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觉统合训练联合结构化教育在儿童孤独症康复治疗中的应用效果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8-10
/ 2

听觉统合训练联合结构化教育在儿童孤独症康复治疗中的应用效果

王洋

南阳市康复医院,河南  南阳  473000

【摘要】目的:研究在孤独症儿童中开展听觉统合训练联合结构化教育对其康复效果的影响。方法:此次研究对象筛选2021年6月至2023年2月期间我医院收治的孤独症儿童120例,通过电脑随机选取方式将入选的儿童分成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中人数各有60例,对照组儿童给予单独听觉统合训练,观察组儿童则开展听觉统合训练联合结构化教育方案,将两种不同干预方案最终取得的临床效果进行详细对比。结果:干预后两组各指标结果比较显示,观察组儿童的孤独症行为改善效果均优于对照组,两组数据结果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将听觉统合训练联合结构化教育应用于孤独症儿童管理中,可有效提升儿童的认知行为以及遵医行为,改善儿童的孤独症状,减轻疾病对儿童健康及生活造成影响。

【关键词】孤独症;听觉统合训练;结构化教育;效果研究

孤独症在儿童阶段的发病率较高,该病的发生与成长环境以及遗传因素有着密切关联。发病后会导致儿童出现不同程度的语言交流障碍、刻板重复行为、社会交往障碍和人情冷漠等症状,病情严重者甚至会出现暴力行为以及自残行为。当前临床针对该病通常会采用药物治疗,但由于此病具有一定的特殊性,加之儿童及家属缺乏对疾病的认知度,所以还需要临床开展有效的认知及行为干预,才能进一步提高孤独症的临床治疗效率[1-2]。为此,我院对孤独症儿童开展了听觉统合训练联合结构化教育干预,并将最终获得的干预效果在文中进行了叙述: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随机选取2021年6月至2023年2月期间在我医院接受治疗的孤独症儿童120例,将纳入的儿童通过电脑随机选取法分成60例观察组与60例对照组,观察组儿童中有男性32例、女性28例,年龄范围在4~9岁,平均年龄为(6.50±0.30)岁,对照组有男性儿童33例、女性儿童27例,入选年龄5~9岁,年龄均值为(7.00±0.50)岁,两组儿童的临床资料对比后显示(P>0.05)存在可比性。

1.2方法

对照组采用听觉统合训练干预,训练采用言语障碍诊治仪:1)诱导发声:协助儿童跟随治疗仪进行发音,当儿童发音成功后治疗仪会显示鼓励画面以及卡通人物点赞等,若发音失败则给予鼓励继续辅助进行发音。同时增加儿童的发音持续时间,并指导儿童进行平衡声带以及呼吸训练。2)感知训练:当儿童成功完成发音后,根据卡通人物的指引进行动作以及声音调整,并指导儿童跟随卡通人物的动作进行训练,同时在动作变化过程中采取音量的高低调整,且动作幅度越大音量越高,并协助儿童根据清浊音信号灯的颜色进行音调以及音量变换,通过反复训练使儿童能够正确发出清浊音以及合理控制声带。3)训练口型:通过对儿童示范不同的发音口型以及辅助舌位图片,使儿童能够在循序渐进的训练下掌握本音以及元音。并且在训练过程中要协助儿童提高鼻腔共鸣能力,以上各阶段训练每日均完成一次,每次两小时,共持续训练一年。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干预基础上添加结构化教育:采用心理教育(PEP)量表对儿童的心理水平进行评估,并掌握儿童存在的风险问题,根据评估分析结果制定出个性化的教育方案。在教育过程中通过视觉提示帮助、文字卡片、视频软件播放以及音频引导等多种方式,提高儿童以及家属对疾病的认知度,在教育过程中培养儿童的情绪感知能力、语言理解及表达能力、生活自理以及社会交往能力,每次训练5小时,每周训练4天,共连续训练一年后观察效果。

1.3观察标准

将两组儿童干预前后的孤独症程度以(ATEC)量表进行评定,评定内容包括语言、社交、感知觉以及行为4个方面,每一项指标的总分值为30分,得分越高则表示儿童孤独症程度越重。

1.4统计方法

本文中所有数据均应用SPSS20.0软件进行处理,两组计量指标用(±s)描述和t检验,两组指标数据结果对比具有统计学意义时用P<0.05表示。

2结果

干预前两组儿童孤独症程度评分结果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与对照组数据相比,观察组儿童的孤独症程度改善效果占据优势,(P<0.05),如下表1。

1两组儿童干预前后孤独症程度对比详情(±s)

分组

n

语言/分

社交/分

感知觉/分

行为/分

干预前

干预后

干预前

干预后

干预前

干预后

干预前

干预后

观察组

60

22.6±2.4

18.3±1.7

21.1±2.3

17.4±1.6

23.1±2.6

19.3±1.8

22.5±2.5

18.1±1.6

对照组

60

22.5±2.3

20.7±1.9

20.9±2.2

19.3±1.8

23.2±2.7

21.5±2.0

22.6±2.6

20.4±1.8

t值

0.2330

7.2917

0.4867

6.1110

0.2066

6.3332

0.2147

7.3975

P值

0.8161

0.0000

0.6273

0.0000

0.8366

0.0000

0.8303

0.0000

3讨论

孤独症属于一种儿童精神发育障碍性疾病,其作为特殊性弱势群体,不仅需要合理的药物治疗,同时更需要更多的社会关爱以及认知行为干预,才能帮助儿童尽早走出心理障碍,提高儿童的疾病治疗效率以及生活质量,减轻疾病对儿童健康及成长发育造成的影响

[3]。为此,我院对孤独症儿童开展了听觉统合训练联合结构化教育干预方案,且最终通过对比显示该方案取得了良好的效果。此干预措施主要是通过听觉统合训练有效改善儿童的听觉障碍,早期借助此训练能够开发儿童的右侧大脑,促进儿童的语言功能发育,而且运用的治疗仪是借助卡通人物形象进行训练,能够有效提高儿童的训练兴趣和依从性,并且能够有效诱导儿童自主发音,通过反复持续性的训练,最终可有效提高儿童的语言功能以及感知觉[4]。同时配合结构化教育干预,可提高儿童的认知行为,改善儿童的社会交流障碍,使儿童能够尽早的融入社会以及学习,恢复儿童的心理及生理健康[5]

以上结果表明,将听觉统合训练联合结构化教育干预应用于孤独症儿童家庭康复管理中,可进一步提高儿童的疾病控制效果,尽早改善儿童的孤独症症状,减轻疾病对儿童健康及生长发育造成的影响。

参考文献

[1]陈艳军.听觉统合训练联合结构化教育在儿童孤独症康复治疗中的应用效果[J].中外医学研究,2022,20(21):173-176.

[2]施慧玲,刘颖,庄春雨.联合应用听觉统合训练/家庭康复训练在儿童孤独症康复治疗中的效果研究[J].中国医学文摘(耳鼻咽喉科学),2021,36(5):26-29.

[3]李擎,王红梅,仝兆华.针刺推拿辅助听觉统合训练治疗儿童孤独症的临床效果[J].内蒙古中医药,2021,40(8):110-111.

[4]李转.听觉统合训练联合家庭康复训练在儿童孤独症康复治疗中的应用效果[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9,16(14):132-134.

[5]吕静,贺媛,平兴团.听觉统合训练改善孤独症儿童情绪行为的疗效[J].医学信息,2019,32(11):113-1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