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改下初中语文教学中的情感教育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8-09
/ 2

新课改下初中语文教学中的情感教育

王进

长岭县第二中学 初中部 131500

摘要:语文学科的内涵特性与生活、人文、道德等因素关联,通过在语文课程中渗透情感教育,既能帮助学生深入理解文本,又能激发学生感性认知,减少学生的厌学情绪,保持学生心理健康状态。结合新课改的指导理念,将德育、情感教育融入到教学活动中,发挥正面效应,初中语文教学应该从学科现实出发,遵循学生的情感道德、文化素质的发展需要,使情感教育与语文学科的教学活动有机结合。针对初中语文传统教学中的弊端,教师要积极做出改变,抓住情感教育在语文学科中的有利因素,分析减弱学生语文兴趣、情感、能力的因素,从多角度优化教学方法。

关键词:新课改;初中语文教学;情感教育

前言:新课改政策实施以来,各阶段教学在课程教学目标、方式、内容上发生了巨大变化,就初中语文教学改革工作而言,教师由单纯重视知识教学转变为重视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与能力,这是现代教学进步和创新的重要表现。所以,将情感教育全面渗透在初中语文教学之中,有利于优化初中语文课程教学体系,有利于提高初中语文教学质量,有利于促进学生情感、素养和品质的发展。但是结合当前初中语文融合教学情况来看,情感教育并未发挥出预期的教学效应,这与教师采用的教学方式有着密切关系,所以尽快完成语文教学方式创新工作,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与价值。

1情感教育在语文学科中的意义作用

情感是人们在认识和体验客观事物的过程中,所产生的对人和物的态度,是一种较为主观的心理态度的反映,也是人类最为特殊的一种高级体验。新课改理念中提倡在语文教学中渗透情感教育,利用相应的教学活动来引发学生对于阅读理解的深刻感受,同时也促进学生在情感思想方面发生积极变化,促进学生个性、情感的正面形成。语文新课程标准中所指出的:“需要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道德品质、帮助学生形成积极的人生态度和价值观念,提升学生的艺术审美情趣和文化品位,强化对于文字的热爱”。

教学活动是一种特殊的人际交往环境,需要教师与学生双边互动才能达到最好效果。情景教学法的开展目的就在于此,激活老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交流回路,回路中不仅流动着知识信息,同样也流动着情感。无论其中哪一方面的缺失,都必然会直接影响到最后的教学质量。语文传统教学模式中,知识回路是畅通的,但情感回路却闭塞了,知识会让人变得理性,但语文教学不能太过理性,因此需要借助语文的人文特性,渗透情感教育,激发老师与学生的情绪变化,激活感性认知,从面部表情、肢体动作、语言、心态等方面增添感情色彩,深化文学体验。

长期以来培养阅读能力、注重教学中的情感体验,都是初中语文教学中被忽视的一项内容,过分追求阅读、理解、写作的技巧,将考试成绩作为唯一评定标准,显然很大程度上会破坏学生语文阅读、情感培育的积极性。因此还需要教师积极转变理念和方法,结合语文学科特性,打造情感交流活动。注重老师、学生、作品、作者之间情感交流的过程,加入情感因素,可以提升学习兴奋点和效率,当学生思维、表现欲、情感被调动起来,就容易主动参与到课堂学习中,从而提升教学效果。

2初中语文教学中情感教育的实施策略

2.1与现实生活相结合,激发学生内心情感

在现代化教育理念中,在课堂教学中融入生活化元素虽然属于新型的教学形式,但是通过这种教学方式却收获了非常不错的教学成效,深受广大师生喜爱。那么,教师在语文教学过程中,同样也可以使用这种教学方式,找寻课本中能够与现实生活相结合的场景,深击学生内心,更有助于学生产生强烈的情感共鸣。

比如当针对《我的母亲》这篇文章开展教学时可以发现,在文章中包含有很多言语朴实,却情感非常细腻的语言,比如"每天天刚亮时,我母亲便把我喊醒""母亲催我去上早学"等,虽然看似普通的言语,却充分体现了母亲对儿子的关爱。在此时,教师便可以向学生抛出疑问"同学们阅读到这里之后有什么感受?你们的母亲是否跟你们讲过类似的话呢?"然后学生便会开始回想自己的母亲在生活中对自己说过的看似普通实则充满关爱的话语。比如有的学生会想到天冷的时候,母亲会对自己说"再不知道加衣服,小心冻感冒"、在外面不要乱吃东西"等。当学生通过阅读文章之后,回想到这些看似普通的话语,便会更加深刻地体会到母爱的伟大,使学生对于亲情这一词汇有了更深一层次的理解。通过这种方式开展教学不仅可以使学生学会感恩,还可以有效实现情感教育。

