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胰腺炎疼痛中西医结合诊疗进展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8-12
/ 2

慢性胰腺炎疼痛中西医结合诊疗进展

许新伟

延津县王楼镇卫生院 河南省新乡市 453200

慢性胰腺炎是一种导致胰腺组织慢性炎症和纤维化的疾病,表现为胰腺实质萎缩和胰腺功能不全。疼痛是其主要症状之一,对患者的生活质量和预后有严重影响。现代医学虽有一定进展,但尚无有效的治愈方法。中医药在慢性胰腺炎疼痛的诊疗中发挥重要作用,通过整体观念和辨证论治,可有效减轻疼痛并改善生活质量。本文综述了慢性胰腺炎疼痛中西医结合诊疗的最新进展,探讨了中医药在疼痛缓解、胰腺功能调整和预后改善方面的应用,旨在为临床提供更有效的治疗策略和指导。

关键词: 慢性胰腺炎,疼痛,中西医结合,中医药,生活质量

言:

慢性胰腺炎(CP)是一种慢性炎症性疾病,导致胰腺实质萎缩和纤维化。其临床表现包括反复上腹疼痛和胰腺功能障碍。研究表明,85%至97%的患者经历不同程度的腹痛,严重持续的疼痛对患者的生活质量和预后产生重大影响。近年来,慢性胰腺炎的诊疗取得了一定突破,世界范围内的诊疗指南也有所更新。然而,目前尚无有效的根治方法。现代医学主要依靠改善生活方式、饮食控制、药物治疗、内镜介入和手术等干预手段,但在长期控制临床症状、延缓疾病进展和改善预后方面存在局限性。相比之下,中医学强调整体观念和辨证论治,针对慢性胰腺炎复杂的病因和顽固的症状,中医药在临床中显示出一定优势,特别是在缓解疼痛和提高生活质量方面。本文旨在综述慢性胰腺炎疼痛的中西医结合诊疗进展,为临床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

1 定义和病因、病理生理

慢性胰腺炎(CP)是一种进展性的慢性炎症性疾病,其特征是胰腺实质萎缩和纤维化。胰腺炎的定义经历了多次变革,其中最早是在20世纪70年代的马赛共识会议上提出的。随着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ERCP)技术的发展,1984年剑桥定义取代了有创的病理组织活检,用特征性影像学表现来简化临床应用。近年来,转化医学的发展推动了新的机制定义,将CP视为胰腺纤维化炎症综合征,是个体在遗传、环境和其他危险因素作用下对胰腺实质损伤或应激的持续病理学反应。进展期CP的典型特征包括胰腺萎缩、纤维化、疼痛综合征、胰管扭曲、狭窄、钙化以及胰腺内外分泌功能障碍和发育不良。这一新的机制定义有助于早期诊治。

慢性胰腺炎的病因和发病机制复杂,目前尚未明确。欧洲指南指出,相关因素包括毒素、遗传、自身免疫和胰管阻塞等[6]。酗酒是CP最常见的病因,约占患者的40%至70%,其次是特发性CP(占28%)和遗传突变(占10%)。此外,自身免疫性疾病、复发性急性胰腺炎、胰腺先天性解剖异常以及胰腺外伤或手术等也与CP的发生有关。过去认为CP疼痛的基本病理生理是胰管梗阻导致的胰管内压力升高,因此认为只有通过内窥镜或外科手段解除胰管高压才能从根本上缓解疼痛。然而,临床上存在一部分持续性腹痛患者并未出现解剖学上的并发症,或者即使进行了并发症治疗后,疼痛仍未明显缓解。相关研究进一步指出,这种慢性疼痛与内脏超敏反应和神经敏化有关。通过早期干预,可以优化CP疼痛的预防和管理。

2 中医学认识

根据中医学理论,慢性胰腺炎引起的腹痛可归类为中医学中的“胁痛”、“腹痛”和“胃脘痛”。脾胃和肝是疾病发生的主要部位。根据《素问·厥论》中的理论,脾胃在中焦,脾主胃的消化和吸收功能,维持身体的营养代谢。慢性胰腺炎的发病与先天禀赋不足、饮食劳累损伤脾胃、脾胃虚弱、升降失常、纳运失司、情志不畅、肝木失于条达等因素有关。此外,长期的气滞、伤及血分以及气血瘀滞也可能导致腹痛的发生。慢性胰腺炎的病机属于虚实夹杂,病程中以脾胃气虚为主,同时伴有气滞、痰湿、瘀血等实证。虚实错杂的病机导致胰腺炎性病变不断加重,损伤肝脾及其他脏腑功能,使疾病难以康复。

