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宁市城北区小桥大街小学 810008
近年来,发生了部分中小学生欺凌事件,产生了不良的社会影响。党中央、国务院对此高度重视,李克强总理专门作出批示,指出“校园应是最阳光、最安全的地方。校园暴力频发,不仅伤害未成年人身心健康,也冲击社会道德底线。坚决遏制漠视人的尊严与生命的行为”。2017年11月22日教育部等十一部门关于印发《加强中小学生欺凌综合治理方案》的通知,强调,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按照教育为先、预防为主、保护为要、法治为基的原则,健全预防、处置学生欺凌的工作体制和规章制度,形成防治中小学生欺凌长效机制,确保把中小学生欺凌防治工作落到实处,把校园建设成最安全、最阳光的地方。2018年4月9日青海省教育厅印发关于《青海省加强中小学生欺凌综合治理实施方案》通知,同时附件:青海省加强中小学生欺凌综合治理部门职责分工。因此预防校园欺凌是中小学安全工作的重要内容,学校有必要结合实际情况深入研究校园欺凌的预防策略。
一、课题界定及支撑性理论
核心概念的界定:词面解释这样的欺凌是一个汉语词汇,拼音是qī líng。意思是指欺压;凌辱;欺辱。
欺凌行为是指施害者对被害者进行经常性的或者持续一段时间的恶意行为。这种恶意行为包括:肢体,言语或非言语性的伤害。
校园欺凌的概念界定和法律责任是这样的:校园欺凌是发生在学生之间,一方蓄意或者恶意通过肢体、语言及网络等手段实施欺压、侮辱,造成另一方人身伤害、财产损失或者精神损害的行为;法律责任有民事责任,应当对受害者进行赔偿,然后还有治安处罚,以及刑事处罚。
二、实施措施
(1)学校文化是校园欺凌预防的基础
学生欺凌问题是广泛关注的社会问题,首要还是教育问题。主要表现是学生在校内外生活中遭遇强制性的、恶意的欺辱和攻击,其危害在于极大地影响被伤害者的身心健康乃至生命安全。学生欺凌行为本身说明了学校学生间关系的变质,预示着校园学生间关系的危机。平等友爱的学生关系自然会减少现实之间的欺凌和伤害行为。学生欺凌行为发生的根本原因在于校园人际关系特别是学生间关系的变质。因此,要强调切实加强中小学生思想道德教育、法治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引导全体中小学生从小知礼仪、明是非、守规矩,做到珍爱生命、尊重他人、团结友善、不恃强凌弱,弘扬公序良俗、传承中华美德。
(2)校园文化建设是校园欺凌预防的途径
解决学生欺凌行为,必须贯彻预防为主、预防为先的原则。欺凌行为发生,无论如何处理,都已经给被伤害者留下了难以消除的心理伤害,需要进行专门的心理辅导和帮助。要预防和解决学生欺凌行为,根本性举措在于直面校园中师生关系、生生关系的现实问题,重建校园中的人际关系包括学生间的关系。校园理想的学生关系应是一种教育性的关系,都应围绕学生的健康、和谐和多样发展建立,师生之间、同学之间充满尊重、信任、关爱、平等的精神。所以,校园欺凌预防和治理要特别加强校园文化建设,要努力创造温馨和谐、积极向上的校园环境,重视校园绿化、美化和人文环境建设。加强优良校风、教风、学风建设,开展内容健康、格调高雅、丰富多彩的校园活动,形成团结向上、互助友爱、文明和谐的校园氛围,激励学生爱学校、爱教师、爱同学,提高校园整体文明程度。
(3)心理关怀是校园欺凌预防的关键
校园文化建设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指引,建立更加尊重、更加信任、更加平等、更加民主的学校制度、关系和生活方式,彻底铲除欺凌现象产生的文化土壤,使学生成为积极、自主和充满友爱精神的人,强化对所谓“失败学生”的心理关怀,让学生学会像珍视自己的名誉那样珍视集体和他人的荣誉,懂得像维护自己的尊严那样维护集体和他人的尊严。
(4)校园法制教育是校园欺凌预防的核心
加强思想教育宣传,打牢预防校园欺凌问题发生思想基础。加强法治纪律教育。开展法律知识常识教育。将法治课纳入学校教学计划,大力普及法制教育,健全管理制度,保证每学期开设有法制课和法制报告。提升学生的法律意识和法律素养。开展警示性法治教育。学校、班级通过举办讲座,班队会等活动,把一个个校园欺凌案件中的“受害者”“欺凌者”“旁观者”不同程度受到的伤害展示给学生,引导他们从活生生的案例中吸取教训,克制自己,正确对待。
(5)心防管控是校园欺凌预防的创新
事前消除“未成年人不需担责”的错误认识。针对欺凌、暴力进行全面教育,要强调“消除未成年人违法犯罪不需要承担任何责任的错误认识”,意在坚决对欺凌、暴力说“不”。有效遏制校园暴力的发生。此外,应该对学校的优秀学生、贫困生、心困生、留守生给予更多的关注与关爱。
(6)惩戒结合是校园欺凌预防的方法
事后惩戒教育结合,避免校园暴力扩散成网络欺凌。我们要惩戒和杜绝的是欺凌和暴力的行为现象,而不是要讨伐和清算一个个迷失自己的孩子。作为教育管理者,不是要对施暴学生一味批判、恐吓、全盘否认,而是要帮助他们看到自身行为的不合理之处,理解自己施暴行为的前因后果,并学习用更加健康积极的方式实现合理的目标。这样才能惩教结合,立德树人。
(7)家庭、社会有效整合是预防校园欺凌的有效策略
校园欺凌是功利化社会在教育上的折射。随着社会不同利益群体分化,社会成员对权力、金钱、成功的渴求与日俱增,青少年生活也受到了深刻影响,体现在家庭、学校和社会对青少年学生学习成绩的高度关注,他们面临来自家庭、学校和社会巨大的学业成功的期望与要求,社会为青少年学生建立起层次淘汰和选拔的机制,在功利化的教育体制下,不可避免地带来消极的影响。遏制校园欺凌需要全社会的齐抓共管,而其中的家庭教育至关重要。只有当每一位家长都意识到校园欺凌的巨大危害,用“细心”来观察孩子,用“耐心”与其沟通,用“公心”进行处理,才能迎来校园欺凌真正消弭的“明天”。
参考文献:
1、教督〔2017〕10号教育部等十一部门关于印发《加强中小学生欺凌综合治理方案》的通知
2、青年时代 2019年33期 张晶雪 国内外校园欺凌研究综述:概念、成因与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