2.2交流探索,拓展文化底蕴

现阶段中小学语文教学和问题交流中,过于注重问题本身和技巧解读,缺少对学生的情感浸润,忽视文学的人文底蕴和情感熏陶。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老师要多引入问题交流,主动引导和鼓励学生去发现问题、思考问题,在合作交流中延伸学生的情感、思维和眼界。教导学生如何去认识世界,接触了解国内国外的文化习俗、生活环境,拓展文化底蕴,这本身也是语文阅读教学中应该思考和解决的问题。不过在课堂中老师一昧的说教可能会导致学生厌烦,反而会适得其反。

所以,在讲授《中国石拱桥》、《苏州园林》两篇课文,在给学生讲解建筑、

景物描写技巧的同时,也不能忽略其背后深厚的人文、历史背景。赵州桥、卢沟桥、苏州园林经过岁月洗礼,历史人文底蕴丰厚,借助多媒体课件,讲解相关的历史背景,艺术元素以及人文精神。当然,为了进一步拓展学生视野,老师还可以引入课外素材,深化学生文化底蕴,比如利用 PPT、视频等,给学生讲述了国外一些知名的景点、建筑,如学生们经常在耳旁听到的,威尼斯的小艇、金字塔、牧场之国等。通过问题交流的方式,组织学生们小组探讨,共同去了解国内国外的文化习俗、思维习惯、生活理念等。从威尼斯这个水之城探寻不同国家的风土人情,了解不同地域的生活环境和生活习惯;从牧场之国荷兰,探寻人类对于自由、自然、美好生活的认识和追寻;从金字塔来了解不同国家的文化遗迹,发掘文明之下的人文内涵,同时再次延伸我国的传统文化、文明遗迹。

2.3探究诗词歌赋,渗透传统文化情感

古诗词是中华民族独有的文化形式,初中语文教材中收录了很多唐诗宋词,是古人智慧、文化、情感的象征,因此教学中要积极利用这些优秀素材来渗透情感教育。通过引经据典,整合视频课件来展现优秀的古诗词文学艺术。如引入了学生们最为熟悉的“诗仙李白”。先展示了李白的生平故事,李白是唐朝时期一位浪漫主义诗人,他所作的诗词主要是以豪迈奔放、轻快悠扬、词汇丰富而著称,传世诗篇达到了 900 余首。如《将进酒》、《蜀道难》等内容,很多学生们早有耳闻。

古诗词的发展源远流长,而其背后也蕴含着每位诗人难以诉说的情感经历,这也可作为情感教育的一个方向,深化学生对于古诗词的情感联结。通过对初中语文及部分课内外古诗词的整合教学,让学生们从历史中体会中华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体会古人智慧文采,情感意向,激发学生了解学习诗词歌赋的兴趣,强化学生文化自信力。

结束语:

概而言之,经上文的详细分析和阐述,我们可知,情感教育对学生的成长有着非常大的影响,好的情感教育可以使学生们端正学习态度,提升学习热情也能够使教师的教学工作更加顺利地推进下去。在初中语文的教学过程中,融入情感教育可以帮助学生们提升理解能力、共情能力,帮助学生们提升他们的阅读水平,因此,教师应把情感教育当成重点,为学生们创建一个情感丰富,积极健康的教学环境。

参考文献:

[1]杜鹏飞.新课改下初中语文教学中的情感教育[J].新课程,2021(50):67.

[2]杨慧滨.浅谈“新课改”下初中语文教学中的情感教育[J].散文百家(新语文活页),2021(10):161-162.

[3]段永会.新课改下初中语文教学中的情感教育策略探讨[J].考试周刊,2021(55):29-30.

[4]霍敏,袁正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小学语文教学情感教育中的实施策略 [J].文化创新比较研究,2021,5(28):4.

[5]王涛,王亭月,刘衍玲.让美的情感在语文课堂中流动——初中语文教学中情感教育的渗透[J].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2021(28):3.

[6]王赛静.动之以情,晓之以理——高中语文情感教育实践研究[J].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全文版)教育科学,2021(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