铜仁学院 554300
摘要:目前,人民群众科研能力培养主要依托研究生教育。研究生教育位于国民教育体系的顶端,是培养创新性拔尖人才的主要途径,是科技创新、知识文化创新、促进社会发展的主力军,也是培养人民群众科研能力的唯一途径。但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终身学习理念的提出,研究生院、科研院所的有限承载力已经难以满足广大人民群众强烈的学习愿望,难以满足社会发展需要大量专业化、多样化、结构化、层次化的人才群体的需求。为了破解这些难题,铜仁市率先提出实施“大科学研究”战略,构建了具有中国特色的科研能力培养体系。文章以大学生(包括专科生和本科生)科研论文写作难、硕士研究生科研论文写作不规范、原创性科研成果少为切入点,把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思想与中国实际相结合,以教育学、心理学、教学心理学、智育心理学的理论为指导,探索了人民群众科研能力培养的路径,构建了以中学生、小学生科研能力培养为基础,大学生(包括专科生和本科生)科研能力培养为主体,研究生科研能力培养为主导,工作中科研能力培养和自学成才为辅的多样化的培养体系,为中国科研打下了坚实的群众基础、营造了开放的科研环境,实现了人人可科研、人人能科研、人人皆科研,实现了科研型铜仁、科研型中国。
关键词:研究生教育 科研能力培养 图式
1 研究背景
19世纪末,德国成为世界科学技术中心,设置了哲学博士和研究所,至此,现代研究生教育诞生。中国学者们接受了德国柏林大学的新概念,借鉴德国在大学设立了研究所,以提高大学的科研水平。20世纪20年代后,美国高等教育后来居上,成为最具影响力的高等教育。20世纪30年代,中国模仿美国高等教育模式,并开始主动吸收和借鉴欧洲各国高等教育经验。1935年,《学位授予法》的颁布标志着我国学位制度的初步建立和研究生正式培养的开始。《学位授予法》规定学位分学士、硕士和博士三级[1]。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建国初期,研究生培养主要参考苏联研究生教育模式,研究生基本依赖苏联专家指导。20世纪50年代末,中国高等教育开始探索独立自主发展,摆脱苏联的霸权和控制[2]。从1958年到1961年,持续三年的“大跃进”式发展后,中国研究生教育陷入前所未有的困境。1961年9月,《教育部直属高等学校暂行工作条例(草案)》规定应在我国国情的基础上来保证研究生的高质量培养,表明研究生教育进入了新的制度建设阶段。1980年2月12日颁布了具有中国特色的学位制度《中华人民共和国学位条例》,为我国学位与研究生教育的发展提供了有力的制度保障。至此,具有中国特色的研究生教育模式正式开始。研究生教育位于国民教育的顶端,是高等教育的独立层次,其培养模式逐步完善,形成了系统的研究生教育体系。1984年,成立《学位与研究生教育》专门学术期刊,总结国内外研究生教育实践经验,为建设和发展具有中国特色的研究生教育和学位制度探索有效路径[3]。1992年,《关于按专业授予专业学位证书的建议》的通过是我国学位制度的重大突破,至此,我国学位分学术学位和专业学位两种类型。为提高高等教育质量,国家集中资源重点建设了“211工程”(1991年)、“985工程”(1998年)和“双一流”项目(2015年),通过重点大学、重点学科的建设来带动整个高等教育(研究生教育)的高质量发展。
2 研究现状
目前,我国对人民群众科研能力的培养主要依托研究生教育。研究生教育是培养高层次拔尖人才的主要途径,也是广大人民群众科研能力培养的唯一途径。 研究生教育为党和国家培养了一大批高层次创新人才,作出了高水平科技成果贡献、高端科研项目贡献等,促进了科技进步、文化传承创新、知识创新,支撑了中国经济社会的发展[4]。为了更好地了解国外研究生教育情况,加强中外研究生教育的比较和借鉴,中国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学会的电子期刊《国外研究生教育动态》每个月都会翻译、选载国外高等教育机构、报刊媒体发布的最新信息,紧密追踪国际研究生教育最新动态[5]。即便如此,我国高等教育仍然面临着一系列难题,如大学生论文写作难、硕士研究生论文写作不规范、原创性科研成果少等。