观众接受起来也更明白易懂。
插入句式较多。这是口语化的非常明显的一个特征。在即兴现场报道的过程中,出镜记者本身就有一个边想边说的过程,加入一些类似“那么、我呢、看起来、就我看来”等插入语,一方面可以让整个句子听起来更舒展一些,另一方面也增加了更多交流的意味。当然,这些插入语有一个度的限制,如果太多了,就会显得琐碎、罗嗦,给语流的流畅度带来负面影响。
2.2.词语选择的切近化。
出镜记者词语的使用除了口语化外,还有以下特征。其一,在进行叙述介绍时,形容词汇、方位词汇、时间词汇较多。现场报道中,出镜记者的职责之一是要把新闻事件的发生、发展过程,新闻现场的情景描述清楚。在这一过程中,人们非常关心的是出镜记者报道的地点和新闻现场的关系,报道的时间和新闻事件的关系。所以,在现场报道时,出镜记者往往会用非常准确的方位词汇、时间词汇把这些要素交代清楚。我们常见到的一些出镜记者的开头是:“观众朋友,现在是XX时间,我在XX地点为您作现场报道……”详细地介绍自己在现场的位置,周围的环境,以及来这里的目的。
其二:报道中,第一人称代词“我”、“我们”使用频率非常高。现场报道的报道主体是出镜记者本身。也就是说,出镜记者是从自己的角度去观察、发现、选取信息的。如“我想”、“我坚信”、“我现在在”,正是这一人称代词的频繁使用,强化了出镜记者在现场报道中的角色意识。
其三:报道中,一些具有情感性的以及推断性的词汇较多。我们常常认为,新闻的报道是客观的、冷静的、没有温度的,作为新闻的报道者的语言也应该保持客观冷静的尺度。这一点没错,但在现场报道中,出镜记者置身于事件的发展过程中,经常要通过自己的观察、推理来判断事件的走向,对一些有价值的信息点要做出自己的评价。这就离不开出镜记者的一些主观经验、主观感受,在词语的选用上很多时候都会透露出或浓或淡的情感色彩。有时,主观色彩还会显得非常强烈。
3新媒体背景下新闻记者需具备的新闻采访技巧要点
3.1敏锐捕捉新闻线索
优秀的记者不仅要具备较高的政治水平,还要具备扎实的技能、知识,有较强的新闻洞察能力,这要求新闻记者要增强对新事物的灵敏度,能挖掘出有价值的新闻[4]。新闻记者每天接触的采访对象不仅数量多,类型也不同,如果缺少随机应变的能力和敏锐的观察力,很容易错过有价值的信息,潜藏的信息也无法挖掘出来。基于敏锐的观察力,新闻记者在采访时会注重捕捉采访对象的态度变化和情绪变化,判断、分析采访对象的言语,正确引导采访对象,获取到有价值的信息。为提升自身敏锐捕捉新闻线索的能力,新闻记者要善于观察生活,从生活中挖掘出吸引人的、有亮点的新闻事件。
3.2提前做好采访准备
在新闻采访工作中,必不可少的便是提前做好采访准备,在对话中发挥主导作用,潜移默化地引导采访对象,缓解采访对象的紧张情绪,确保采访工作的流畅性和质量,在不断交流中获取有价值的信息,如果新闻记者在采访前不做好准备,不主动了解采访对象,则很容易导致采访偏离主题,难以挖掘出有价值的信息,使得报道出来的新闻内容不够深刻。另外,在新媒体背景下,信息传播速度更快,传播渠道也更加丰富,这一定程度上会影响新闻的真实性。在这种情况下,新闻记者要避免在采访过程中掺入个人情感,要认真对待,提前做好准备,以便高效完成采访工作。
3.3巧妙提问
对于新闻采访工作,提问技巧是不能忽视的,新闻记者要能根据采访主题,提前设计问题,确保采访工作顺利完成,实现理想的采访目标。可以说,一名合格的新闻记者不仅要掌握巧妙设计问题的能力,还要具备灵活提问的能力。并且,新闻记者的巧妙提问可以提升收视率,吸引更多观众,满足观众的多样化需求,获得观众的喜爱。因此,在正式采访之前,新闻记者要调查采访对象、采访事件,了解各方面的信息,如采访对象的兴趣爱好、新闻事件的始末发展等,设计多个趣味性、有价值的问题,以此顺利开展后续的采访工作。开始采访后,新闻记者要根据现场情况巧妙、灵活地提问,提出的问题要紧紧围绕中心议题,前后问题要具有层次感、逻辑性,还要具有引导性,以便被采访者输出有效的观点,达成采访目标。
结语
在新媒体时代,新闻记者面临着全新的机遇和挑战,这便需要其做好采访工作,展现新闻素材的价值。由此,新闻记者要顺应时代发展的潮流,有效创新采访的技巧,保证新闻的全面性、趣味性,全面提升新闻采访的整体质量。
参考文献
[1]马源东.新媒体背景下记者新闻采访工作的应对与创新策略研究[J].采写编,2022(7):45-47.
[2]彭群.论新媒体时代背景下电视记者如何做好新闻采访工作[J].新闻传播,2022(19):93-95.
[3]张鹏义.新媒体下记者新闻采访工作的应对和创新研究[J].记者观察,2021(24):120-121.
[4]朱笑咪.基于新媒体背景下新闻采访的技巧创新[J].传媒论坛,2020(16):45-46.
[5]王文海.新闻记者采访工作面临的挑战及创新策略[J].新闻传播,2019(17):117-118.
[6]李佩.新媒体时代记者新闻采访工作的应对与创新策略[J].新闻传播,2018(11):81-82.
[7]仲勇.新媒体背景下新闻采访的技巧与创新探讨[J].科技传播,2017(23):31-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