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油注水技术存在的问题分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8-11
/ 2

采油注水技术存在的问题分析

贾寅 ,李成 ,李帅涛

长庆油田分公司第五采油厂堡子湾作业区,陕西 榆林 745000

摘要:油田地质结构致密,导压能力非常弱,采出资源往往比较少,为保障油田开发效益,在开采过程中,可利用人工补压的方式,控制地层压力。在挑选注入介质的环节中,优先考虑水。这是由于水造价相对低廉,并且密度高于原油。将其注入地层的处理难度更低,比较容易维持产量。可以说,合理运用注水技术与措施辅助低渗透油田开发,能够保障采收效果。

关键词:油田;注水技术;注采比

1油田注水开发技术分析

1.1油藏特征

该类油田储层大多是高长石与低石英,包含不同类型的填隙物。由于区域与油藏层段差异,所以填隙物实际组分含量会有差别。另外,的油田内,细砂比重相对偏高,砂与粉砂次之。油藏储层孔隙偏小,假设是亲水类的油藏,其毛管力便是驱油动力,可以提升油藏吸水效果。但倘若是亲油类,便会弱化毛管力,让吸水量下降,无法正常注水。该类油藏孔隙一般是粒间孔与晶间孔,和中高渗透的油田比较,其连通孔隙的体积更大。

1.2开发方式

一是切割注水,利用注水井把油藏分成若干区块,结合各个区块的具体情况实施注水处理。选择此种开发方式的油田,要保证有很大的油层面积,同时还需具备较高的稳定性,以及良好延伸长度。切割处理中,生产井和注水井可以稳定连通。二是边缘注水,其主要用在油藏分布稳定、边界明显的油井。在生产过程中,注水井要按照特定形式分布,油水过渡区域实施注水,如此可保障井内压力可靠传递。三是面积注水,这一般用在油层分散、延伸性不良的项目中,油层渗透系数小,注水井与油井需要以几何状分布,全部油井均可作为注水井“第一线”,使整体注水面积合理扩大,继而提升采油效率。

1.3讨论意义

油田的非均匀性特征比较明显,提高实际开发生产难度,影响采油效果。讨论相关的注水开发技术,可以为油田项目降低作业难度、增加产量提供参考。以开采工作人员的角度看来,生产实践中应根据油田物理特性,持续改进注水技术,结合油田分布情况,通过周期性注水的形式,稳步提高开发水平。同时,因为该类油田储层厚度相对偏薄,容易弱化井点空气渗透程度,使开发难度提升,工作人员要结合油田发育情况,选择更加适合的注水技术,保障实际开发效果。

2油田的注水开发技术

2.1超前注水和同步注水

在项目中,为缓解油层天然能量低,以及导压性有限等条件的影响,能够通过组合运用超前注水和同步注水的方式进行处理。其中,超前注水技术在压力敏感性的油层项目有着良好的使用效果,可以维持地层压力。同时,还能降低产能递减的速度,缓解油田生产含水量的上升。比如,某油田的一个区块内,选择二者组合模式的采油井,在投产5个月之后,开发强度由原本0.65t/dm,下调到0.49t/dm,而产量降幅在29.8%~31.4%之间。同一油田内选择滞后注水方式的油井,生产2-6个月期间内,开发强度由0.4t/dm降低到0.32t/dm,整体降幅在45.3%~55.1%。从数据对比来看,和滞后注水技术相较,二者组合模式的油井产量降幅更小,这意味着此项技术可以减缓产量下降速度,保持产量基本稳定。

2.2分层注水开发技术

油田内,油层数量较多,还存在单砂体发育问题,不同层间渗透表现也有很大差别,如果单纯采取笼统的注水处理方式,很难收获可观的驱油效果,造成注水效率偏弱。对于该类情况,主要利用分层注水技术处理,其可以根据层间情况与层内含水提高速度作出针对性调整,这样能保障储量动用效果。实际生产中,一般采用以下几项举措。首先,油田前期开采时,利用分层注水的手段,最大限度上降低层间渗透的出入。同时,在注水操作期间,还要关注地质岩石吸水表现,保障在开采初期可以优化注水强度。其次,对于老分层井,选择分层注水开发中,必须结合所用生产项目油层特征,选择细分层注水方法。以厚度大、油层数量少的油井角度来说,如此的开发方案有利于加强油层本身的生产潜力。最后,继续深化对于油藏情况的了解,细分单砂体,梳理注采对应关系,改善动用程度。