刘洪,《图书馆论坛》副主编,指出在科研论文退稿原因调查中,90%的被退稿者是大专生、本科生和硕士研究生,他们不会科研、不懂科研方法、科研论文写作不规范、科研素养不强,主要原因是在校期间科研课程不多、科研训练少,特别是大专、本科几乎没有科研方法课程,工作后科研培训也跟不上[6]。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想进入研究生教育阶段继续学习的愿望越来越强烈,并因此产生了“考研热”,也导致了越来越多的大学在校研究生数量远远超过本校本科生的数量,高等教育正逐步从本科生教育上移至研究生教育,教育层次结构呈上移态势。原有的培养模式、经验、思维已经越来越不适应研究生教育的发展
[7]。现有的研究生院和科研院所的有限承载力已经完全不能满足广大人民群众强烈的学习愿望。研究生教育发展正在寻找新的突破口。人民群众科研能力培养也正在寻找多样化的培养途径和新的培养理念。
3“大科学研究”战略的提出
高等教育层次结构的上移态势表明广大人民群众对更高水平层次教育(研究生教育)的渴望,表明社会发展对各行各业高层次人才的需求,也表明了党和国家对人民群众科学研究能力培养的重视。但高等教育层次结构的上移态势也在一定程度上凸显了我国大学、中学、小学课程体系结构和知识体系结构的结构不良性,正是由于这种结构不良性导致了人民群众科研能力培养的压力集中、挤压在研究生院和科研院所,为数不多的研究生院和科研院所也难以承担这个压力之重。
研究生教育位于国民教育体系的顶端,是国民教育的最高阶段,也是一种少数人的精英教育。研究生教育是高等教育的独立层次,但研究生教育不是没有地基而孤立存在的“空中楼阁”,不是无源之水、无根之木。目前,研究生教育的发展忽略了从整个教育系统的纵向维度思考,忽略了人的身心发展规律,错过了科研能力培养的最佳时期。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科学技术的进步,科研能力将成为人们必备的基本素质之一。但传统的观点认为,只有少数精英才能掌握科学研究知识,才能发展科研能力,这种观点已经不能适应社会的发展,已经不能满足人们完善自身知识结构、实现自我成长、全面发展的需求。
为了破解这些难题,铜仁市率先提出实施“大科学研究”战略,率先对人民群众科研能力培养作了顶层设计,创新性提出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科研能力培养体系,并探索了具体构建路径。“大科学研究”战略不仅体现在科学研究的深度和广度,科研合作范围的宽度,更体现在科研能力培养的大众化、普及化,科研是广大人民群众的科研,而不仅仅是少数精英的科研;体现在创新性把《科学研究》课程(包含了科学研究流程、科研方法、科研论文写作等)作为国民教育的通识课程、基础教育课程,并构建大学、中学、小学有效衔接的《科学研究》课程体系和知识体系,促进国民教育体系结构良性发展。“大科学研究”战略的提出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必然,是国之所需,也是民之所向。“大科学研究”战略的实施为中国科研打下了坚实的群众基础,营造了开放的科学研究环境。
4 “大科学研究”战略的思想理论基础
实施“大科学研究”战略有着深刻的思想理论基础。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思想为人民群众科研能力培养提供了一个全新的视角。“大科学研究”战略的实施契合了马克思人学理论关于人的全面发展观点。党的二十大提出了科技强国战略,到2035年实现高水平科学技术自立自强。但目前人民群众科学研究能力的培养缺乏顶层设计。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不谋全局者不足谋一域。因此,铜仁市对人民群众科学研究能力培养进行了战略布局,率先作了顶层设计,并创新性提出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科研能力培养体系。
