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高密市第二中学 261500
摘要:随着社会的发展,世界人口也越来越多,人们生活水平也越来越好,外卖、快递等所带来的环境问题也日益严峻。生态环境恶化已成为了全球公认的难题,对追求绿色发展也日益迫切。为了追求绿色发展,就需要提高人们的环保意识。所以,环保意识的培养尤为重要,在教育中,高中历史教育可以帮助人们树立环保意识,满足新时代促进人们绿色环保的需要。在历史学科中有许多的知识跟环境教育息息相关,而且,历史学科具备有人文性。基于此,在新时代的要求下,在高中历史的学习中加强对环境教育的思考是可行的。
关键词:环境教育、高中历史教学
在新课改的背景下,教育部对普通高中历史进行了修订,也对高中历史的核心素养提出要求,在历史的五大核心素养唯物史观、时空观念、史料实证、历史解释和家国情怀中,唯物史观是揭示人类社会历史客观基础及发展规律的科学历史观和方法;家国情怀是学习和探究历史应该具有的社会责任和人文情怀。所以,在高中历史中通过探究环境教育,发挥历史学科的人文教育价值来培养学生对家国天下的关怀和责任,以达到新时代党和国家对高素质人才的需求。
一、高中历史教学渗透环境教育的必要性
人类对环境的破坏和人类的发展是同步进行的,如人类大量的使用外卖和塑料袋所造成的白色污染;人类开采石油而石油泄露的石油污染,石油蔓延大片海面,海洋污染,海洋生物濒临灭绝;人类为了追求利润,大量猎杀大象,以夺取象牙,导致世界上的大象数量越来越少……这些都是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所带来的环境污染。随着人们对环境教育的逐步了解,不同阶段的环境教育在内容上有一定的差异。早期的环境教育认为环境污染的产生是人类不合理利用自然资源。后来随着人们对环境问题的不断深入认识,认为环境问题产生的根源是社会问题,如:为了不断满足人类的欲望而不断开采不可再生资源;为了自身利益不顾其他国家、民族的利益而进行殖民掠夺等。究其根本,环境问题的产生皆来源于人们不正确的价值观。所以,在环境教育中不仅要传授关于环境的知识,还要提高学生保护环境的意识,形成良好的环境价值观和社会责任感。但是,在现有的高中历史教育中对于环境渗透的教育还不够,认识也不够深刻。基于这样的认识,要加强环境教育在高中历史中的渗透。
二、高中历史教学与环境教育的关联
我国自古以来就对保护环境高度重视。北宋司马光在《资治通鉴》中就写到:“取之有度,用之有节,则常足。取之无度,用之不节,则常不足。”这句话的意思是说:适度的取用,用的时候要节约,就能够满足人们的日常所需,要是过度浪费使用,那么再多的资源也不够。方志敏曾言:“清贫,洁白朴素的生活,正是我们革命者能够战胜许多困难的地方!”这也告诉我们要节约,不要浪费。习近平总书记说:“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对于环境的保护,我国更是出台了一系列的环境保护法。同时,为了彰显国家对环境保护的重视,将教育作为渗透环保理念的工具。因其历史学科涵盖的范围广,所以是除了地理学科外,历史是最好进行环境教育的学科。人类社会经历了狩猎时代、农业文明时代到工业文明时代。从顺应自然到征服自然,都体现了人类与自然不可割裂的关系。历史作为一门人文学科,发挥着重要作用,能够培养人们保护环境的社会责任感。所以无论是《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实验)》还是《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都提到要通过历史的角度关注国家的发展、世界的变化来发挥立德树人的作用。在新课改背景下,高中历史也是要将环境保护意识结合起来,增强学生尊重自然、保护环境的生态文明意识。
高中历史教学与环境教育有着紧密联系。学生可以通过历史学习,认识到自然环境对人类文明的重要作用,人对自然环境的破环以及自然环境破坏后的结果。那么在高中历史教材中可以进行渗透环境教育的有:如,统编版历史教材必修一《中外历史纲要》(上)的第一单元从中华文明的起源到秦汉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巩固,在这一单元中的教学过程中,让学生认识春秋战国时期铁犁牛耕与农业、水利工程的发展对自然改造能力的提高,以及学习老子“道法自然”的天人合一理念;在第五单元晚清时期的内忧外患与救亡图存的学习中,认识到列强对我国资源的掠夺与破坏所产生的影响。在必修二《中外历史纲要》(下)第一单元古代文明的产生与发展的学习中了解地理环境对四大发明古国和古希腊文明产生活动发展的重要作用。由此可见,在新版教材中,每个单元的知识都可以进行环境教育。
三、高中历史教学中环境教育与学科核心素养的相关性
唯物史观是高中历史的核心素养之一,唯物史观包含地理环境、人口因素和生产方式,它所构成的物质条件是人类社会生存和发展的前提。人类社会的发展都离不开自然环境所提供的物质基础。如,古时候的先祖们选择黄河流域作为居住地,一是因为黄河流域有充足的水源和物产供人类及其他生物生存,二是因为黄河流域相对平坦的地形利于人们进行生产活动。于是,黄河流域成了人们首选的休养生息之地。但随着人们的过度开垦、从而导致水土流失严重,对百姓的财产安全产生了威胁。时至如今,黄河流域水土流失的环境问题仍未得到彻底解决。当人类开始违背自然而进行人类活动时,必然会遭到自然的反噬,世界上除中国外的其他四大文明古国的消失就是最好的例子。所以,我们要从唯物史观的角度来辩证看待历史,只有站在科学的角度看待历史,才能更好地将环境保护和人类社会活动结合起来。高中历史的学习还要体现家国情怀,所以在高中三年的历史学习中,学生们可以看到从古至今因为自然环境变化而引起的社会问题,如蝗灾、旱灾、洪涝、新冠疫情等,这些都是由于自然环境变化所带来的。所以历史教师在历史课堂中加强学生对自然环境的认识,让学生明白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重要性。
四、结语
在生态环境日益严重的情况下,环境教育更是刻不容缓,高中历史中的基础知识与环境教育都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所以要在日常的历史教学活动中渗透环境教育,将环境教育的知识点进行整合,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将环保观念与基础知识有机结合,以促进环保意识的培养,也更好贯彻落实新课改对高中历史教学的要求。希望通过渗透环境教育的教学方式,培养更多高素质人才,为祖国的可持续发展添砖加瓦。
参考文献:
[1]林燕娟.环境教育与高中历史教学的融合[D].福建师范大学,2012.
[2]林勤.高中历史教学中渗透环境教育的研究[D].广西师范大学,2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