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汉市妇幼保健院,四川 广汉,618300
现代人喜欢养花、养鱼,阳台上摆满一盆盆花卉,看着就让人心生欢喜,尤其是多肉植物,备受人们喜爱,但是,当类似于多肉的植物生长在宫腔中,可就不是一件招人喜欢的事情了。临床称这种情况为子宫内膜息肉,属于妇科常见疾病,今天我们就来聊一聊“子宫内膜息肉”那些事。
一、什么是子宫内膜息肉?
子宫内膜息肉指的是因局部子宫内膜腺体和间质部生长所引起的临床常见妇科疾病,临床表现以突出于子宫腔的单个或多个带蒂光滑肿物为主,蒂长短不一。简单来说,突出当子宫内膜腺体以及含厚壁血管的纤维化子宫内膜间质构成突出于子宫内膜表面的良性结节,就能够形成子宫内膜息肉,当然,该病也有一定的恶变几率。子宫内膜息肉好发于育龄期到绝经后的女性,而绝经后出现阴道流血患者,若息肉呈不典型增生,则应考虑癌前病变。
二、子宫内膜息肉的病因
子宫内膜息肉的主要发生原因有2点,分别为内分泌激素与炎症因素。
子宫内膜息肉为子宫内膜局部病变,属于激素依赖性疾病。相关研究发现,子宫内膜息肉患者体内息肉中雌激素受体量远高于息肉旁组织,而孕激素受体量远低于正常内膜组织。雌激素能够促使子宫内膜增生并产生月经,故雌激素水平过高与子宫内膜息肉的形成密切相关,且体内激素能够通过靶组织内受体产生作用,导致局部受体含量升高,以至于子宫内膜在较低激素水平的影响下发生变化,形成局部增生,最终形成息肉。
研究指出,流产、分娩、宫腔内异物刺激、长期妇科炎症刺激、产褥期感染、手术操作以及机械刺激都与子宫内膜息肉的形成具有密不可分的关系,且炎症刺激会促进息肉的增长。
除了以上两大主要因素意外,子宫内膜息肉的发生还与年龄、肥胖、糖尿病、高血压以及长期服用他莫昔芬等因素有关。
三、子宫内膜息肉的症状
子宫内膜息肉可发生在青春期后的任何年龄,尤以35岁以上妇女最为常见,一般来讲,单发且较小的子宫内膜息肉多无明显症状,绝大多数患者因其他疾病检查子宫时偶然发现,部分患者因子宫内膜面积增加或是内膜过度增生而产生不同程度经量增多、经期延长表现,而突入颈管或大型息肉可继发感染、坏死,进而引起阴道不规则出血、血性分泌物,伴有恶臭味。
子宫内膜息肉是导致子宫不规则出血的主要病因,包括月经间期出血、接触性出血,随着子宫内膜息肉体积增大、数量增多,子宫内膜破溃则会破溃、出血。一般来讲,子宫不规则出血症状的轻重与息肉数量、直径、位置无关,仅有绝经患者的临床症状会因息肉数量、大小、血管生成不同而产生变化,且这类患者息肉恶变危险性也会有所增加。
部分息肉较大者伴有不同程度白带增多、白带有血丝症状,也可表现为接触性出血,好发于性交后、用力排便时。
因子宫内膜息肉引起的腹痛症状好发于月经后半期,呈进行性加重,随着月经干净而消失,主要是由于经血排出不畅所致。
相关调查数据指出,约有15%--25%不孕妇女患有子宫内膜息肉,故认为息肉的存在会对女性生育能力造成潜在影响,虽主要作用机制仍在研究,但可以证实,子宫内膜息肉可引起子宫内膜炎症反应,阻碍精子移动以及胚胎着床,而子宫内膜息肉生长位置也会影响正常受孕,当子宫内膜息肉生长在子宫颈管内,则会阻碍精子进入宫腔,导致不孕,当子宫内膜息肉生长在宫腔内,则会阻碍受精卵着床、影响胚胎发育,最终导致不孕。
四、子宫内膜息肉的治疗
子宫内膜息肉的治疗方式有三种,即保守治疗、药物治疗与手术治疗。
绝大多数息肉无恶变情况,且易于消退,尤其是长度在10毫米内无症状的息肉,对于这类息肉,可暂时不加以干预,等待息肉自发消退即可,期间应定期检查,观察息肉增长情况。
药物治疗对子宫内膜息肉的作用有限,很少单独用于治疗子宫内膜息肉。对于存在息肉恶变高危因素的患者,需排除息肉恶变后再行药物治疗。
手术治疗是子宫内膜息肉的主要治疗方法。子宫内膜息肉的手术治疗以宫腔镜下子宫内膜息肉切除术为主,研究表明,宫腔镜下子宫内膜息肉切除术诊疗子宫内膜息肉具有较高有效性与安全性,该手术适用于存在明显临床症状者、B超发现宫腔内有赘生物者、宫腔内赘生物无法排除恶性可能者。另外,有生育要求且体内发现子宫内膜息肉者建议先行手术治疗,术后再尝试怀孕。一般来讲,患者应在月经干净后3--7天进行手术治疗,术前3日禁行性生活,术后休息7天,一个月内禁止盆浴、性生活,并加强观察,发现阴道出血量增多及时就诊。若患者年龄在40岁以上,伴有明显出血症状,且宫腔镜下子宫内膜息肉切除术无法根除息肉、术后经常复发者,建议行宫腔镜下子宫内膜切除术。
子宫内膜息肉属于妇科常见疾病,严重影响女性日常生活及身心健康,值得引起各位女性的重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