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的双重预防机制探索实践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8-12
/ 2

 基于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的双重预防机制探索实践

饶建增  ,郝志丹 ,田雪

单位名称:天津航天长征火箭制造有限公司 单位省市:天津市 单位邮编:300462

摘要:本文通过分析某单位安全风险分级管控与隐患排查治理双重预防机制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从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的角度出发,详细阐述企业如何解决问题,以及落实双重预防机制过程中的实践经验,以期为相关人员提供参考。

关键词: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安全风险分级管控;隐患排查治理;双重预防机制

自2016年国务院安委会办公室发布“关于实施遏制重特大事故工作指南构建双重预防机制的意见”,风险分级管控与隐患排查治理双重预防机制(简称双重预防机制)作为企业遏制生产安全事故的必备防火墙,已经在各行各业广泛推广。2021版《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第四十一条已明确“生产经营单位应当建立安全风险分级管控制度;建立健全并落实事故隐患排查治理制度”,至此构建双重预防机制已正式上升至法律层面,成为企业必须落实的主体责任之一。

1公司安全生产标准化与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现状

1.1存在重复性工作

安全生产标准化和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的独立运行状态增加了工作强度,工作人员在审核和认证上要进行较多的重复性工作,导致资源大量浪费,存在两体系接口不协调的问题,不利于提高安全管理效率,增加了体系安全运行的成本。

1.2增大作业层具体操作的难度

在安全生产标准化和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独立运行的状态下,作业层的具体操作和落实存在难度,由于安全部门工作人员和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工作人员大多只对本体系的流程熟悉,而对其他体系缺乏深入的了解,因而在具体操作中存在工作衔接的问题,管理要求也不够统一,较大程度上影响了安全管理的效果。

1.3安全风险的识别不充分

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的核心是管控危险源,危险源带来的安全风险往往不止一种,在制定管控措施时容易关注主要风险忽略次要风险,或者在制定管控措施时引入新的风险,这些风险得不到充分识别,自然无法实现有效管控。

1.4安全风险分级与隐患排查治理之间联系不足

风险主要是指不确定性因素对于事件的潜在影响,通常可以表述为事故发生可能性与事故后果严重性的组合。安全风险分级是在落实风险管控措施的基础上对事故可能性与严重性的量化评估,风险管控措施失效或弱化极易成为隐患,因此排查出的隐患反映了风险管控措施的有效性。在隐患排查过程中,通常会运用安全风险管控措施作为隐患排查的依据,反过来却并未将隐患排查治理的结果反馈至安全风险评估与分级过程,或未根据每次的隐患排查治理的结果重新进行安全风险分级,导致安全风险评估不准确,安全风险分级不科学。

1.5隐患治理未充分发挥预防性作用

本企业在隐患治理过程中严格做到责任、措施、资金、时限和预案的“五落实”,实现隐患排查治理的闭环管理,并将近年来排查出的隐患统计形成隐患排查治理动态数据库。通过分析隐患治理数据,同类型的隐患多次出现在不同场所,表明隐患治理工作依然停留在“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的阶段,并未实现“以点带面、举一反三”的效果,预防性的作用并未充分发挥。

2双重预防机制的实践经验

为深入落实双重预防机制,履行企业安全生产主体责任,切实解决双重预防机制探索过程中发现的问题,本企业以“防范重大事故风险,消除重大安全隐患”为原则,不断完善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运用PDCA(Plan计划、Do执行、Check检查和Act处理)的管理体系思维,持续优化安全管理流程,细化风险管控措施,在落实双重预防机制的实践过程中积累了宝贵的经验。

2.1安全生产责任制

落实双重预防机制是企业的主体责任,更是企业内每位员工的责任。“业务谁主管安全谁负责”“组织内每一层次的工作人员均应为其所控制部分承担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方面的职责”等也要求了企业员工必须按照业务工作履行相应的安全职责。本企业建立“覆盖全员、层次分明”的安全生产责任体系,通过组织签订“5级N类”(单位主要负责人级、单位负责人级、部门负责人级、班组级、员工级)的安全生产责任书,将风险管控与隐患排查治理的职责根据岗位特点逐级细化,相同层级体现共性与个性,不同层级体现包含与分解,通过安全生产责任书建立职责与行为的具象化联系,实现职责可操作、可量化,切实保证每位员工都参与到双重预防机制中来。