在学术界存在着不同的智力观。如人们所熟知的IQ(即智力商数)是心理测量学的智力观,测的是人的潜在能力(即天赋、基因、遗传),而不是已经实现了的能力,且到了16岁IQ的增长缓慢甚至停止[8]。心理测量学的智力理论(IQ)并不能解释为什么有的人IQ(天赋)很高,最后的成就、能力却很普通;而有的人IQ(天赋)很一般,但通过知识的学习、教育的影响等,最后的成就很高、能力很强;这一现象表明了智力、能力的可训练性、可学习性。通过长期系统的学习和教育的影响,一个人解决问题的数量和质量是不断增长的,智力也是可以提高的。有名的同卵双生子研究也提供了有关智力的可训练性问题的重要启示[9]。
随着认知心理学的发展,现代认知心理学提出了知识分类学习论、教学论和习得的认知能力或习得的智力观。习得智力观认为一个人的学术性学习成绩= f(学习动机,原有知识、技能,IQ水平),这一公式表明要提高学习者的学习动机、学习成就感,要打好学习的知识、技能基础,因为良好的学习动机、原有知识技能的巩固、熟练程度可以部分弥补IQ水平的差异[10]。习得智力观,也即智力知识观,把一切后天习得的智力还原为知识,还原为陈述性知识、程序性知识(技能)和元认知知识(认识策略)。现代认知心理学新手和专家的差异比较研究也强有力地支持了智力知识观[11]。能力通过人的行为表现出来,是一种物化了的知识,世界上没有任何一种能力(除了本能)不是以知识为依托的。一切习得的智力认知能力都是由不同类型的知识转化而来。因此,人的科学研究能力也是以科研知识为依托,由科学知识(学科专业知识)和科学研究方面(科研方法、科研论文写作等)的知识转化而来,科研能力具有可学习性、可训练性和可培养性。
传统的智力观认为,学生成绩不好是因为“脑子笨”,女生物理、数学不好是因为女生天生不擅长理科,而男生则是天生的“理科脑子”。而智力知识观则认为学生成绩不好不是因为“脑子笨”、天生不擅长理科,而是因为缺少了相关方面的知识。认识心理学家们(皮连生等)通过实证研究,以智力知识观的原理和技术,运用图式分析法分析学生头脑中的认知结构、知识结构,逐一检查大脑中的各个知识点,发现学生之所以学习成绩不好是因为头脑中相关知识图式表征不合理,通过对学生所缺知识进行有针对性地辅导,学生的成绩很快取得了很大的进步。如有的女生之所以物理不好,是因为缺乏生活经验表象作固定点知识而带来的对电路概念正确表征方面的困难,这与女生本身的生活局限性有关。而一个从小参与家电安装、维修的男生则一眼就能把电路知识图看得明明白白,学习起来轻轻松松
[12]。因此,有的人认为自己天生缺少科学研究细胞、缺乏“科研脑”是一种传统的陈旧的智力观,需建立智力知识观,运用图式理论分析头脑中的认知结构、知识结构,构建不足知识,促进科学研究整体知识图式的良好表征,即可实现人人可科研、人人能科研、人人皆科研。
5 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科研能力培养体系的路径
5.1 以小学、初中、高中科研能力培养为基础
5.1.1小学阶段科研能力培养的内容分析与路径探索
目前,我国构建了大学、中学、小学有效衔接的各门科学(学科)课程体系,如数学、语文、英语、物理、化学等,培养学生了解科学、应用科学,培养的是科学(技术)的应用者、使用者,而不是科学(技术)的研究者、发明者。科学与科学研究是相辅相成、相互促进、动态发展的,但我国却并没有构建与各门科学(学科)相配套的大、中、小学有效衔接的科学研究课程体系。根据《中国研究生教育质量报告2022》,即使是在研究生教育阶段,目前仍有44.2%的研究生缺乏科研体验[13]。目前的课程体系结构和知识体系结构是不完整的,忽略了对学生科研能力的培养,呈现出了结构不良性。因此,铜仁市创新性提出构建大、中、小学有效衔接的科学研究课程体系,根据学科特点和人的身心发展规律逐步培养学生的科研能力。科学研究课程是完整的课程体系不可或缺的一个部分。但有人对能否在中小学阶段对学生进行科研能力培养提出了质疑。这种质疑大可不必。科学研究是一个有组织的系统的整体知识。根据现代认知心理学的知识分类思想,铜仁市把《科学研究》课程的知识分类成陈述性知识、程序性知识和元认知知识(认知策略),按照知识的不同类型,采取不同的学习方法和教学方法,并围绕科学研究构建科研流程、科研方法、科研论文等认知图式输入到学生头脑中。图式中为相互联系的知识留有空位,可通过小学、中学、大学的学习不断巩固、丰富、发展图式。应用图式理论构建关于科学研究知识的表征和贮存,避免了知识的孤立状态,记清了邻近区域内知识的地位与作用,有利于使知识得到梳理、沟通,使知识点之间产生联结,形成知识的整体网络。如下图1、图2、图3科学研究图式。
图1科研方法图式 图2科研流程图式 图3科研论文图式
