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议拓展性阅读之我见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8-02
/ 2

小议拓展性阅读之我见

徐启婵

564500贵州省仁怀市两路口小学

《语文新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应注重引导学生多读书、多积累,重视语言文字运用的实践,在实践中领悟文化内涵和语文应用规律”。为了在阅读教学中落实这一目的,《语文新课程标准》在课程目标中提出了要扩大阅读面的要求,而且具体规定了每一个学段的阅读数量,到了第三学段阅读总量不少于100万字。如果仅仅局限于教材,一学期下来,只有二三十篇,无论读得再好,所得能有多少呢?所以,语文教师在教学中应树立“大阅读”观,以“拓展性阅读”为基本途径,为学生拓宽阅读之路 ,让学生的阅读世界更精彩,使其语文素养得以提高。 

一、课前“拓展性阅读”。课前“拓展性阅读”旨在让学生了解课文的写作背景、了解作者的相关资料,对自己感兴趣的地方进行探究性阅读,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为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作好铺垫。为了落实这一目的,在学习课文前,教师可根据课文内容设计适当的前置作业,让学生有目的性地进行阅读。但在设计前置性作业时,又不能把学生的思维禁锢在某一个方面,作业应具有开放性、趣味性。如在教学三年级上册的《小摄影师》一文时,教师可以设计这样的前置作业:高尔基是谁?你知道他有哪些著作?选择你感兴趣的作品读一读,说说你读懂了什么。当学生在课前有了一定的知识储备后,在上《小摄影师》这篇课文时,学生从心里体会到了作为高尔基这样一个举世闻名的文学家,竟然对一个普通的小男孩如此关爱,是多么难能可贵啊!因此,学生们油然而生出一种敬佩之情,为课堂教学打下基础。又如,在进行《秋天的雨》这一篇课文的教学时,教师也可以有效设计前置作业,提出问题:“雨一共分为哪几种?”“不同类型的雨,有什么样的特点?”等问题,引导学生进行思考、探究,并向学生推荐《雨的四季》、《风雨》等文章,通过有效的课前拓展性阅读,使得学生能够对课文主题“雨”有一个更全面、更深入的了解,教师还可以结合“雨”这一主题设计想象性任务,引导学生通过文字展开大胆想象,从而促使学生能够更加有效、深入地了解作者在课文中表达的情感,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有效地优化课前自主阅读,提升学生的自主阅读性。

二、课中“拓展性阅读”。在教学的过程中,学生经常会遇到困惑,适时地利用其他的阅读材料,能更好地帮助学生学习、理解 。教师可以从课文内容出发,针对学生的“问题”有效出示一些相关的时代背景、社会环境资料,创设有效阅读情境,引导学生透过资料,代入到当时的情境中,通过情境去感受、了解课文内容,深入感悟课文情感。如在教学《我的伯父鲁迅先生》一课时,学生提出来一个问题:“作者为什么会对‘四周黑洞洞的,还不容易碰壁吗?’这句话恍然大悟?”针对学生的这个问题,教师可以及时出示相关的阅读材料,帮助他们了解当时人物所处的社会环境,从而理解这句话的深刻含义:当时的社会一片黑暗,看不到一点光明,人民连一点民主和自由都没有,鲁迅先生也经常遭受迫害。通过以上这个教学案例和我们平时所积累起来的教学经验,我们不难看出,学生在课堂中会经常遇到一些不理解的问题及感兴趣的问题,因此,教师应在备课时认真分析、体会教材,做到备教材、备学生,提前选择好一些合适的阅读材料。

   在课中“拓展性阅读”教学中,教师也要注重起小组合作阅读活动的有效有效开展,依据学生学习层次、阅读能力有效地进行小组划分,引导学生进行有效的思考、探究、讨论、交流,以使得学生能够在“拓展性阅读”中收获更多,并能够汲取不同学生的想法,从多方面、多角度去“读”文章,掌握有效的阅读方法。另外,很多学生的理解能力差、阅读水平低,在小组的帮助下能够更快速、更有效的了解课文内容、情感,解决阅读中出现的困惑、问题。

三、课后“拓展性阅读”。叶圣陶先生说过:“语文教材无非是个例子,凭这个例子要使学生能够举一反三。”因此课文不是语文学习的全部内容,而是学习的载体。在教学完课文后,要及时合理地整合、利用更多的语文教学资源,不断扩大学生阅读的视野 ,使他们的思维得到不断的发展。教师在进行阅读材料的选择中,也必须结合学生的年龄特征、教学目标,进行针对性、有效性的“优选”,以有效拓展学生思维、促进学生阅读能力的有效发展。在选择的过程中,教师要充分地注重以下几个方面。一是注重阅读内容的广泛性,在拓展性阅读材料的选择过程中,教师不仅要选择故事类阅读材料,还要有效选择各个领域、各个方面的阅读材料,以充分地拓宽学生的知识面、丰富学生对世界的认知、了解。二是注重起阅读主题的层次性,阅读的主体为“学生”,学生之间的阅读能力也具有一定的差距,所以教师要针对学生的理解能力、阅读能力选择针对性的阅读文本,并给予针对性的指导。三是阅读教学的相关性,在课文教授完毕后,教师应该有效结合拓展阅读教学目标,有效地挖掘课文内容与拓展阅读资料的契合点,结合课程教学目标有效拓展阅读材料,以拓展性阅读增添学生的学习感受、情感体验,从而有效深化学生对课文内容理解,促进学生阅读能力的有效提升。另外,为了充分地提升拓展性阅读教学的有效性,在课后教师也可以有效组织开展一系列阅读实践活动,通过朗读比赛、讲故事比赛、演讲比赛、征文比赛等,有效促进语文教学中“听”、“说”、“读”、“写”四方面能力的有效融合,促进学生语文综合运用能力的提升,使学生在多项阅读活动感知、感受到阅读的“乐趣”之处,更喜爱、热爱阅读。

如:在教学完《美丽的小兴安岭》后,学生们还沉浸在小兴安岭的美景之中,可谓是回味无穷。这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去读一些描写祖国秀美山川的文章品读,一次次地去领略祖国的美,从而激发起他们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又如,在《盘古开天地》这一课文的教学后,很多学生对我国神话故事有了较高的兴趣,教师就可以有效引导学生多去阅读一些描写我国神话故事的文章,如《夸父追日》、《精卫填海》等故事类文章,从多篇文章中去了解我国的神话故事,去感知这些神话人物上所拥有的锲而不舍、意志坚定等优良等精神品质,以充分提升学生的阅读能力。教师还可以有效开展“讲故事”的活动,让学生将自己“读”到的神话故事“讲”出来,以有效锻炼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语言组织能力,促进学生语文学习水平的提升,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总之,作为一名小学语文教师,应顺应时代教育的发展,不断更新自己的观念,树立具有开放性的大语文教学理念。在教学中,切勿局限于课本,可以通过“拓展性阅读”等方式,用心为学生拓宽阅读之路,让他们插上“阅读的翅膀”展翅高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