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衡阳市中心医院急诊科,湖南衡阳,421001 2.湖南环境生物职业技术学院医学院,湖南衡阳,421001
【摘要】目的:探究严重多发伤患者急诊急救的临床效果。方法:研究时间为2021.05~2022.05,研究样本为60例急诊外科严重多发伤患者,按照就诊顺序编号,随机分组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30例,前后组分别实施常规急诊急救、一体化急诊急救,比对急诊急救效果。结果:对照组急救时间指标均高于观察组,且其抢救成功率80.00%(24/30)、GCS评分及Barthel指数均低于观察组96.66%(29/30),P<0.05,差异较大。结论:对急诊外科室严重多发伤患者应用一体化急诊急救模式抢救效果更为理想,不仅可以缩短抢救及住院时间,还能改善机体昏迷情况、提高患者日常生活能力。
【关键词】急诊急救;严重多发伤;急诊外科;抢救成功率
严重多发伤因综合因素影响下,且临床发病率较高,该类患者通常全身系统功能均存在较为严重的损害[1],在其就诊时生理功能几乎处于耗竭状态,因此及时且有效的急诊急救措施不仅可以降低酸中毒、凝血障碍以及体温降低等并发症,还能提高患者抢救成功率[2]。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
研究时间为2021.05~2022.05,研究样本为60例急诊外科严重多发伤患者,按照就诊顺序编号,随机分组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30例,2组研究对象均为临床资料完整者,组间患者资料数据在统计学中存在差异较小,P>0.05。
1.2 方法
1.2.1 常规急诊急救(对照组)
按照常规急诊急救流程及措施进行急救,主要包括心电监护、呼吸支持、建立静脉通道、采取辅助检查、评估患者伤情,并对存在手术指征的患者实施急诊手术,对无手术指征的患者纳入ICU继续治疗。
1.2.2 一体化急诊急救(观察组)
(1)组织护士长、责任护士及相关人员成立急诊急救小组,完善急诊急救流程及措施,提高急诊急救效率。(2)收入患者后,对其病情进行评估,并在最短时间内开展急救工作、联系相关科室医护人员,建立生命通道。同时快速将患者口腔与鼻腔内的分泌物清除干净,接触患者呼吸道梗阻情况,并给予其氧气支持;若是患者病情危急,则需要作气管切开与胸腔闭式引流;若是患者出现呼吸心跳暂停、休克等症状,则需要立即给予心肺复苏、抗休克治疗。(3)进入急救室后,对患者的血压、脉搏、呼吸等生命体征进行密切监测,安排专业人员对其肢体活动、意识状态进行全面评估,结合患者实际病情确定护理重点,并告知医生评估结果。(4)配合医生医嘱,为患者进行化验、配血、补充血容量及留置尿管等措施;及时针对患者症状给予对应的急救措施,例如口腔内有呕吐物的患者,需要将其头部偏向一侧,并及时清除口鼻腔内分泌物,必要情况下选择人工气道;存在脏器大出血或严重损伤的患者,需要及时补充血容量,平衡患者内循环。此外,还需要提高小组成员与医生之间的抢救配合度,以此提高急诊急救效率。
1.3 判定指标
比对2组患者急诊急救效果,记录急救反应、滞留与住院时间、抢救成功率,采用GCS及Barthel指数对患者昏迷情况及日常生活能力进行评价。
1.4 统计学分析
试验通过统计学软件SPSS25.0检验,计量资料(±s)用t检验。组间比较用x2检验,卡方比对计数资料(%)率,组间有差异为P<0.05。
2 结果
2.1分析2组严重多发伤患者急诊急救效果
对照组急救时间指标均高于观察组,且其抢救成功率80.00%(24/30)、GCS评分及Barthel指数均低于观察组96.66%(29/30),P<0.05,差异较大,见表1。
表1 2组严重多发伤患者急诊急救效果分析 [(%)例/(±s,)]
组别 | 急救反应时间(min) | 急诊滞留时间(min) | 住院时间(min) | 抢救成功率(%) | GCS评分(分) | Barthel指数(分) |
对照组n=30 | 35.74±5.54 | 125.87±14.54 | 12.34±3.52 | 80.00%(24/30) | 10.24±2.00 | 80.25±5.44 |
观察组n=30 | 25.45±4.06 | 112.05±10.04 | 8.05±2.05 | 96.66%(29/30) | 12.84±2.15 | 88.67±66.05 |
T/X2值 | 8.205 | 4.283 | 5.768 | 4.043 | 4.849 | 5.668 |
P值 | <0.01 | <0.01 | <0.01 | 0.044 | <0.01 | <0.01 |
3 讨论
临床通常不建议严重多发伤患者采取手术治疗,主要在于患者病情危重且无法在短时间内接受全面检查、准确掌握病情[3],同时手术会对患者造成不同程度的二次创伤,进而加重患者生命体征不稳现象,增加死亡风险。因此,对急诊科严重多发伤患者实施有效且优质的急诊急救效果更为理想[4]。
本次研究中,对照组急救时间指标均高于观察组,且其抢救成功率80.00%(24/30)、GCS评分及Barthel指数均低于观察组96.66%(29/30),P<0.05,差异较大;上述多项数据表明一体化急诊急救模式应用在严重多发伤患者急诊科室急救中抢救与治疗效果更为显著。分析可知,常规急救模式缺少整体性与系统性,而一体化急诊急救模式联合多科室人员给予患者整体性与系统化的急救流程与措施,从而缩短急救时间,避免不必要的急救流程与措施,从而提高急救时效性及整体效率
[5]。
综上所述,对急诊外科室严重多发伤患者应用一体化急诊急救模式抢救效果更为理想,不仅可以缩短抢救及住院时间,还能改善机体昏迷情况、提高患者日常生活能力。
参考文献:
[1] 吴运球. 对比分析院前急救、急诊科急救模式对严重多发伤患者救治效果[J]. 健康之友, 2020(9): 75.
[2] 张霞. 无缝隙急救护理在急诊多发严重创伤患者中的应用效果研究[J]. 系统医学, 2020, 5(18): 193-195.
[3] 冉隆慧, 孙映川. 无缝隙急救护理应用于急诊多发严重创伤患者中的应用效果及抢救成功率分析[J]. 健康必读, 2021(5): 10-11.
[4] 唐信娟. 一体化急救方案在严重多发伤患者急诊急救中的应用效果分析[J]. 健康之家, 2021(13): 8-9.
[5] 王丽, 张欢. 标配定位模式在急诊严重多发伤患者急救中的应用效果[J]. 中国医药科学, 2022, 12(1): 186-189.
作者简介:
第一作者:刘彦宇,男,汉,湖南省衡阳市,本科,衡阳市中心医院,急诊科,副主任医师,湖南省衡阳市,从事急诊多发伤复合伤研究,421001
第二作者:周雪鹏,女,汉,湖南省衡阳市,硕士,湖南环境生物职业技术学院,副主任医师,湖南省衡阳市,421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