上图1、图2、图3属于陈述性知识,学生只需要能够背诵、陈述、复述出来即可。我国小学一年级开始背古诗,如《咏鹅》,小学二年级开始背乘法口决、学习几何,几何的学习从三角形、梯形、正方形、长方形、平行四边形、等边三角形、圆等的图形辨识开始,然后记面积公式进行面积计算,圆柱体和圆锥体学习体积公式进行体积运算;小学三年级开始学英语。与我国小学阶段现有学科进行对比,图1、图2、图3陈述性知识的学习是非常简单的,也是符合人的身心发展规律的。根据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小学生(7-12岁)的认知发展水平处于具体运算阶段,这个阶段的思维具有了守恒性和可逆性,但这个时候的学习需要具体事物的支持,需要凭借具体形象在头脑中进行“表象性思维”。小学低年级阶段数学应用题常用图画形式表示就是很好的证明。因此,可在小学三年级把上图1、图2、图3以彩色图片的形式逐步嵌入进学生头脑中,然后把图1、图2、图3整合成一个大的图式知识网络,要求学生只需像背乘法口决表、古诗那样背诵、默写下来即可。并根据小学生的认知特点和不同的知识内容,可在教学中融入不同的教学法,如科研方法的访谈法可融入进游戏中学习。可在小学三年级的第二个学期,即开始学习英语之后,把文献类型和标识代码表图式嵌入进学生头脑中,如下图4,并结合截取的具体参考文献案例进行学习、标注。小学阶段大多是陈述性知识的学习、记忆,其主要目的是在学生心中播下一颗科研的种子和在潜移默化中培养学生的学术规范。
文献类型 | 标识代码 |
普通图书 | [M] |
期刊 | [J] |
学位论文 | [D] |
…… | …… |
图4 文献类型和标识代码图式
5.1.2 初中阶段科研能力培养的内容分析与路径探索
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认为,初中生(13-15岁)的认知发展水平处于形式运算阶段,亦称命题运算阶段,在这个阶段,学生能够根据逻辑推理、归纳或者演绎的方式解决问题,能够理解符号的意义并且思维具有了可逆性、补偿性和灵活性。因此,初中阶段适合进行概念学习,小学阶段则不适合。大量实验研究也表明,奥苏伯尔倡导的讲解式教学法更适合面向高年级教概念之间的关系,省时、有助于近迁移[14]。初中阶段的概念学习,如标题、摘要、正文、关键词、文献法、比较法、参考文献等的学习,需与具体论文案例相结合。如参考文献的学习需结合具体的案例,并进行标注。如:[1]序号 皮连生姓名 .智育心理学题名[M]文献标识.上海出版地:上海教育出版社出版社,1996出版年:40-41起止页
初中阶段科研能力培养需与所学科目有效衔接,如数学、物理、化学、语文、英语等。目前的课堂教学和教材都只是单一的知识呈现,培养的是知识的接受者和应用者,而不是知识的探索者、研究者、创造者。因此,铜仁市创新性提出在教材、教学、教案、板书设计中渗透该门学科或访节知识点的研究方法、研究流程等,以一个研究者的视角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获得知识和发展能力,从而培养学生的科研思维和科研能力,如下图5的板书设计。
图5板书设计
特别是实验性很强的物理和化学,可要求学生在实验后写一份实验报告或科研小论文,但必须先呈现实验报告和科研小论文的正面案例,再让学生仿写后面学习的内容。实验报告和科研小论文可附在物理、化学的教材中和《科学研究》教材中。教材和课堂教学不仅要重视知识的获得,更要重视科学的探索过程和方法,从而使学生在学习中研究,在研究中学习,以鼓励其独立思考、质疑、批判,培养探究兴趣和创新创造能力。
初中阶段需以一些经典案例来巩固、丰富、发展上图1、图2、图3中的图式。
如在讲解科研方法中的观察法时,可举例生物学家达尔文通过科学观察,创立了生物进化论;无漏油圆珠笔是观察法反向思维的典型案例,火箭卸载增推力是经验方法反向思维的典型案例[15]。在讲解文献普查或科技查新,了解科学研究前沿动态可避免重复研究的重要性时,可举例美国武器的重复研究造成每年损失高达10亿-12亿美元,约是美国兵工研制总费用的10%[16]。
5.1.3高中阶段科研能力培养的内容分析与路径探索
