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变电站站域后备保护原理及实现技术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7-27
/ 2

智能变电站站域后备保护原理及实现技术

李富春

广东电网有限责任公司河源供电局

摘要:智能变电站站域后备保护是一种基于现代信息技术和智能算法的高级保护策略,旨在提高电力系统的可靠性和安全性。本文通过分析数据采集和监测技术,数据处理和算法,通信技术以及故障诊断和故障定位技术的综合应用,推动智能变电站站域后备保护能够实现故障诊断、预测和决策支持,提高系统的可靠性和安全性。

关键词:智能变电站;站域后备保护;原理技术

随着电力系统规模和复杂性的不断增加,传统的变电站站域保护系统已经无法满足对电力系统可靠性和安全性的要求。因此,智能变电站站域后备保护作为一种新的保护策略应运而生。本文旨在探讨智能变电站站域后备保护的原理和实现技术,以期为电力系统的稳定运行和故障保护提供有效的解决方案。

1、智能变电站站域后备保护的概述

智能变电站站域后备保护是基于现代信息技术和智能算法的一种高级保护策略,旨在提高电力系统的可靠性和安全性。传统的变电站站域保护系统存在着一些局限性,例如对故障的检测和诊断能力有限,无法满足复杂电网的要求[1]。智能变电站站域后备保护通过采集、传输和处理大量的数据,结合先进的算法和人工智能技术,能够实现故障的快速诊断和定位,提供更准确的保护措施。这种新型保护方案在电力系统中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并为电力系统的可靠性和稳定运行做出了重要贡献。

2、智能变电站站域后备保护的原理

智能变电站站域后备保护的原理是基于现代信息技术和智能算法的一种高级保护策略。其核心原理可以概括如下:首先,智能变电站站域后备保护依赖于实时数据采集和监测。通过在变电站内部部署传感器和监测设备,可以实时获取电力系统的各项参数,如电流、电压、功率以及设备的状态信息。这些数据被采集并传输至后备保护系统,为后续的分析和决策提供基础。其次,基于采集到的数据,智能变电站站域后备保护系统利用大数据分析技术。这些技术可以处理和分析大量的数据,并从中挖掘出潜在的故障特征和异常模式。通过建立全面的数据模型和数据库,系统可以对电力系统进行全面的分析,并对可能发生的故障进行预测和识别。同时,智能变电站站域后备保护借助智能算法的应用。机器学习、深度学习、模式识别等算法被用于对历史数据进行学习和训练,以建立预测模型和故障诊断算法[2]。这些算法能够从数据中学习故障的模式和规律,并能够准确地对潜在故障进行识别和预警。此外,智能变电站站域后备保护系统依赖于信息通信技术的支持。通过建立站域通信网络,各个设备能够实时共享数据和信息,实现系统内部各个部件之间的协同工作和决策支持。这种信息通信技术的应用使得智能变电站站域后备保护系统能够快速响应故障,并采取相应的控制措施,以保护电力系统的稳定运行。

3、智能变电站站域后备保护的实现技术

3.1 通信技术

在智能变电站站域后备保护中,通信技术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它用于实现变电站内各个设备之间的数据传输和通信,以实现信息的共享和系统的协同工作。

智能变电站站域后备保护中常用的通信技术包括以太网、无线传感器网络和光纤通信等。以太网是一种高速、可靠的通信技术,通过局域网连接变电站内部各个设备,实现实时数据传输和控制命令的交互。无线传感器网络(WSN)则适用于传输监测设备采集到的数据,通过无线通信方式将数据传输到后备保护系统进行分析和处理。光纤通信则具有高带宽和抗干扰能力强的特点,适用于长距离和高速数据传输。此外,通信协议的选择也至关重要,常用的通信协议如IEC 61850、DNP3等,它们定义了数据传输格式、通信规范和命令交互方式,确保数据的可靠传输和系统的互操作性。

