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业种植中病虫害防治措施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8-12
/ 2

林业种植中病虫害防治措施

陈孝伦

身份证号码:500113198801179015

摘要:在森林的自然灾害中,病虫害是非常严重的灾害类型,被称为“不冒烟的森林火灾”。据统计,我国森林有害昆虫有5020种,病害2918种,其中,松毛虫、美国白蛾、松材线虫、大袋蛾、松叶蜂等,都是对森林为害比较严重的害虫类型,经常演变为大规模的病虫害,给林区发展带来较大为害,破坏森林的生态环境,使林木大幅度减产,阻碍经济发展。森林病虫害防治是一项长期化、系统化的重大工程,只有科学预防、标本兼治,才能维护生态平衡,避免森林病虫害传播。基于此,本篇文章对林业种植中病虫害防治措施进行研究,以供参考。

关键词林业种植病虫害防治措施

引言

我国的林业发展水平一直比较高,我国地大物博,森林资源的覆盖面积在世界范围内都是数一数二的。但是,随着经济发展的速度越来越快,我国的林业资源也遭受了严重的破坏。人们为了提升经济效益,对森林资源进行乱砍滥伐,无节制地开采利用,这使得我国林业资源总量逐渐减少。如今,人们意识到森林资源对人类的重要性,但是在短时间内森林很难形成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除此之外,对病虫害的抵抗力较弱,病虫害一旦发生,规模会越来越大,对树木造成的为害非常严重。针对这种状况,我们需要建立起具有超强实用性的病虫害防治措施,努力维护林业生态系统的平衡,使我国的林业资源能够得到健康发展,进而推动整个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1林业栽培管理技术的重要性

随着社会经济的飞速发展,我国城市化建设水平明显提升,但随之而来的环境问题也明显加剧,而其中森林资源遭受破坏的问题非常严重。要想实现可持续发展,就要保护好生态环境。因此,当前的任务就是修复生态环境,构建和谐生态系统。因为生态环境修复工作涉及对森林资源的修复,所以发展林业栽培管理技术就显得尤为重要。林业在我国的经济结构中占据着十分重要的地位,它不仅对我国的生态环境建设起到重要作用,而且对我国的社会经济产生了十分重要的影响。如果林业栽培技术得以提升,那么环境资源就会有所增加,相应地也能推动社会经济的发展。从总体情况来看,林业栽培种植技术可以加快修复生态环境的速度,提升生态环境修复的效果,还能促进林业协调发展。在林业资源优势被充分发挥出来的情况下,很多产业都能得以持续发展,进而增加地方收益,社会经济效益也会因此提升。

2林业病虫害发生的主要原因

2.1地理环境复杂

众所周知,我国幅员辽阔、地大物博。不同的地区有不同的地形条件、地理条件及环境条件。在综合条件下,所形成的病虫害类型多种多样,其所造成的影响也各不相同。例如,在我国一些坡度较大的地区,开展林业种植工作具有一定的局限性,种植难度及苗木的健康生长难度较高。立足于地理学视角分析,地区坡度越大,越容易产生水土流失问题。如此一来,土壤中的养分相对较少,肥力也相对较为薄弱,不利于林业发展。若强行种植,很容易致使林木本身不具有较高的生长能力及防御能力,进而诱发病虫害。又如,某些地区虽然地势平坦,朝向也比较好,但由于阳光过于充足,导致林木生长过程中所处的温度环境相对较为恶劣,进而滋生病虫害。除此之外,我国通常会在道路附近种植林木,以实现对道路及周边环境的保护。但由于靠近群众,所以会在一定程度上因群众流动的影响而产生病虫害,也会因此加大病虫害的传播速度。

2.2防治手段单一

不具备较强的预见性,是林业病虫害的一大特点。病虫害的扩散速度相对较快,分布地区也相对较为广泛,例如,松毛虫、天目毛虫都是比较常见的病虫害。病虫害一旦发生,会以极快的速度大面积扩散,整体的治理难度相对偏高。并且,针对不同类型的病虫害所采取的治理方式各不相同。然而,很多林业人员在对病虫害进行防治时,会习惯性地使用化学防治手段。该手段虽能够有效防治病虫害,但也存在明显的局限性。一方面,长期使用会导致病虫害产生抗药性,防治效率逐渐降低;另一方面,会在一定程度上破坏植物本身的生长状态及环境质量,进一步加剧病虫害的扩散,提高了整体工作难度。

