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邢台市临西县 临西中医院054900
【摘要】目的 分析中风后肢体功能障碍应用中医针灸治疗的临床效。方法 于我院2022年7月-2023年7月随机选取260例中风后肢体功能障碍病人为研究对象,依据白红小球法列入两组,即针灸组(n=130,中医针灸疗法)和常规组(n=130,西医常规疗法)。比较两组的临床效果。结果 针灸组治疗后的肢体功能Ⅰ、Ⅱ级率、SF-36明显高于常规组(P<0.05)。针灸组治疗后的肢体功能Ⅲ、Ⅳ级率、NIHSS明显小于常规组(P<0.05)。结论 中医针灸治疗中风后肢体功能障碍的效果理想,可有效减轻肢体功能障碍等级,促进神经功能恢复。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临床推广意义明显。
【关键词】中风;肢体功能障碍;中医针灸;临床效果
中风也称作脑卒中,分为出血性、缺血性两种,会对患者生命安全造成严重威胁[1]。任由疾病发展,不仅会造成一次性或永久性脑功能障碍,也会极大地降低其行动能力、生活质量,加大家庭负担。由疾病所带来的肢体功能障碍,是影响患者生活的主要因素。目前,西医尚无针对此病的特效药物,只能采取一系列康复手段,减轻障碍级别。但相关报道显示[2],中医针灸治疗中风后肢体功能障碍的优势明显。本文旨在分析中风后肢体功能障碍应用中医针灸治疗的临床效果,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于我院2022年7月-2023年7月随机选取260例中风后肢体功能障碍病人为研究对象,依据白红小球法列入两组,即针灸组(n=130)和常规组(n=130)。常规组中,男69例,女61例。年龄:20-80岁,平均(46.92±6.10)岁。针灸组中,男67例,女63例。年龄:21-78岁,平均(47.01±6.24)岁。对比两组基线资料,差异无意义(P>0.05),可对比。
1.2方法
西医常规疗法治疗常规组,静脉滴注奥扎格雷钠、灯盏花素注射液。再依据患者身体状况,做好康复训练指导。如:协助患者翻身,做好主、被动肢体训练。待病人可下床后,进行上、下肢功能恢复训练。中医针灸疗法治疗针灸组,选取人中、内关、百会、足三里、关元、太息、阴陵泉等穴位,取直刺针法。得气后,运针30s。1天1次,每周6天。两组疗程:8周。
1.3观察指标
(1)比较两组治疗后的肢体功能分级,标准:Ⅰ、Ⅱ、Ⅲ、Ⅳ级[3]。级别越高,肢体功能障碍程度越重。(2)比较两组治疗前、后的神经功能(NIHSS,分值越高,神经功能越差)、生活质量(SF-36,分值越高,生活质量越好)。
1.4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9.0对比、分析数据。用t检验计量资料(±s),以2检验计数资料(%)。P<0.05表明差异有意义。
2.结果
2.1两组治疗后的肢体功能分级
较之于针灸组,常规组肢体功能治疗后的Ⅰ、Ⅱ级率明显更小;Ⅲ、Ⅳ级率则明显更大(P<0.05)。数据详见表1。
表1 两组治疗后的肢体功能分级(n,%)
组别 | 例数 | Ⅰ级 | Ⅱ级 | Ⅲ级 | Ⅳ级 |
常规组 | 130 | 9.23(12) | 13.85(18) | 36.15(47) | 40.77(53) |
针灸组 | 130 | 33.85(44) | 30.00(39) | 16.15(21) | 20.00(26) |
2值 | 4.138 | 4.501 | 4.029 | 5.064 | |
P值 | <0.05 | <0.05 | <0.05 | <0.05 |
2.2两组治疗前、后的NIHSS、SF-36
较之于针灸组,常规组治疗后的NIHSS明显更大;且SF-36明显更小(P<0.05)。数据详见表2。
表2 两组治疗前、后的NIHSS、SF-36(x±s)
组别 | 例数 | 前 NIHSS | 后 NIHSS | 前 SF-36 | 后 SF-36 |
