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位:眉山市人民医院 科室:神经外科 邮编:620010
【摘要】目的:分析保护性约束临床护理路径对颅脑损伤伴躁动患者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我院2021年8月至2022年9月期间收治的46例颅脑损伤伴躁动的患者为本次探究对象,随机平均分为两组,对照组给予常规约束干预,探究组给予保护性约束护理干预,观察应用效果。结果:探究组患者的术后不良事件发生率、满意度、临床护理质量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颅脑损伤伴躁动患者的护理过程中给予保护性约束护理效果显著,相较于常规约束护理能够进一步提高临床护理质量,降低不良事件发生率,提高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具有较高的临床使用价值,值得推广。
关键词:保护性约束临床护理途径;颅脑损伤伴躁动;应用效果
颅脑损伤是临床神经外科常见疾病,而躁动是颅脑损伤患者手术治疗后常见的并发症,据临床调查显示,在急性颅脑损伤患者中约有27%~43%的患者会出现术后躁动的情况[1]。与未发生躁动的患者相比,躁动患者出现脱管、坠床、跌倒以及约束部位出现皮肤损伤等不良事件的发生率明显提高,增加了临床护理的难度,不利于患者的快速康复,因此怎样进行护理干预以提高颅脑损伤患者的临床护理效果成为了当前研究的重点[2]。基于此,本次探究分析保护性约束临床护理路径对颅脑损伤伴躁动患者的应用效果。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我院2021年8月至2022年9月期间收治的46例颅脑损伤伴躁动的患者为本次探究对象,随机平均分为两组,对照组给予常规约束干预,探究组给予保护性约束护理干预,观察对比两组患者的不良事件发生率、护理满意度以及护理质量。对照组中男性13例、女性10例;年龄最大75岁、年龄最小19岁,探究组中男性12例、女性11例,年龄最大74岁、年龄最小18岁。两组患者的年龄、性别等一般资料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纳入标准:所有患者均符合临床对于神经外科颅脑损伤躁动患者的诊断标准;均在了解本次探究内容的基础上自愿参与并签署知情同意书;临床资料齐全,能够积极配合治疗。
排除标准:存在心肝肾等重要脏器严重疾病;存在精神异常、意识障碍、语言障碍患者;治疗依从性差,不愿配合。
1.2方法
对照组给予常规约束护理,内容为持续的多功能监护,包括对患者的血压、脉搏、呼吸、体温等,每15~30分钟记录一次;基础护理,为患者提供一个舒适、安静的休养环境,定期清洁,保持室内空气流动,对患者的头部进行保护,避免大幅度活动,设置床挡给予约束保护,每2小时翻身一次,定期检查皮肤;气道管理,保持吸氧畅通,昏迷者头偏向一侧,预防呕吐误吸或痰液堵塞气道;合理的用药护理,遵医嘱及时给予药物。
探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保护性约束临床护理,内容为:(1)制定保护性约束路径:由可是主治医生以及护士长共同讨论为患者制定针对性保护性约束措施,通过查阅文献、网络搜索等保障保护性约束路径的合理性和科学性,观察入院患者躁动的情况,确定需要的约束管理要求。将初步约束方案制作成PPT或手册发放到科室人员手中;(2)实施保护性约束路径:护理人员在上岗前需要接受严格的专门护理培训,所有的护理人员应当对护理路径的目的、具体操作、意义了然于心。护理人员依据护理途径进行针对性护理,对患者的基本情况进行评估,对患者的躁动情况划分1、2、3级,对应给予无约束用具、四肢约束、四肢、胸带约束,严重躁动患者给予手套约束与胸带约束同用。期间密切监测患者的基本生命体征。处于非紧急情况则可以采用预防性约束,处于紧急情况下躁动患者采用约束程序:紧急约束。告知患者家属具体情况与约束目的,得到家属允许后立即上报医生,补开医嘱。定时填写护理记录,对约束情况进行巡视,做好动态记录。在进行保护性约束护理的过程中,不仅需要护理人员严格执行保护性约路径,还需要患者家属能够积极配合。向患者家属明确讲解约束方案,目的、意义,告知不可随意松紧约束带;(3)护理结束后需要及时上报患者的躁动情况,对解除约束时间、原因、评估结果等进行书面记录。
1.3观察指标
观察对比两组患者的不良事件发生率、护理满意度以及护理质量。记录两组患者出现托管、坠床、皮肤损伤等不良事件发生率;有专门的质控人员对两组患者的护理质量进行评价;护理满意度采用我院自制护理满意度调查问卷对护理内容和护理质量进行评价,总分100,90分以上为非常满意,79~89分为满意,79分以下为不满意,得分越高护理满意度质量越高,护理满意度=(非常满意+满意)/100%。
1.4统计学方法
使用SPSS18.0统计学软件对所得数据进行处理,计量资料以(±s)表示,计量资料需要先进行正态性检验,若都满足正态性则且两组间方差齐,则以单因素方差分析比较组间差异性,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n,%)表示,用X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患者不良事件发生率及临床护理质量对比。护理干预后,探究组患者的术后不良事件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探究组患者的临床护理质量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两组患者不良事件发生率及临床护理质量对比【±s,n(%)】
组别 | 例数 | 不良事件发生率 | 临床护理质量评分 |
对照组 | 23 | 6(26.09) | 83.63±3.12 |
探究组 | 23 | 2(8.70) | 95.46±2.39 |
X2/T值 | 4.276 | 17.701 | |
P值 | <0.05 | <0.05 |
2.2两组患者对护理满意度对比。护理干预后,探究组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两组患者护理满意度对比(n,%)
组别 | 例数 | 非常满意 | 满意 | 不满意 | 满意度 |
对照组 | 23 | 11 | 8 | 4 | 19(82.61) |
探究组 | 23 | 17 | 5 | 1 | 22(95.65) |
X2值 | 4.32 | ||||
P值 | <0.05 |
3讨论
保护性约束临床途径护理对颅脑损伤患者具有显著的护理优势。颅脑损伤伴躁动患者容易发生坠床、非计划性拔管等不良事件,常规约束护理不能有效应对,保护性约束护理能够在患者意识不清楚的情况下给予患者强制性的保护[3]。因该护理的强制性所以需要在实施前征求患者家属的意见,在护理开展前需要有专门的护理人员对患者进行风险评估,根据评估的结果选择不同的约束方式,根据患者的病情缓解、躁动减轻逐渐减少约束行为。
本次研究结果为:护理干预后,探究组患者的术后不良事件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探究组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探究组患者的临床护理质量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综上所述:在颅脑损伤伴躁动患者的护理过程中给予保护性约束护理效果显著,相较于常规约束护理能够进一步提高临床护理质量,降低不良事件发生率,提高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具有较高的临床使用价值,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杨红艳.保护性约束临床路径护理在神经外科颅脑损伤躁动患者中的应用[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9,19(09):244-245.
[2]李玲,刘卫红.小组化心理护理对精神分裂症患者保护性约束期间精神状态和依从性的影响[J].上海医药,2018,39(24):28-30.
[3]韩英,周颖,喻华英,黄静.保护性约束临床护理路径在颅脑损伤术后躁动患者中的应用[J].齐鲁护理杂志,2021,27(10):151-1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