高中阶段在图式1、图式2、图式3的基础上发展新的图式,如信息检索图式、文献综述图式、科研选题图式、科研论文写作图式等。信息检索(文献检索)能力将是人们必备的基本素质之一,也是人们信息能力的主要标志。信息检索也称文献普查或科技查新。使用信息检索工具检索文献、数据、事实等是进行科学研究和科研论文写作的重要环节,也是了解科研前沿动态的重要手段。信息检索分手工检索(如字典、词典、百科全书、年鉴、手录、表谱等)和计算机检索。在高中阶段,学生应学会计算机检索的一些基本技术(如布尔逻辑检索、截词检索、位置检索等)和一些常用计算机检索工具,如美国《科学引文索引》、《工程索引》、《数学评论》和英国《科学文摘》等;学生还应学会利用一些综合性电子信息资源,如全国报刊索引数据库、复印报刊资料全文数据库、CNKI、维普、万方、中国学位论文数据库、中国优秀博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CALIS高校学位论文数据库(清华大学图书馆http://calis.edu.cn)、ProQuest博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书生之家图书检索(http:ss.hnadl.cn)等,此外,还有国外的Elsevier SDOS全文期刊数据库(两个镜像站分别设在清华大学图书馆http://lib.tsinghua.edu.cn和上海交通大学图书馆http://www.lib.sjtu.edu.cn)、Kluwer全文期刊数据库(北京大学图书馆镜像站http://kluwer.calis.edu.cn)等[17]。高中阶段学生应能熟练运用计算机检索技术、检索工具进行信息(文献)检索,并熟记常用的一些信息资源。与高中阶段开设的其它学科相比,信息检索的学习是非常简单的,主要是为了弥补学生的信息差、提高学生的信息检索能力。为了更好地服务广大人民群众的科学研究,铜仁市创新性提出在铜仁市图书馆设置信息检索部,为人民群众信息检索、文献下载、购书提供指导和服务,实现信息检索、文献下载、购书一站式服务。同时,铜仁市图书馆设置外链接(如CNKI、中国优秀博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书生之家图书检索(http:ss.hnadl.cn等),人民群众只需关注铜仁市图书馆这一个公众号,就可以获得这么多的电子信息资源。
科研论文是科学研究成果的载体,是科研成果的描述和记录,也是进行科学技术和文化交流的工具。科研论文的写作是一个构思过程,也是一个论证过程;科研论文写作有利于促进科研水平、科研能力的提高[18]。高中阶段应结合优秀的、经典的论文案例来学习科研论文的写作,并与所学学科有效衔接,尝试写每门学科中自己感兴趣的科研小论文。
高中阶段应完成科学研究理论知识的学习和陈述性知识图式的构建,为今后的科学研究打下坚实的基础,在各门学科的学习中潜移默化地培养学生的科研意识、科研思维、科研能力。
5.2 以大学专科生本科生科研能力培养为主体
大学专科、本科阶段设置了不同的专业、不同的课程,进入了专业化学习阶段,旨在为社会发展培养专业化、多样化、层次化和结构化的人才群体。在大学专科、本科阶段需较好地掌握本专业学科的基础理论、系统的专业知识和基本技能,科研能力的培养需与专业结合,此时的科学研究是专业化的科学研究,目的在于攻克本专业的专业难题、丰富专业理论、发展专业技术知识等。以医学专业为例。医学专业的专科生和本科生须学好医学专业知识、基础理论和基本技能,同时还应掌握医学科研方法、流程、科研设计、临床试验设计、临床流行病学、医学科研项目申请书的撰写与申报等,并要求写学期论文、学年论文、医学实验报告、文献综述、毕业论文等,培养学生以一个研究者的视角解决专业中、工作中的难题。在以后的工作中遇到难题时,学生知道去检索信息查找相类似的解决方法和了解最新科研动态,进行科学研究。
简而言之,在大学专科、本科阶段应构建专业知识图式和专业科学研究图式,能较好地掌握本专业的学科基础理论、系统的专业知识和基本技能,能运用恰当的科研方法熟练地、独立地进行科学研究和撰写学术规范的科研论文。专科生和本科生是社会中人数最多的人才群体,科研能力培养应以专科生和本科生为主体。
5.3 以研究生科研能力培养为主导
研究生阶段应以科学研究实践为主。研究生需掌握坚实宽广的基础理论和系统深入的专门知识,并运用这些基础理论、专门知识进行科学研究,攻克专业难题,在科学或专门技术上作出原创性的科研成果,发展基础理论、发明新的科学技术、新的科研方法、创造新的知识文化等。
