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理质量敏感指标在精神科护理质量持续改进中的应用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8-10
/ 2

护理质量敏感指标在精神科护理质量持续改进中的应用

作者:王维

单位:北京回龙观医院 北京.昌平.102200

摘要:目的:探究护理质量敏感指标在精神科护理质量持续改进中的应用效果。方法:甄选本院2020年12月至2021年12月期间收治的72例精神疾病患者,应用随机分组法将患者平均分成对照组与观察组,两组患者均实施抗精神疾病药物展开治疗,对照组36例患者给予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36例患者在常规护理基础上给予护理质量敏感指标检测。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临床护理效果。结果:对比分析得知,观察组患者的护理质量、以及护理满意度94.44%均显著的高于对照组69.44%,且观察组不良事件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结论:护理质量敏感指标在精神科护理质量持续改进中发挥了显著的作用,不仅有利于提升临床护理质量,同时还获得了患者较高的满意度,为打造和谐健康的护患关系提供有利保障,再加上其护理安全性较高,因此值得在精神科临床护理中广泛运用。

关键词:护理质量敏感指标;精神科;护理质量;持续改进;效果

前言:

护理干预作为临床工作中不可分割的重要组成部分,特别是近几年,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大幅度提升,以及医疗服务改革工作的努力推进,人们对于临床护理质量的要求也逐渐提升。因此,想要不断的增强临床护理质量,进一步的满足患者的临床护理需求,为打造和谐健康的护患关系,需要针对临床护理质量提出更具针对性的评价机制。而护理质量敏感指标就是针对临床护理质量而展开的一项原则与评价尺度,借助于这种测量手段可以确保较高的护理水平,同时,还可以成为评价患者临床护理质量的核心条件。护理质量敏感指标的评价结果,不仅可以针对护理实践造成一定影响,还能够客观的将临床护理质量的整体水平客观的反映出来。而精神科作为医院较为特殊的一个科室,所收治的患者对于临床护理需求较大、且对临床护理质量要求较高,本文,针对护理质量敏感指标在精神科护理质量持续改进中的应用效果展开进一步的探究[1]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对照组36例患者当中,包括21例男性患者、15例女性患者,患者年龄范围在22至81岁,平均年龄(46.53±9.21)岁。观察组36例患者当中,包括24例男性患者、12例女性患者,患者年龄范围在25至78岁,平均年龄(48.12±7.42)岁。两组患者以及其家属对于本次研究均知情且同意。

1.2方法

两组患者均接受西医抗精神疾病药物展开治疗,本次研究所选用的药物为奥氮平片(生产批号:H20052688),患者每次服用剂量为5mg,每天服药2次,两组患者均坚持服用1年。

对照组:对照组36例患者给予常规护理干预,护理人员根据患者对疾病的认知程度,对其实施针对性的健康宣教,并且根据患者的治疗情况科学的制定康复指导手册,促使患者对于自身疾病形成全面了解。此外,护理人员还需要给予患者用药护理以及饮食指导。

观察组:观察组36例患者在常规护理基础上给予护理质量敏感指标检测,观察组的常规护理与对照组相一致,护理质量敏感指标检测的详细内容包括:⑴初步制定指标:护理人员利用查阅相关文献,并且结合患者的实际病情,从而拟定规划护理质量敏感指标。⑵筛选指标:邀请精神科护理专家针对,此前拟定规划的护理质量敏感指标进行指导,对于不合理的内容进行修改以及删除,最大限度保障护理质量敏感指标的科学性与合理性[2]。⑶指标内容:护理质量敏感指标的内容主要涉及结构指标、过程指标与结果指标三个环节。而每个指标环境当中又涵盖了三个等级指标。⑷护理质量敏感指标审查:基于护理制裁量敏感指标,护士长或者专职护理人员,应该定期将检查情况、评估数据汇总后进行上报。然后,每个季度均会有专人,针对这一时段的护理质量敏感指标展开抽查。⑸组织培训:为了确保护理人员能够全面了解护理质量敏感指标,通过定期组织讲座等活动,从而针对护理人员展开有效的培训,促使护理人员能够深入理解护理质量敏感指标,并且可以有效的将其应用于临床护理工作中。在讲座活动中,通过全面的讲解护理质量指标的过程以及进展,并且确保护理人员掌握了护理质量指标的正确填写检查方式,以及明确相关的注意事项等。⑹数据分析:将所有搜集汇总的数据展开全面分析,并且根据分析结果所反馈出来的问题,展开重点修改工作以及持续的更新。

1.3临床观察指标

对比两组患者护理质量评分、护理满意度以及不良事件发生率。

1.4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8.0软件分析数据,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百分数(%)表示。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表一  对比两组患者护理质量评分、护理满意度以及不良事件发生率(n)%

组别

例数

护理质量评分

护理满意度

不良事件发生率

药品使用

风险处理

患者准确识别

基础操作

分级护理落实

观察组

36

9.89±0.46

9.98±0.16

9.68±0.52

9.68±0.31

9.84±0.26

34(94.44)

3(8.33)

对照组

36

8.05±0.51

8.10±0.18

8.15±0.31

8.14±0.22

8.09±0.51

25(69.44)

12(33.33)

T值

10.625

8.419

9.302

6.447

8.324

9.558

10.679

P值

0.026

0.035

0.021

0.019

0.025

0.034

0.010

3讨论

传统的临床护理质量主要以患者的护理满意度为重要衡量指标,但是该指标存在局限性并不全面,再加上受客观因素影响较大所以稳定性不高。而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大幅度提升,患者对于临床护理质量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因此,通过制定合理、统一且灵敏的护理质量敏感指标,在针对临床护理质量评估和检测发挥至关重要的作用。护理质量敏感指标的优势和特点,就是在具体指标的规划确定上,需要着重考虑多方面、多角度的因素,通过综合考虑从而拟定规划针对性的指标。在拟定指标过程中需要严谨且求实的将精神科的敏感指标,融入到每日工作统计当中来,再通过各病区的护士长对其进行审核,每月集中汇总统计,针对实际护理工作中出现不良事件,护士长必须对其展开审核并且针对性的提出科学解决意见。本次研究,通过针对本院精神科收治的患者实施护理质量敏感指标,得出患者的护理质量得到了显著的提升,并且极大的获得了患者的认可,患者护理满意度得到显著提升,且由于激发了护理人员的工作热情和对护理质量的高度重视,从而极大的降低了患者出现不良事件的几率[3]。由此得知,护理质量敏感指标有利于推进精神科护理质量持续改进,有利于不断的增强精神科临床护理质量,再加上其护理安全性较高,因此受到患者的普遍认可,值得在精神科护理工作中广泛运用。

参考文献:

[1]饶萍. 护理质量敏感指标在精神科护理质量持续改进中的应用效果[J]. 中国当代医药,2022,29(06):126-129.

[2]杨丽,孙致敏. 护理质量敏感指标在优质护理评价及持续改进中的应用[J]. 黑龙江中医药,2020,49(05):297-299.

[3]郁涛,谭澍,黎林富,张燕,李茂乾,张燕玲,何荣寿,王渊,吕国龙,来立中,杨明丽. 护理质量敏感指标在精神科护理质量持续改进中的应用[J]. 临床心身疾病杂志,2020,26(05):152-155.

作者简介:姓名:王维、男、1992年、北京市、汉族、职位:护士、职称:主管护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