恩施市财政局七里坪财政所,湖北省恩施市,445000
摘要: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工作的主要内容,就是预算绩效管理,需要根据实际情况制定合适的方案,提高预算绩效管理质量与效率。文中以事业单位为着眼点,分析预算绩效管理工作的意义,探讨如何有效开展预算绩效管理工作,推动事业单位的健康发展。
关键词:事业单位;预算绩效;管理措施
新时期,事业单位应重视预算管理工作,并将绩效管理贯穿始终,建立规范、标准的预算绩效管理制度,以此规范相关人员的工作行为,从而优化事业单位预算资金使用情况,提高资源配置水平,更好地实现管理目标。
1 事业单位实施预算绩效管理的作用
预算绩效管理以支出绩效结果为导向,强调硬化责任约束,遵循“花尽量少的资金、办尽量多的好事”的原则,力求社会公共产品和服务供给更加务实、高效,是落实“以人民为中心”发展思想的必然要求。事业单位认真实施预算绩效管理不但是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重要决策部署,落实落细“过紧日子”的重要举措,也是提升自身治理能力和管理水平的重要方式。
它有利于建立与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相适应的预算管理体系,提高预算资金使用效能,杜绝资金低效、无效、“沉睡”等现象发生,缓解当下财政收支矛盾大背景下预算资金收支压力;有利于深入挖掘资金潜力,让有限的预算资金在使用效益上不断做“加法”,创造出更多高质量服务和公共产品供给,提升政务服务“速度”与“温度”,让人民群众获得感成色更足、幸福感更可持续;有助于提高项目支出质量,杜绝“半拉子”工程、“豆腐渣”工程,确保项目支出能经得起实践和历史检验,让社会公众实实在在地享受到社会发展成果,树立良好的社会公信力。
2 事业单位预算绩效管理面临的主要问题
2.1 预算指标与实际脱节
部分单位对于预算管理重视不足,对预算编制、执行、评估等工作缺乏科学规划,而预算编制由于缺少目标导向,其整体管理水平不高。
通常情况下,一些事业单位预算编制采取增量预算方法,这种方法存在严重的滞后性和片面性,没有根据发展重点制定预算绩效目标,忽略了年度固化和基础工作安排等方面,所需数据信息不完整、不科学,在编制过程中缺乏目标导向,直接造成了预算指标与实际情况存在出入,极大地影响预算执行效果。
2.2 预算执行结果缺乏衡量标准
一些事业单位对预算执行过程缺乏重视,对资金流向、使用效果缺乏监管,预算评价形式单一老旧,与政府会计制度要求不符。
资金监管不严格,对资金使用缺乏严格监管,资金利用率不足,预算的执行结果没有一个科学的衡量标准和依据,导致预算管理工作形同虚设。
2.3 监督评价机制缺位
预算执行阶段是事业单位开展经济业务活动的一个重要阶段,目前常用支出预算大致分为基本支出和项目支出,即单位日常运营管理发生的费用支出以及特定经济业务活动所需成本支出,按照常理而言这两项支出应该区分开来,避免资金混淆。
然而一些事业单位预算资金的专款专用尚未实现,具体表现为事业单位运营管理成本超支时有发生,不得不占用项目拨款,公共服务项目经常因资金不足而难以维系,单位服务能力遭到削弱,破坏了事业单位在公众心中的形象。
2.4 评价结果激励约束作用不强
预算绩效管理要反馈预算编制、执行等过程中发现的问题,体现预算管理的督导职能。现阶段,部分单位对预算绩效的评价结果利用不足,其价值得不到发挥,激励约束作用无法实现,不仅无法体现预算绩效对预算管理工作的导向作用,还无法达到优化单位内部服务能力的作用。
一方面,绩效评价结果与下期预算管理工作脱节,在申报预算期间没有将上期预算绩效评价结果作为参考,直接忽略其指导意义。另一方面,没有根据绩效评价结果对下期预算绩效进行优化,而评价结果中反馈出的问题也未及时处理,相关人员也未被追责,削弱了评价结果的激励和约束作用。
3 事业单位预算绩效管理策略分析
