桂林市气象局 广西 桂林541001
摘要:在我国进入21世纪快速发展的新时期,随着经济水平提升,公众对于人居环境的品质要求逐渐提高,传统钢筋水泥式人工建筑群已无法满足人们的环境需求。但是由于缺乏完善的气候环境数据支撑,规划师与城市治理者难以做出科学有效的气候改善建议。在此情况下,城市需引入先进的信息技术系统,搭建信息化气候环境数据中心,切实提升城市规划建设水平,推动城市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城市气候;环境问题;城市规划;研究
引言
气候变化与快速城市化的双重影响下,城市生产生活的能源消耗和温室气体排放不断增加,导致高温、暴雨、雾霾极端事件增加,城市生态环境问题愈加突出。针对作为城市建设与管理关键手段的城市规划,研究应对气候变化的技术手段、实施路径与应对策略,对于提高城市减缓与适应气候变化能力具有重要意义,也是国际前沿领域。为此各国发展了可持续社区、抗灾性社区及应对气候变化的城市规划理念,从节能减排、产业结构优化及土地利用调整等方面应对气候变化。中国应对气候变化的城市规划主要集中在低碳城市规划框架的系统性和层次性构建,以探索应对气候变化的减缓与适应技术。在气候变化、人类活动与环境、生态、资源承载力矛盾日益突出的背景下,超大城市与城市群需要通过城市规划建设实现自然与人类和谐相处及区域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其协调优化发展也成为国家重大区域战略,这迫切需要评估城市规划实施的气候环境效应,为建设绿色宜居环境提供科学支撑,并实现社会和经济效益的最大化。
1拓宽气象行业的涉及范围
气象领域的信息化发展是该领域在面对现代化发展中的重要策略,充分体现了全方位、宽领域全球化的发展特征,这都是信息化发展带来的重要影响。气象信息化就是把气象科技服务进行数字化和智慧化处理,这是其发展方面的重要内容。互联网技术的快速推进,为气象信息化的服务带来了新的发展机遇和动力,也为其现代化的发展赋予了新的内涵。气象信息化的思维、技术以及理念模式不断融入社会化现代化的发展过程中,不仅推动了气象领域的快速发展,而且拓宽了该行业的涉及范围。例如气象与互联网的联合,使得气象科技的服务标准得到了极大提高,核心的技术也得到了相应突破,从而推动了气象数据信息的开放性和精细化发展,打破了传统气象服务的局限性,真正实现了人人都能够享受精准化气象信息服务的目标。气象信息化的发展拓宽了服务范围,加快了现代化发展的进程。提升公共服务水平,适当增加服务产品,提高服务质量,拓宽服务领域,能够有效满足人们对气象数据信息的需求。在气象信息化过程中,气象部门可以将气象信息最大限度地传递到农村、城镇等,完善相应的气象传达流程,采取多种有效的途径进行气象信息的传播,准确、及时地向人们传递气象信息。
2基于城市气候环境问题的城市规划研究
2.1坚持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建设
社会经济发展有其自身的规律,城市就是在这种规律下成长起来的。尽管城市排放了大部分的温室气体,但城市依然是单位效益和能源利用效率最高的经济活动区域。城市的规模效益使得公共品和公共服务的支出被摊薄,投资和运维的效率提高,经济活动的平均成本得以降低。而城市的集聚效益也有利于技术创新,从而推动经济与社会的进步,让市民可以享有更美好的生活。目前我国的城市化水平与发达国家相比还有相当一段距离,持续推进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建设,提升城乡绿色发展能力和绿色治理水平是未来城市化的重要工作。
2.2加快完善气象信息化组织机构建设
基于大数据时代背景下,相关气象部门及从事气象信息化工作的单位,要积极与时俱进,增强气象信息化意识,加强信息化组织机构建设,持续化地推进气象信息化建设工作,协同做好气象信息化机构改革工作,创新气象信息化管理工作模式,优化气象业务流程,科学设置业务机构,明确岗位职能,建立完善的气象信息化体制机制,将具体的责任意识落实到部门和个人,切实推动气象信息化工作健康长远发展。部分从事气象信息化工作的单位,通过健全气象信息化管理机构,加强组织架构调整,取得了显著的成效,在实施过程中,实施政事分开、管办分离的举措,成立了独立的气象信息化管理部门,安排气象信息化专业人员负责管理信息化业务。同时,我国积极借鉴和学习了国外气象机构运作理念和方式,进一步完善了气象信息化组织机构,确保更好与大数据时代有效衔接,切实满足大数据建设发展需要。为此,我国部分城市以政府为主导成立了数据管理中心,建设了数据资源管理局,为气象信息化工作开展提供了保障。
2.3明确规划原则
城市环境气候规划是一项系统性工程,需要具备宏观的衡量标准与区划原则,为各项规划内容提供方向指导,确保规划建设合理有序进行。根据城市规划目标,气候环境规划需要遵循坚持以下两项原则:一是相似性与差异性。由于区域地形环境不同,城市内部的气候特征存在差异性。相关人员在规划过程中,应先区分各区域的气候环境条件,然后根据特定指标,将气候相同的区域划归到一起,从而使城市空间规划符合气候环境特点,并根据气候条件制定合理的规划方案,科学安排城市土地、水等资源的使用。二是主导性。城市气候成因多元复杂,受各种因素的综合影响。相关人员在分析城市气候结构以及形成机理时,应当抓住主要影响因素,适当放弃次要因子,通过修正、协调等方式,推断城市环境气候。同时,在制定城市规划时,应当综合考虑外部环境与人体舒适性双重指标,结合二者的作用关系,科学设置城市环境气候区域。
2.4加强气象信息化技术的资金投入
在气象信息化的发展过程中,相关设备是保证气象工作正常开展的关键。加之气象服务任务比较繁重,工作范围较广,要想顺利开展这项服务工作,气象部门必须加大资金和技术的投入力度。首先,气象观测的设备是开展信息化气象服务的基础。在现代化的发展进程中,要想推动气象服务的信息化发展,必须配置相应的设备来开展工作。由于市场价格的变化,设备原材料的价格也在不断提升,这就使得这些观测设备的成本以及后期的修理和维护工作需要更多的经费支持。气象部门也可以进行相应的调研工作,制订更加合理的发展规划,对气象信息化的发展进行宣传,让气象服务信息化的意识深入人心,进而吸引更多的资金投入。气象部门还可以结合实际发展情况,向上级部门申请经费支持,最大限度地确保这项服务工作的正常运行。另外,气象部门还要建立较完善的管理体系以确保资金的合理运用,有效缓解资金短缺的问题。
结语
目前,我国的城市化进程仍然处在高速发展的阶段,西安市作为新一线城市,城市的扩张和人口增长带来的“城市病”成为不可避免的城市问题。增加城市绿地率,科学进行城市绿地系统的规划布局对于改善西安市的生态气候环境具有重要作用。
参考文献
[1] 何云玲,张一平.城市生态环境与绿化植被相互作用研究[J].高原气象,2004(3):19-26.
[2] 韦振锋,王德光,张翀,等.1999—2010年中国西北地区植被覆盖对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的响应[J].中国沙漠,2014,34(6):1665-16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