常规组 | 130 | 33.54±4.02 | 19.78±3.86 | 58.32±6.05 | 73.09±4.62 |
针灸组 | 130 | 33.60±4.05 | 10.56±3.90 | 58.10±5.97 | 86.14±4.70 |
t值 | 0.493 | 5.702 | 0.190 | 9.105 | |
P值 | >0.05 | <0.05 | >0.05 | <0.05 |
3.讨论
中风是临床常见脑血管疾病,对患者身体健康的影响较大。中风急性期患者,多会遗留口眼歪斜、半身不遂等后遗症,严重降低患者的生活质量。中风后肢体功能障碍,多指病人一侧肢体出现运动、感觉障碍,降低其行走能力。病情严重者,多需卧床治疗,又会增加褥疮、泌尿系统感染等并发症[4]。中医理论中,认为劳累过度、饮食不节、情志郁怒等是诱发中风的主要病因。发病之后,气血逆乱、血溢于脑,进而引起肢体功能障碍。治疗之时,应遵循“调节阴阳、活血补气、 化瘀”的原则,旨在恢复脑血管血流,改善感觉、运动神经。中医针灸可以使血管扩张,有效改善脑部供血,促进神经功能恢复。依照辩证原则,结合患者实际病情,合理选取针灸穴位,对调节阴阳,促进受损脑细胞恢复均有积极意义。其中,针灸足三里、三阴交等穴,具有补血益气、疏通气血的效果;针灸人中、 百会等穴,能起到营养调整的作用。西医治疗期间,无特效药来实现疾病痊愈
[5]。相对而言,中医针灸能改变患者的肌肉张力,更利于机体神经功能恢复,治疗效果更具优势,明显减轻患者的生活压力。
本次研究显示,针灸组治疗后的肢体功能Ⅰ、Ⅱ级率、SF-36明显高于常规组(P<0.05)。结果提示,中医针灸具有扶正祛邪、活血行气、化瘀通络的效果,对改善患者活动、神经功能均有重要帮助,在借助一定的康复训练,可以有效提高其生活质量。以内关为主穴,其是八脉交会穴位之一,能起到安神养心、疏通气血的功效。辅以人中、太息、阴陵泉等穴,可以实现醒脑开窍的作用。另外,针灸组治疗后的肢体功能Ⅲ、Ⅳ级率、NIHSS明显小于常规组(P<0.05)。数据表明,中医针灸能减轻肢体运动障碍,恢复肢体各项功能,抑制神经功能恶化。实现扶正祛邪、调节阴阳的目标,提高其生活自理能力。单用西医、康复训练治疗,对患者肢体功能障碍改善的效果很难达到理想目标。相比之下,中医针灸通过对穴位进行施针,可以促进患侧肢体循环疏通或重新建立,减轻肢体水肿,对坏死的脑组织也有一定修复效果,能有效提高治疗效果。这一结果,与崔聪[6]等人的研究结论也相一致。
综上所述,中医针灸治疗中风后肢体功能障碍的效果理想,可有效减轻肢体功能障碍等级,促进神经功能恢复。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减轻家庭经济负担,临床推广意义明显。
【参考文献】
[1]李静,刘睿,周婷,等.补阳还五汤加减联合针刺治疗缺血性脑卒中后肢体运动功能障碍临床观察[J].安徽中医药大学学报,2022,13(2):41-42.
[2]谢兴国,董旭,张虹岩,等.头穴运动区经颅重复针刺治疗脑卒中急性期肢体运动功能障碍的临床研究[J].针灸临床杂志,2022,23(9):38-40.
[3]李章晗,黎华茂,艾年年.通督调神针刺法联合康复运动治疗脑卒中恢复期偏瘫肢体运动功能障碍的临床观察[J].广州中医药大学学报,2021,38(7):95-96.
[4]余媛媛,刘东,赵君.针灸联合推拿治疗对脑卒中后偏瘫患者临床效果,肢体运动功能及生存质量的影响[J].解放军医药杂志,2021,17(12):30-33.
[5]姜晓翠,王雨玉,刘敏,等.针灸联合康复运动治疗对中风偏瘫肢体功能障碍的疗效观察[J].贵州医药,2022,46(12):1882-1883.
[6]崔聪,王鹏琴,邵妍,等.运用经颅直流电刺激后效应配合眼针带针运动疗法对中风后肢体运动功能障碍恢复临床研究[J].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2021,23(5):64-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