邻水县人民医院 四川 广安 638500
摘要:目的:就营养支持应用于胃肠护理的效果进行研究、分析。方法:研究围绕我院收治的消化道肿瘤化疗患者展开,择取时间始于2022年1月止于2023年1月,在其胃肠护理中应用营养支持。结果:营养支持落实后,患者的营养状况改善明显,进一步促进了其生存质量的提高。结论:在胃肠护理中,营养支持的应用价值明显,在改善整体治疗效果方面起着积极的意义,值得推广。
关键词:营养支持;胃肠护理;效果
胃肠疾病的发生率较高,以腹痛、腹胀、腹泻、消化不良等为主要临床特征,患者的正常进食会受到影响,进而极易发生营养不良情况。而手术是治疗此病的有效手段,可解除病灶或控制病情发展,但受手术创伤等因素刺激,患者营养状态往往较差,不利于预后的改善,故重视营养干预就显得尤为重要。本文主要就营养支持应用于胃肠护理的效果进行了研究、分析,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研究围绕我院收治的消化道肿瘤化疗患者展开,择取时间始于2022年1月止于2023年1月,共50例,根据数字法分为对照组、观察组,每组各有25例患者。对照组男女占比为13:12,年龄区间为37至78岁,观察组男女占比为14:11,年龄区间为38至75岁。所有患者均无精神疾病史;无传染病史;资料齐全;认知、交流功能正常;知情同意。将患者的年龄等资料予以比较分析,没有发现较大差异(P>0.05)。
1.2方法
对照组实施胃肠护理,即严格遵守相关要求展开护理干预,监测患者的各生命体征变化,发现异常及时处理,结合患者的实际情况合理指导饮食计划等。观察组则是以对照组为前提应用营养支持,主要内容:(1)鼻饲:经鼻肠管提供营养,适当的调高患者的床头,避免营养反流问题的发生;术后第1天经静脉滴注给予5%葡萄糖氯化钠,用量为500ml,将滴注速度控制在合理范围内,减轻对患者肠道的刺激,有利于加快肠道功能的恢复;术后第2天经鼻肠管滴注营养制剂,用量为500ml,保持速度缓慢,期间留意患者有无腹痛等不良反应;术后第3天将营养制剂增加至1000ml;术后第4天将营养制剂增加至1500ml,对于出现不耐受情况的患者,可适当的减少用量;术后第5、6天将营养制剂维持在1000-1500ml范围内,肛门排气后将胃管拔除,指导患者服用EN液(1000ml),观察患者电解质、血糖情况,合理的调整营养制剂浓度[1]。
1.3观察指标
在胃肠护理中实施不同营养干预后,基于PG-SGA量表的前提下落实营养状况的评估,分数越低提示营养状况越好,反之则越差。同时,根据QOL量表合理评定患者的生存质量,分数越高提示生活质量越优。
1.4统计学方法
使用SPSS20.0软件完成研究中所涉数据的统计分析,t、X2分别应用于计量、计数资料的检验,P<0.05表示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营养状况
将营养支持应用于胃肠护理中后,观察组患者的营养状况改善明显,以PG-SGA呈良好趋势为体现,反观对照组情况则相对欠佳,两组有较大差异(P<0.05)。见表1。
表1两组患者的PG-SGA评分对比
组别 | n | 干预前 | 干预后 |
观察组 | 25 | 12.02±2.23 | 3.19±1.08 |
对照组 | 25 | 12.08±2.12 | 6.34±1.56 |
2.2生存质量
观察组在胃肠护理中应用营养支持后,进一步促进了其生存质量的改善,QOL评分较高,而对照组则较低,组间有明显差异(P<0.05)。见表2。
表2两组患者的QOL评分对比
组别 | n | 干预前 | 干预后 |
观察组 | 25 | 37.66±4.34 | 50.69±4.02 |
对照组 | 25 | 38.01±4.12 | 45.42±3.25 |
3、讨论
胃肠疾病的发病率较高,包括胃癌、阑尾炎等,手术是有效治疗手段,术后患者往往伴有营养不良症状,这与消化道功能下降、营养吸收减弱有一定关联。因此,为进一步纠正患者的营养不良,促进病情的改善,就需做好胃肠护理干预。营养支持主要是指将营养制剂鼻肠管输入至患者体内,营养制剂的应用可加快胃肠道蠕动,促进肠道组织的恢复,给机体提供所需营养物质。在胃肠护理中应用营养支持,强调科学性、合理性,全程贯穿以人为本的护理理念,基于患者疾病、手术方案的前提下展开营养支持方案的制定,对患者的营养状况进行评估,基于实际病情的前提下展开营养干预[2]。基于高热量、高维生素等饮食原则的前提下,落实患者营养摄入结构的设计。能量摄入:即对于卧床的患者,能量摄入控制在20-25Kcal/kg/d范围内,对于可正常活动的患者,能量摄入控制在25-30Kcal/kg/d范围内。蛋白质量摄入:基础量设定为1.2-2g/kg/d,如若患者存在轻度,或是中度营养不良,其摄入量设定为1.5g/kg/d,而如若为重度营养不良,其1周内蛋白质摄入量应设定为2g/kg/d。蛋白质、脂肪及碳水化合物供能比:非荷瘤状态分别为15%、25%-30%及50%-55%,荷瘤状态则分别为15%-30%、25%-40%、30%-50%
[3]。
在患者过渡至普食后,就需合理调整饮食结构,确保蔬菜、谷物、蛋白质等的平衡摄入,从而改善机体功能,促使患者能够以良好的状态接受治疗;纠正患者的饮食方式,调整其饮食类型、温度等,避免因食物处理不佳而刺激消化道,这也是防止患者出现恶心等不良反应的关键,有利于促进患者依从性的提高。有研究指出,通过对营养各项内容的清晰罗列,可推动胃肠护理的顺利展开,促使患者积极配合。另外,患者也需做到少食多餐,每天的用餐次数控制在5-6餐范围内,结合上述要求合理安排各类型食物摄入总量。对于有贫血症状的患者,可让其摄入适量的动物肝脏、血制品及瘦肉;有恶心症状的患者,鼓励其多喝水,每天摄入水果;有呕吐症状的患者,进食前后1小时也需适当的减少饮水量。
综上,在胃肠护理中,营养支持的应用价值明显,在改善整体治疗效果方面起着积极的意义,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周雅,陈芳,柳沁元,等.营养干预对消化系统恶性肿瘤化疗患者营养状况的影响[J].临床合理用药杂志,2020,11(5):13-15.
[2]陈莉,李如月,白春花,等.肠内营养预适应对胃癌术后患者早期肠内营养相关并发症及胃肠功能的影响[J].护理学杂志,2019(4):83-86.
[3]张丽.集束化护理干预对胃肠道肿瘤术后患者营养学指标及胃肠功能恢复的影响[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9(7):84-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