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波都市传媒有限公司 浙江宁波 315000
摘要:在新媒体时代,每一个人都能够成为新闻的传播者和制造者,而新闻失真现象也越来越突出。新闻最主要的价值追求就是真实,而失真与这一价值背道而驰。新闻传播失真现象具有十分复杂的原因,只有认真剖析其背后的原因,才能够有效避免新闻传播失真。本文就新媒体新闻传播失真的表现及原因进行了系统的分析和总结,并提出了具有针对性的处理对策,希望能够有助于减少新媒体时代新闻传播失真问题的出现,保证新闻的真实性和时效性,为社会公众提供更有价值的新闻信息。
关键词:新媒体;新闻传播;失真;对策
在某个平台由于发布的新闻而获得大量的流量和关注以后,其他平台也会为了追求经济效益而效仿。尤其是在新媒体时代下,抢占新闻的时效性已经成为媒体的重要工作。正是由于纷纷抢占新闻的时效性,积极吸引读者的注意力,让新闻传播逐渐走向失真,夸张或与事实不符、未经证实的新闻开始逐渐出现,读者在当前新闻传播现状中难以区分真伪,致使更严重的舆论危机开始发酵。甚至,反转新闻在第一次出现到频繁发生,也不过数年时间。由此可见,新媒体新闻传播失真问题亟待解决。
一、新媒体新闻传播失真的主要表现
(一)以旧闻当新闻
部分媒体在进行新闻筛选时,欠缺足够的甄别意识,将已经发布过的新闻再次推送,这就很容易让读者出现错误认知,甚至会引发公众恐慌。例如,在2019年5月份,大量媒体在客户端发送了与贸易战相关的推文,但在经过证实以后,发现这篇推文是新华社2018年的文章。
(二)放大个案意义
一些媒体为了吸引更多读者的关注,或是吸引流量,或是煽动情绪,选择将不具有普遍意义的个案进行有针对性地放大,甚至将偶然的现象扩散至普遍的社会现象。然而,个案的代表性问题是其天然缺陷,从个案中总结出的认识很难推及整个社会。
(三)张冠李戴现象
例如,一些新闻媒体或者个人账号常常出现“开局一张图,剩下全靠编”的现象,将图片中的人物、事件、情节等进行移花接木。这不仅给图中主人公的合法权益造成了严重的损害,也让社会公众出现了错误的认识,严重影响新闻功能的落实。
二、新媒体新闻传播失真的原因分析
首先,媒体之间的竞争越来越激烈,部分媒体过于追求新闻时效性。在新媒体时代下,流量和关注就是经济效益,各家媒体平台之间的竞争愈加激烈。部分媒体为了获得更多的热度,对新闻内容的真实性把关不严。其次,网民的信息素养和新闻素养较低。在人人都能够成为信息的创造者和传播者的时代下,辨别信息的真实性是社会公众应当具有的基本素养。然而,仍然有部分网民并未建立良好的新闻素养,对媒体以及社交平台推送的新闻信息不加判断地予以接受。部分人甚至在猎奇心理的影响下,对新闻添油加醋,从虚假新闻的接受者变成编造者和传播者。最后,有关法律规范还不够完善。对于虚假新闻的管理,我国还缺乏系统、规范的法律法规,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凸显了立法的滞后性。与此同时,监管不足的问题也是导致新闻传播失真现象愈演愈烈的一个重要因素。由于政府有关部门对新闻失真的问题缺乏足够的重视,这就难以给新问媒体施加足够的外部监督,从而影响了新闻质量的提升和真实性的保证。
三、新媒体新闻传播失真的处理对策
(一)落实追查制度,培养专业精神
根据上文对新闻传播失真现象的原因分析来看,很多新闻失真都是由于客观因素导致的,因媒体主观因素而出现的新闻失真主要有以下几种情形:第一,媒体工作人员为了个人利益或者其他目的与新闻事件的当事人合谋造假;第二,记者获取的片面的新闻信息;第三,媒体在编辑报道过程中把关不够严格。就这三种情形来说,无论是媒体行业的基本职业伦理,还是社会各界的基本认识,都不能接受。为此,行业协会和政府有关部门应当严格落实新闻造假的责任追查制度,培养新闻从业人员形成良好的专业精神。一方面,应当建立相应追查制度,确定最终责任人,从而有效提升其职业使命感和工作责任心。另一方面,也要注意定期组织新闻从业人员参加线上视频会议,进行职业伦理和专业精神的学习与培养,引导他们成长为真正的新闻人。