研究生教育位于国民教育的顶端,是培养高层次拔尖人才的主要途径,是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的最佳结合点。中国研究生教育与国家同呼吸、与民族共命运,中国研究生教育的发展为国家的发展、经济社会的发展、民族的进步作出了高层次拔尖人才贡献、重大科技贡献等重要贡献。研究生教育的发展直接关系到国家竞争力的强弱。经过70多年的借鉴学习、尝试探索,中国成为了世界研究生教育大国,走出了具有中国特色的研究生教育道路、构建了日益完善的研究生教育体系、积累了丰富的科研能力培养经验,研究生教育是科技创新、人才创新、知识文化创新的重要引擎,因此,科研能力培养应以研究生为主导。
5.4 以工作中科研能力培养为辅
随着终身学习理念的提出,学校学习只是人们终身学习中的一个阶段,学校科研能力培养也只是人们科研能力培养的一个阶段。从一定程度上来说,学校科研能力培养属于科学研究理论知识的学习,即属于科学研究陈述性知识图式表征;学校科研能力培养是为了今后能更好的工作,能以一个研究员的视角分析、解决工作中、生活中的问题。工作中科研能力培养是把科研理论知识、专业知识、基础理论应用于科研实践的具体体现,是科研能力培养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国家战略的具体体现,是科研陈述性知识向科研程序性知识转化的过程体现。
工作中会出现各种各样的难题,这些难题也是科研课题的主要来源。工作场景是真实的大型实验室,工作实践就是一个反复科研的过程。工作单位、企业、公司等应与科研机构合作,开展科研指导,构建系统的科研培训体系,并设置科研专项资金,为资料购买、科研论文发表等提供经费保障和制度保障,鼓励大家在工作中科研、在科研中工作。
5.5 改革开放学位制度开辟人民群众科研能力自学成才道路
据《中国研究生教育质量报告2022》,2022年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报名人数达457万人,而录取人数只有约110万人,还有347万人错失了进入研究生院、科研院所继续学习、继续培养自己科研能力的机会。以数量有限的高校研究生院、科研院所的教育形式培养人民群众的科研能力已经完全不能满足广大人民群众强烈的学习愿望,已经不能满足社会发展需要大批专业化、层次化、结构化、多样化人才的需求,因此,铜仁市创新性提出改革开放学位制度开辟人民群众科研能力自学成才道路。
目前,我国研究生教育需参加入学考试,研究生学位的授予须有在校学习的经历等限制,还处于封闭状态,与开放的终身学习不相符,因此,铜仁市创新性提出研究生自学考试制度。人民群众科研能力培养不应只有研究生院、科研院所教育的培养模式,还应有自学成才这条道路。人民群众在选定要自考的研究生院后,《自然辩证法概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中国与马克思主义当代》、外语、基础理论课程、专业基础课程、其它学术与职业素养课程等是可以自学考试的,没必要非要到学校学习。人民群众可以参加线上线下培训,如募格学术、网易大讲堂等有丰富研究方法的网络课程;还可参加学术团队、科研课题组、学术社群和专业学术会议等,跟科研高手们学习研究方法、掌握研究技巧,长期沉浸在科研环境中,积累科学研究知识。自考研究生学位授予可简化学位申请、审核流程,由自学课程考试合格证加公开发表的原创性科研论文(成果),并由所报考的研究生院审核、论文答辩和学位授予。
1978年,我国创立了全世界独一无二的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制度,大专、本科的自考为研究生自考探索了路径,提供了丰富的经验。自考本科学士学位的授予也为自考研究生学位的授予提供了可行性参考。学位制度的改革开放、研究生教育的改革和研究生自学考试制度的实施为中国科研提供了开放性研究环境。丹尼斯.西蒙,杜克大学中国事物高级顾问,认为:“拥有充足的人才是一个国家提升创新能力的必要但不充分条件。国家的创新能力还取决于其所处研究环境的整体开放性和研发管理团队的专业性。”[19]研究生自学考试制度是我国教育制度的重要改革与创新,丰富了人民群众的学习选择渠道,满足了对灵活学习的客观要求,推动了科研能力培养的大众化、普及化,为社会发展培养了专业化、多样化、层次化、结构化的人才。