中医治疗根据慢性胰腺炎的病因和病机进行分期论治。在急性发作期,治疗主要针对肝郁气滞证、肝胆湿热证、气滞血瘀证和热结里实证,目的在于缓解症状。恢复期的治疗主要针对脾胃虚弱证、气阴两虚证、癥积瘀结证和阴阳两虚证,目的在于调理身体本质。目前的临床实践常着重治疗肝、脾两方面,以活血化瘀、疏肝理气为主要治疗原则。研究中发现,采用清泻郁热、行气消胀的方法治疗慢性胰腺炎,药方包括柴胡、黄芩、茵陈、蒲公英、大黄、枳实、郁金、半夏、厚朴、川楝子、白芍和茯苓等中药,治疗32例患者,总有效率为92.41%。另外,采用柴胡疏肝散合保和汤加减的方法治疗40例慢性胰腺炎患者,连续服药3个月后观察临床疗效,结果显示总有效率为92.5%,显著优于对照组(常规口服胰酶片及法莫替丁片),两组之间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中西医结合治疗

一项研究对CP急性发作患者进行了中西医综合方案治疗,并与接受西医方案治疗的患者进行了对照研究。治疗组接受了西医基础治疗、大黄灌肠以及中药内服和敷药方外敷;对照组接受了常规西医治疗。结果显示,治疗组的有效率为91.67%,对照组为83.33%,两组间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的腹痛等症状在治疗前后的积分差异也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的腹痛等症状积分比较差异也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因此,认为中医综合方案的疗效优于单纯西医方案。

另一项研究采用了随机对照试验,将CP患者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对照组接受常规西医治疗,试验组在此基础上加用了自拟的中药治疗。经过一段时间的观察,结果显示中西医结合治疗组的总治愈率为69.4%,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除了有效改善腹痛、消化不良等症状,中医药还能促进淀粉酶等实验室指标的恢复,改善患者的临床预后。另一项研究结果表明,在单纯接受西医治疗的基础上,联合使用柴胡疏肝散的临床疗效更佳,联用中药的CP患者的血清脂肪酶、淀粉酶活性水平低于仅接受单纯西医治疗的患者,而作为CP发病预测因子的对氧磷酶1活性水平则相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4 针灸及其他外治法

一项研究将肝郁脾虚血瘀型CP患者分为中药组、针刺组和针药结合组,每组34例。中药组接受自拟的疏肝理脾化瘀方加减治疗;针刺组使用特定穴位进行针刺治疗,每日1次,连续治疗8周;针药结合组采用中药结合针刺疗法。结果显示针药结合组的总有效率为82.35%,针刺组为64.71%,中药组为55.88%。针药结合组的临床总有效率优于针刺组和中药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明针药结合治疗肝郁脾虚血瘀型CP具有确切的临床疗效。

为验证针灸对CP疼痛的治疗效果,进行了一项前瞻性的随机单盲交叉试验,观察了15例患者在针灸或假刺激前后的临床疼痛评分变化。结果显示针灸短期的镇痛效果明显优于假刺激,并提出CP患者可以通过反复针灸达到持久的止痛效果。

5 结语

综上所述,中西医结合治疗CP具有独到优势,在缓解症状、提高生活质量和改善预后方面发挥重要作用。中医学认为,脾虚肝郁和气滞血瘀是CP疼痛的基本病机,治疗方法主要以调和肝脾、调达气血止痛为主。然而,CP的病程复杂,症状多变,临床辨证仍需谨慎,依据病机制定治疗方案。基于中医治未病理念,中西医结合治疗CP疼痛可以实现综合治疗,不仅能够控制症状,还能改善病因、改善胰腺功能,并预防并发症的发生。未来需要进一步明确中西医结合的优势和作用机理,并通过大规模的临床研究验证其有效性。

窗体底端

参考文献

[1] 慢性胰腺炎中西医结合诊疗共识意见(2020). 唐文富.中国中西医结合消化杂志,2020

[2] 柴芍六君子汤合膈下逐瘀汤联合常规疗法治疗慢性胰腺炎术后临床研究. 段文飞.新中医,2020

[3] 针药结合治疗肝郁脾虚血瘀型慢性胰腺炎疗效及对患者血清炎症因子的影响. 李仕维;李乃民;张宏志;王宇光;刘珊.针灸临床杂志,2018

[4] 慢性胰腺炎的中医相关性研究. 么国旺;张大鹏;赵二鹏;崔乃强.中国中西医结合外科杂志,2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