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教学中的美学思考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7-29
/ 2

作文教学中的美学思考

何文超

青山初级中学 安徽铜陵  246704

摘 要:作文教学作为语文教学的“半壁江山”,其重要性不言而喻。如何让学生写出一篇文质兼美的好文章来,一直以来是困扰众多语文教师的难题。一个人的美不仅仅在外表,同样一篇文章的美不仅仅是形式的美,还应包括思想内容的美,要用美的语文形式表现美的思想感情内容。不少教师在作文教学中,偏重于篇章结构,语言文字,注重程式化教学。而忽视写作的内容本身美的挖掘,以及个性化的追求。针对以上问题,不妨在美学观照下进行作文教学,让学生能够写出具有审美价值的形式和内容统一的好文章来。

关键词:作文教学,美学思想,个性化

  文章美的形式包括标题、结构、语言等之美。在作文教学中,教师也要重视指导。但不可刻意追求千篇一律,应有个性化。

  先说说标题的美,在于醒目。俗话说:“题好文一半。”鲜亮醒目的题目,简洁精炼的语言,直奔主题,一下子抓住读者的心,让人眼前一亮。如《济南的冬天》、《春》、《苏州园林》等。看了标题,想象文章内容,引起读者无尽的遐想。但是,现在的中考作文,命题和半命题居多,留个学生发挥的空间就少了。

   结构之美,在于恰当。一篇文章的结构安排,与文体的特点、文章主旨的表达息息相关的。刻意追求结构的模范,就陷入八股文的窠臼了;只是一味的模仿,就有东施效颦的味道了。不少教师在教议论文写作时,要求学生严格按照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思路来写;写记叙文,要交代记叙六要素;写说明文,交代说明对象的特征,说明顺序、说明方法等等。试想一下,每次作文,全班几十个人,一个模式,千篇一律,是不是无趣味?殊不知,文章是作者思想的表达,而思想的传递是有思路的,正如叶圣陶先生所说,“思想是有一条路的,一句一句,一段一段都是有路的,好文章的作者是绝不乱走的”。为什么写这几段话,为什么写这几句话,各段(或句)之间是怎样组合起来,这其间必然有合理的内在联系。这就是行文思路,结构层次就是行文思路的展现。结构之美,在于恰当的表现作者的思维方式。你的作文,就是要向读者(或老师)展示你的思维方式,你的思路畅通,胸有全局,起承转合恰当,读起来就舒畅,给人以美感。【1】因此,在作文教学中,教师应给学生提供多种写作思路,鼓励学生创新,让学生找到适合自己的文章结构。

   语言之美,在于准确。“语言是文学的材料,就像石头和铜是雕刻的材料,颜料是绘画的材料或是声音是音乐的材料一样。”【2】文学离不开语言,高尔基将语言看着是“文学的第一要素”。无论是写景状物,形象塑造还是说理论证,都离不开语言这个媒介。在作文教学中,教师应重视学生语言的表达,能传情达意,准确地表达自己的思想。然而现实中,许多同学的语言运用存在误区,要么是用字不妥,行文不顺,生硬拖沓,空话连篇;要么是佶屈聱牙,艰涩生僻,拗口难懂。语言能力的提高,要靠读,要靠写。古人讲究诵读,口舌生疮而自得其乐,如今我们上课以录音录像取代读。贾岛的“僧敲月下门”和王安石的“春风又绿江南岸”的炼字精神,不应该只是挂在口头上的美谈,而不去用以激发学习语言的动力。法国作家莫泊桑说过:“不论一个作家所要描写的东西是什么,只有一个词可供他使用,用一个动词要使对象生动,一个形容词使对象性质鲜明。因此就得去寻找,直到找到这个词,这个动词和形容词。而决不满足于差不多,决不要利用蒙混的手法,即使是高明的蒙混手法。”【3】这就是严谨的语言风格。古人讲: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多读书,培养语感,积累语言素材,既可以让自己的语言丰富,作文用语准确;也可以陶冶情操,触发灵感,提高写作能力。

  诚然,仅有美的形式,没有美的内容,还不能达到好文章的境界。好文章如同一位美人,既要有绝世的容颜,袅娜的身段,黄莺出谷之声等外表美;还要有优美的心灵。否则就会“金玉其外,败絮其中”了。文章内容包括立意和选材等。

   立意之美在于创新。“千古文章意为高。” 所谓立意,就是确立主题,即在写前准备活动过程中思考材料体现了什么主旨。这就是人们常说的“意在言先”的道理。学生在作文时,有了强烈的创造意识,创造愿望和创造追求,迫切想表达某种思想,然后才能诉诸于笔端。立意的创新是指不人云亦云,不无病呻吟,“人顺我逆,人平我奇”,“人正我侧,人浅我深”。但决不是一味地标新立异,不知所谓。在写文章时,首先就要审题,根据题目要求来立意,探求主旨。那么这立意必须由题意发散开来,否则文章再好,离题了,便不美了。所以作文教学中,教师要指导学生审题,读懂题目要求,再去探寻立意。这就要求立意正确而集中,符合大众立场,积极健康向上,充满正能量。且只有一个主题,行文时始终围绕主题进行,喜欢什么,表达什么情感,一线贯穿。但文章的立意并不是千篇一律,是要有创新。立意应该新颖而深刻。说到创新,教师在作文教学中,就多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让学生学会从不同角度思考问题,提高想象和联想能力。让学生去思考,去联想,去发散思维。日积月累,学生的思维品质提高了,对于同样一个题目,脑海里会产生不同的想法,不会再是人云亦云了。如果让学生写《我的好朋友》这个题目,学生不会仅仅写自己身边的人了,可能是古人,可能是动物,可能是大自然,可能是书本。如此,立意就新颖了。但仅是新颖还不够完美,还应该深刻,真挚。鲁迅曾经说过:写文章,选材要严,开掘要深。这就取决于学生对生活的理解、认识和感悟程度了。艺术来源于生活,同样,学生作文也应从生活中积累素材,细读生活中的点滴,才能写得细而真;品读生活中的滋味,才能搅动生活的积淀,笔下的文字都有美感;体悟生活,才能使文章充满灵性。这样,写作就有了源头活水,文章才能常写常新,文章的立意才会个性彰显。

   文章的立意有创新了,就要选择符合立意的材料。选材之美在于真。选材来源于生活,无论是写景、记叙还是议论,都与生活息息相关。生活是美的,包括自然美,社会美和艺术美。为什么我们学生的文章空洞无物,或是无病呻吟。视生活之美如不见,主要原因是无真实的生活感受。在生活中,虽然感受日月星辰变化,山川河流,鸟语花香之美;经历家中亲情,师友之爱,邻里互助,感动人物种种人间温暖;阅读和品悟无数艺术经典。但是,我们的学生,平时没有养成观察和积累生活的习惯。2011版课标指出:在写作教学中,应注重培养学生观察、思考、表达和创造能力,要求学生说真话、实话、心里话,不说假话、空话、套话。说真说、实话、心里话,也就是要求学生有真切的生命体验和感悟。只有融入生活,养成浓厚的兴趣去观察、积累生活,才能发现其中的内涵,发现生活的真谛,才有了写作的素材。在作文教学中,渗透美学思想,让学生在审美体验中,去创造美的文章,达到内容美和形式美的统一。让作者和读者都能感受美,欣赏美,收获美,这才是作文教学的初衷。                    

 参考文献

【1】     叶圣陶《怎样写作》,中华书局2007年12月版。

【2】     韦勒克、沃伦:《文艺理论》,第10页。

【3】     莫泊桑:《小说》,《文艺理论译丛》,1958年第3期,第17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