3.2 数据采集和监测技术

数据采集和监测技术是智能变电站站域后备保护中不可或缺的关键技术。它们用于实时采集变电站内各个设备的电力系统参数和状态信息,为后续的故障诊断和保护决策提供准确可靠的数据支持。

在智能变电站中,常用的数据采集技术包括电流互感器、电压互感器、电能质量分析仪等。这些设备被安装在变电站内部的关键位置,能够实时采集电流、电压、功率等电力系统参数的数值,并将其转化为电信号进行传输。同时,监测设备如振动传感器、温度传感器、红外热成像仪等也被应用于监测设备的状态信息,例如设备的温度、振动等。数据采集和监测技术的应用使得智能变电站能够实时监测和掌握电力系统的运行状态。通过对变电站内部各个设备的数据采集和监测,可以及时发现潜在的故障迹象、异常行为和设备健康状况,为故障诊断和后备保护提供重要的信息基础。

3.3 数据处理和算法

数据处理和算法是智能变电站站域后备保护中的重要环节。通过对采集到的数据进行处理和分析,结合智能算法的应用,可以实现故障诊断、预测和决策支持。

数据处理方面,常用的技术包括数据清洗、数据预处理和特征提取等。数据清洗用于处理数据中的噪声、异常值和缺失值,以确保数据的准确性和完整性。数据预处理包括数据平滑、归一化、降噪等,用于提高数据的质量和可用性。特征提取则通过从原始数据中提取出有用的特征参数,以揭示数据中的模式和规律。在算法方面,智能变电站站域后备保护中常应用机器学习、深度学习、模式识别等技术。机器学习算法通过训练模型和学习数据的模式,能够实现对潜在故障的预测和识别。深度学习算法则通过构建深层神经网络,可以自动学习和提取数据中的抽象特征,提高故障诊断和预测的准确性。模式识别技术则用于识别和分类特定的故障模式和异常行为,从而辅助故障诊断和后备保护决策。通过数据处理和算法的综合应用,智能变电站站域后备保护能够从采集到的数据中提取出有价值的信息,实现故障诊断和预测,并为运维人员提供决策支持,以保证电力系统的安全运行和可靠性。

3.4 故障诊断和故障定位技术

故障诊断和故障定位技术是智能变电站站域后备保护中至关重要的部分。通过这些技术的应用,可以准确地识别故障并确定其发生位置,从而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修复和保护。

在智能变电站站域后备保护中,故障诊断技术利用历史数据和故障模型,通过数据分析和模式匹配等方法,识别故障特征并判断是否发生故障。通过监测设备采集的数据,如电流、电压、功率等参数,与预设的故障特征进行比对,可以快速准确地诊断出故障的类型。而故障定位技术则用于确定故障发生的具体位置。通过综合分析多个采集点的数据,结合故障诊断的结果,可以定位故障在电力系统中的具体设备或区域。常用的故障定位方法包括基于潮流计算、故障电流分析、时差法等。这些方法基于电力系统的物理模型和故障特性,能够准确地确定故障位置,为修复工作提供指导。

智能变电站站域后备保护中的故障诊断和故障定位技术依赖于数据处理和智能算法的支持。通过采集到的实时数据和历史数据的分析,利用机器学习、模式识别和人工智能等算法,能够提高故障诊断和定位的准确性和效率。

结语:

智能变电站站域后备保护是当前电力系统保护领域的热点研究方向。通过数据采集和监测技术的应用,智能算法和大数据分析的支持,以及故障诊断和定位技术的实现,智能变电站站域后备保护能够提高电力系统的可靠性和安全性。然而,尽管智能变电站站域后备保护在理论和技术上取得了一定的进展,但仍然面临着一些挑战和难题,还需他人不断研究,实现创新。

参考文献

[1]徐新源,郭丽瑶.智能变电站站域后备保护作用域研究[J].山东工业技术,2023(01):54-59.

[2]吕彦召,常威,邓显俊等.适用于站域后备保护的智能变电站站间信息传输方案[J].中国高新区,2017(19):1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