6 研究总结与研究展望
文章为研究生教育发展提供了新的突破口,为人民群众科研能力培养提供了新的视角、新的培养理念,构建了具有中国特色的科研能力培养体系,为中国科研营造了开放的科学研究环境、打下了坚实的群众基础,实现了人人可科研、人人能科研、人人皆科研,实现了科研型铜仁、实现了科研型中国。但大中小学有效衔接的《科学研究》教材的编写、《科学研究》这门课程如何与所学科目有效衔接、如何在教材、教学、教案、板书设计中体现科研方法等需进一步探讨。“大科学研究”战略的提出势必导致教育改革的深入推进、势必导致教育改革战略的新的战略主题的产生。
[参考文献]
[1] 王战军,周文辉,李明磊,陈雁.中国研究生教育70年 [M].北京: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2019:4
[2] 王战军,周文辉,李明磊,陈雁.中国研究生教育70年 [M].北京: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2019:19
[3] 王战军,周文辉,李明磊,陈雁.中国研究生教育70年 [M].北京: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2019:65
[4] 王战军.中国研究生教育质量报告2022 [M].北京: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2022:122
[5] 王战军,马永红,周文辉等.研究生教育概论 [M].北京: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2019:110
[6]《中国图书馆学报》编辑部.图书馆员论文撰写与投稿指南 [M].北京:国家图书馆出版社,2018:73
[7] 王战军,马永红,周文辉等.研究生教育概论 [M].北京: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2019:110
[8] 皮连生.智育心理学 [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8:55
[9] 皮连生.智育心理学 [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8:60
[10]皮连生.智育心理学 [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8:426
[11] 皮连生.知识分类与目标导向教学――理论与实践 [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8:12
[12] 皮连生.知识分类与目标导向教学――理论与实践 [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8:337-339
[13] 王战军.中国研究生教育质量报告2022 [M].北京: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2022:101
[14] 吴红耘,皮连生.学与教的心理学 [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21:226
[15] 周新年.科学研究方法与学术论文写作 [M].北京:科学出版社,2019:65-74
[16] 周新年.科学研究方法与学术论文写作 [M].北京:科学出版社,2019:38
[17] 周新年.科学研究方法与学术论文写作 [M].北京:科学出版社,2019:109-125
[18] 刘西川.实证论文写作八讲 [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20:8
[19] 王战军.中国研究生教育质量报告2022 [M].北京: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2022:1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