3林业种植中病虫害防治措施

3.1开展病虫害防治宣传工作

在林业种植中,很多病虫害是人为因素造成的,为提高病虫害防治效果,林区管理部门需要加强宣传工作,增强人民群众对林草有害生物防治的社会责任意识,全面维护生态安全。林区管理部门可以组织人民群众开展林草有害生物防治宣传活动,通过悬挂标语、条幅、摆放宣传册等方式,让人民群众了解常见的林木病虫草害,增强人群众的监督意识。在林业种植工作中,病虫害防治是一项系统化的工程,只有广大人民群众共同参与,才能及时发现林区的病虫害问题,全面提高林业病虫害的防治水平。

3.2基础防治措施

林业幼苗在种植后极易染病,增大了病虫害发生的风险,因而在林业种植过程中,需要对林中幼苗进行综合分析,及时了解临终幼苗的生长状况,避免因染病风险对林业造成经济损失。在开展林业种植培养工作时,需要事先做好规划方案,从整体进行分析,以保证幼苗的各项指标符合种植标准,最大限度地减少不必要的损失。在完成种植工作之后,需要监控幼苗的生长状况,及时发现幼苗中潜在的病虫害危险,制定合理的解决策略,助力幼苗能够健康茁壮生长。

3.3物理防治措施

物理防控措施是指借助人工,采用高温消毒、清理杂草等方法对病虫害防控工作进行全面管理,相比其他方式,这种方法副作用较小,也是现今行业内全面推广的首选应用方式,且不会直接对森林生态系统造成危害。但这种方式对必须大规模进行病虫害的森林而言,仍存在着一定的局限,无法控制急速性病虫害的传播。从经济效益角度考虑,物理防控措施的综合使用成本也相对较高,远高于基础防控措施和化学防治措施,而且在物理治理过程当中,其治理周期比较漫长,难以达到林业治理的预期效果,降低了病虫害防治效率,由于目前对于林业病虫害的防治更加重视绿色治理,因而物理防治相较于其他举措有着明的优势。

3.4化学防治

1.较低容量。通过喷雾技术来喷洒农药防治病虫害,这种方式的运用非常普遍。在这个过程中,要注意喷洒农药的药液数量,一定要严格按照比例进行。对于农药的喷洒,经常采用喷雾方式,使用这一方式可以大大降低农药的需求量,在很大程度上减少农药的投入。喷雾技术与之前传统的人工喷洒相比,农药的使用量减少了30%左右,相关工作人员要明白,农药的密度非常大,其使用率也非常高。所以,在实际使用过程中,一定要注意对其使用量的大小进行严格把控,保证对病虫害治理的效果。2.静电。静电也是一种喷雾技术,与传统的喷雾技术相比,它的技术含量更高,是在原来喷雾技术的基础上发展和改良而来。静电喷雾技术喷出来的雾粒更小一些,而且分布均匀。另外,它喷洒出的每一个雾粒中都有着同种电荷,相互碰撞起来只能进行排斥,不会融合在一起,这就使每一滴农药都能够物尽其用,避免浪费。

结束语

为解决林木的病虫害问题,维持森林生态平衡,有关部门需要加大力度宣传森林病虫害的防治方法,提高广大人民群众的病虫害防治意识,培养抗病虫害的优良树种,全面加强苗木检疫,通过现代技术监测病虫害,改善林区的树种结构。此外,在病虫害防治技术方面,工作人员可以选用无公害的防治方法,包括鸟类防治法、生物农药防治法、物理阻隔法、诱杀法等,这些无公害的病虫害防治方法能够解决林业长期存在的病虫害问题,对病虫害起到抑制作用,同时,还能维护森林生态环境。

参考文献

[1]程灏.林业病虫害防治的问题及防治技术研究[J].花卉,2020(10):246-247.

[2]陈志强.林业种植中的病虫害防治措施探讨[J].花卉,2020(04):265-266.

[3]李军.林业种植的病虫害防治策略研究[J].种子科技,2020,38(02):78-79.

[4]付玉波,郭玥辰.浅析林业病虫害防治的有效路径[J].种子科技,2019,37(10):136.

[5]连人豪,王维斌.林业种植病虫害防治策略分析[J].花卉,2018(20):307-3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