2.3保障注水效果举措

一方面,优化注水品质。由于油田本身的渗透能力比较弱,而且地层孔隙分布非常复杂,所以对注水操作中使用的水质有较高标准。为有效提升油田产能,相关单位应当注重保障用水质量。对此,第一,要根据规定的水质标准,选择合适的水体,持续提升水质处理力度,保证出站水质符合注水开发需要。第二,落实水质保护管理,比如井下管柱与注水管线等设施均需经过全面防腐,防止水体注入油层以前被污染。另一方面,周期性注水处理。一般条件下,油层内的油藏存在非均质特点,而且该特征非常突出,导致油层裂缝不规则,形态千差万别,同时还具有较强的方向性。等到注水处理后,水体迅速延伸至高渗透层以及油层裂缝处,导致出油层实际数量下降,继而提高层间“矛盾”,使动用程度下降。为克服该种现象,建议选择周期注水方式,其主要是借助周期性调整注水量以及采出量,让层间产生失稳的压力场,流体受到压力场变化的影响,不断交换与分布,提高油层毛细管的渗吸效果,扩大注水作用面积,促使采收量增加。

3油田注水开发实例讨论

以某油田为例,其在2002年开始投产,在开发期间结合区块地质条件、动态特征等,尝试运用不同的注水技术。下面结合油田开发中实际存在的矛盾,讨论其开发实践。

(1)通过周期注水,把控注水压力。停注过程中,注水井以及生产井周边油层压力下降,先下降高渗透部分与裂缝内压力,此时低渗透和其之间产生附加压差,受此影响低渗透层内的油转移到高渗透区域。而且在单个注水周期内,保障低渗透层的注水效果,扩大作用范围,提升采收率。案例油田进行一年周期注水,使注水压力提高速度放缓,并且产量下降速度也得以控制。

(2)利用层段轮换注水,控制区块注采比。在案例油田中,为稳定地层压力,开采初期选择高注采比,这样起到恢复压力、供应能量的作用。当油井见效以后,在确保注采平衡的基础上,需降低注采比。该油田结合自身实际情况,研究油层连通与水驱方向,并加以调整。在实施层段轮换注水后,区块压力以及注水量明显下降,注采比也保持在4.1以下。

(3)借助优化配套产液结构,努力提高实际产量。为实现注采平衡,结合案例油田开采中的实际矛盾,优化注水开发成效的关键点还是在注采比上。一方面,有效调节注水结构,加强对注水量的控制,由此减小注水压力。另一方面,按照油井具体状况,选择适合的配套措施,逐渐优化砂体注采的实际关系,以及水驱效果。案例油田对于油层发育良好、厚度较大,但没有注水效果、产油递减速度高的油井,采取CO2吞吐实验。在该过程中表现良好的油井中,一共添加210m3药剂。最终单井每日平均产油量从0.7t提高至1.5t;地层静压从8.3MPa变为10.4MPa;累计提高产油量有82t,这说明了上述工艺举措见效。

结束语

在国内石油资源紧张的情况下,提升油田项目的开发,有利于缓解资源压力。但由于该类油田特殊的地层条件,产量下降速度快、地层能量供应不足等问题实属常见。针对项目,要根据储层具体条件,选择合适的注水技术,并注重科学化调节,由此实现达到稳定油田产能的目的。

参考文献

[1]屈亚宁,丁军雄,邹小雨,等.低渗透油田注水开发的生产特征及影响因素研究[J].中国石油和化工标准与质量,2021(10):42-43.

[2]宋元威,王仙仙,和向楠,等.油田动态分析技术在低渗透油田注水开发中的应用[J].应用化工,2020(S2):351-354.

[3]田振茂,曹伟,马岁赞.低渗透油田超前注水开发规律及后期调整对策研究[J].化工设计通讯,2020(7):35+119.

[4]徐军军.低渗透油田注水开发的生产特征及影响因素[J].中国石油和化工标准与质量,2020              (13):25-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