(二)提升受众素养,做好普及工作
新闻报道本身就是一个动态化的对事实真相的揭示过程,这一过程的效率不高,即便是专业的新闻工作者也只能在循序渐进中了解事实。新闻失真,并非完全是由于新闻工作人员受利益驱动而进行的主观造假,一些失真的新闻甚至可能会起到一定的积极作用,在刺激矛盾不断激化的基础上,提高社会公众的关注度,从而推动真相的发现。为此,应当充分利用好现有的新闻失真现象,引导社会公众认识到新闻事件的不同角度,并在这一过程中提升他们的新闻素养。首先,政府有关部门可以利用社交媒体平台做一个以“新闻失真”为主题的节目,总结近期出现的新闻失真以及反转现象,让社会公众对新闻失真这一概念有更直观、形象的认识。其次,还要定期科普新闻知识,引导社会公众在面对失真新闻时,能够秉持正确的态度,不要一味地追捧或者批判,而是冷静地等待后续报道。只有在社会公众对新闻生产流程和新闻报道工作有深入了解的同时,才能够让他们逐渐养成理性客观的态度。
(三)优化新闻采编,提升新闻水平
想要减少新闻失真现象的出现,采编工作至关重要。在保证新闻采编规范性和科学性的基础上,才能够谈及后续对新闻失真现象的处理对策。同时,做好新闻采编工作,也能够有效提升新闻报道水平。具体来说,应当从以下两点入手:第一,选择权威的采访对象。在新闻事件发生以后,新问媒体最容易接触的就是现场的人民群众,但他们的发言具有较强的主观性和倾向性,可靠性则有所欠缺。为此,新闻工作人员应当注意选择合适的采访对象。另外,在采访之前应当制定详细的采访提纲,将最本质、最核心的问题凸显出来,从而使得整个采访工作高效凝练。第二,提升媒体的自律性。作为新闻传播的主要单位,媒体理应对新闻失真问题负责。这就要求媒体应当强化对自身的要求,积极采取措施提升公信力,将新闻真实原则落实到工作的每一个细节中。
(四)加强立法活动,促进新闻管理
法律是有序社会生活的保障,也是减少不良社会现象出现的有力武器。在针对新闻失真现象的处理中,理应充分发挥法律的规范作用和强制作用,加强相关领域的立法活动,促进新闻管理工作向高水平方向发展。具体来说,立法部门应当回应社会公众的关切与需求,满足社会生活变化的现实需要,积极修订现有的法律规范。对于现有法律规范中不适应时代发展的部分,也要及时剔除。在制定法律规范时,应当广泛地采纳社会公众的意见,严格按照立法程序制定解决新闻失真问题的法律法规,建立完善的法律规制框架,让政府有关部门在处理新闻失真问题时也能够有法可依。同时,行业协会也要注意发挥引领作用,明确行业内部规范,加强对新闻失真现象的监督管理,对于出现新闻失真问题的单位和个人进行相应处罚。这样一来,能够在行业内部营造良好的工作氛围,对企图利用失真新闻获取热度的媒体起到威慑作用,从而为人民群众提供真实、可靠的新闻服务。
结束语:
总而言之,加强对新媒体时代下新闻传播失真现象的处理具有重要意义。随着时代的发展,新媒体已经逐渐发展为大众了解社会时事、获取新闻信息的有效路径。新闻报道的真实性不仅决定着新闻媒体平台的未来发展,也关系着整个社会的稳定。因而,只有做好新闻事实的选择和判定工作,才能够切实满足新闻具有的客观和公正的基本要求。
参考文献:
[1]金强,莫冉冉. 新媒体背景下反转新闻现象、问题及其规避[J]. 新闻论坛,2022,36(05):22-25.
[2]章晓俊,汪洋. 大众媒介视域下体育新闻的传播——以2020东京奥运会为例[J]. 湖北体育科技,2022,41(08):671-674.
[3]王斌. 新媒体新闻的写作特点与发展研究[J]. 时代报告(奔流),2022,(07):95-97.
作者简介:王心怡(1993年—),女,助理记者,从事新闻记者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