3.1 规范预算绩效目标设计
其一,要注重针对性绩效目标的设计。事业单位应综合各种内外部因素,例如经济政策、社会职能、战略规划、内部管理薄弱环节,设置具有针对性的整体预算绩效目标,再根据项目特点及部门职责等因素,将整体绩效目标逐层细化落实到具体部门,使最终的绩效评价结果更加科学合理,确保预算绩效管理水平。
其二,规范绩效指标设计。首先,在进行预算绩效指标设计时,预算部门应当考虑到预算管理的各个环节,所以最终的绩效评价指标体系不仅应涵盖产出、效果两个方面,还应包括预算编制、执行两个方面,使绩效指标体系更具全面性。同时,应注意建立多层次的指标评价体系,对项目、政策以及部门整体绩效绩效评价。其次,需合理设置绩效评价指标的权重。设置的定量指标权重应当较大,以提高绩效评价质量。对于必须使用定性指标的情况,也要尽量结合定量指标,注重指标体系的清晰度,并尽可能采用分级分档的方法,避免设置“持续改善、长期有效、作用明显”等不够具体的指标值。同时,相关部门应将不同阶段间项目实际情况的差异及各指标重要性的差异作为赋值依据。
3.2 深化预算绩效评价应用
应激发各单位与部门应用绩效评价结果的主动性与积极性。一方面政府可下发相关的制度文件,要求各单位按照规定规范绩效评价结果应用,并根据绩效评价的应用效果,实施奖惩机制。对绩效评价结果运用效果好的单位,给予奖励,如加大资金的支持力度;运用效果差的,给予一定的处罚,如严格控制下年度的预算额度。这样可以使大多数事业单位避免敷衍了事的工作态度,提高各单位应用绩效评价结果的重视程度。
另一方面事业单位内部人员、部门对应用绩效评价结果的积极性也需要奖惩措施来予以激励。在实务中可进行如下操作:根据绩效评价应用效果公开发布排名,对于排名靠前的人员或部门,给予表彰,并发放奖金福利或增拨一定的经费;对于排名连续位居末尾的部门,可通过约谈或网上通报批评,督促整改,严格控制其下一年度的预算额度,并对部门中履职不力的人员进行追责。同时,纵向比较各部门(人员)以及单位整体的资金使用绩效数据,分析整理后,对绩效评价标准进行适当调整。这样不仅可以提高各部门及其员工进行绩效评价应用的积极性,也能促进单位资金使用效果和绩效管理水平的持续提升。
3.3 加强预算绩效监控运行
预算绩效监控在预算绩效管理中起着关键作用,一方面能促进绩效目标的实现;另一方面能为预算绩效评价提供相关依据。首先,应逐步改变单向反馈的监控方式,完善监控管理方法;其次,事业单位需加强绩效监控信息化系统的建设。随着大数据与信息共享技术的快速发展,建议事业单位为预算绩效监控提供一个更加良好的信息化环境。合理运用信息技术,构建能够实时更新的数据库,及时采集、整理与分析预算执行过程中的数据信息,全过程动态监控预算项目的执行情况,以确保预算执行和战略规划相一致。
搭建支持各预算执行主体沟通协调的一体化信息共享平台,推动绩效监控业务由线下逐步转移到线上,实现各部门之间信息的互联互通,以便能及时汇总分析相关数据信息。同时,在预算执行过程中,针对项目参数不同的情况,信息来源不同的部门可以在信息平台上发出预警,互相协调并分析原因,并及时提出修正方案。
结语
总之,国家对预算绩效管理的广度、深度、精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全面推进事业单位绩效管理不断向纵深发展,既需要财政部门大胆破冰前行,多方位多角度构建起更加细化有效的预算绩效管理监管体系,切实构筑起以绩效为核心的预算管理循环优化机制。
参考文献
[1]李慧.内部控制视角下对行政事业单位预算绩效管理的思考[J].财经界,2023(04):54-56.
[2]徐峰.基层事业单位预算绩效管理现状及对策探析[J].活力,2023(02):181-183.
[3]宋晓宁.浅议如何加强对行政事业单位的全过程预算绩效管理[J].商业观察,2023,9(03):90-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