2.2危险源辨识与风险识别

2.2.1全面辨识

危险源是一切安全风险的根源,全面辨识危险源才能充分地识别安全风险。本企业在安全生产责任书中明确“业务活动前必须进行危险源辨识”,保证全员参与危险源辨识,同时建立“危险源辨识与风险评价程序”文件,规定危险源辨识的范围应覆盖岗位的所有行为,不仅包括本企业所有场所,更包括相关方场所。与危险化学品相关的危险源还必须开展重大危险源辨识。

2.2.2风险识别

在开展风险识别前必须收集与危险源相关的资料,如:危化品安全技术说明书(MSDS)、设备操作手册、工艺参数(温度、压力、频率等)、警示标识(设备自带)、国内外事故案例等。通过分析资料,并按照20种事故类别进行风险分类,逐一识别出与危险源相关的事故风险,避免遗漏风险。

2.2.3制定管控措施

针对危险源可能导致的每一种事故风险,按照消除、替代、工程控制、管理控制、个体防护、应急处置的管控层级制定管控措施。需要注意的是,必须对制定的管控措施开展危险源辨识,避免引入新的危险源,遗漏风险。不得不引入新的危险源时应按照上述流程开展风险识别并制定管控措施。

2.3做好体系内部审核和纠偏

安全生产标准化和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的整合过程要结合自身实际运行状况进行体系各要素的内部审核,发现体系中存在的问题点和不符合项,有效验证整合体系的符合性,并要做好整合体系的纠偏和预防工作,制定整改计划、措施和方案,防范类似事件的发生。另外,可以申请外部审核,由专业中介机构组织进行整合体系的外部审核,确保安全生产标准化与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运行的充分性、适宜性和有效性。

2.4风险管控

风险管控包括制定管控措施以及管控措施的实施。管控措施的制定可以按照相关标准规范以及参考国内外同行的先进经验,管控措施的实施则需要企业每位员工切实履行职责,将管控措施不打折扣地落实到位。本企业在各层级安全生产责任书中明确了不同层级员工应承担的责任,为充分发挥领导作用,将重大风险(红色)、较大风险(橙色)、一般风险(黄色)和低风险(蓝色)对应企业级、部门级、班组级和岗位级责任书,分别由企业负责人、部门负责人、班组长和员工负责监督落实,通过层层分解与传递,保证复杂管控措施能够逐级落实到位。

2.5隐患排查

隐患是导致事故发生主要因素,对安全风险所采取的管控措施存在缺陷或缺失时就形成事故隐患,隐患与管控措施的落实情况存在直接联系。隐患排查就是在排查遗漏、弱化或失效的风险管控措施。双重预防机制要求企业“明确隐患排查的内容与频次,推动全员参与自主排查隐患”。

为确保每位员工都能够准确地排查出隐患,必须建立每一个危险源的隐患排查内容条目。本企业从危险源辨识过程出发,将策划的每一个管控措施按照类别逐一列举,并与风险评估与分级过程结合,共同形成危险源辨识及风险评价表,该表可作为危险源的隐患排查表,将危险源的所有风险管控措施作为排查内容,逐一排查管控措施的落实情况,进一步深化风险评估分级与隐患排查之间的联系。隐患排查频次则与风险等级相关。重大风险(红色)需要岗位级日检、班组级周检、部门级月检以及企业级季度检;较大风险(橙色)需要岗位级日检、班组级周检、部门级月检;一般风险(黄色)需要岗位级日检、班组级周检;低风险(蓝色)需要岗位级日检;风险等级越高,隐患排查的频次越多,也便于将隐患排查分解至各层级的安全生产责任之中。

3小结

通过总结在落实双重预防机制过程中的实践经验,为生产经营单位落实双重预防机制提供参考,尤其在风险识别的全面性、风险评估与分级的科学性、隐患排查的依据性以及隐患治理的有效性等方面总结了宝贵经验,做细做实双重预防机制,不断消除隐患,确保风险可控。

参考文献

[1]GB/T45001—2020,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要求及使用指南[S].

[2]GB6441—1986,企业职工伤亡事故分类[S].

[3]国务院安委会办公室印发《实施遏制重特大事故工作指南构建双重预防机制的意见》[J].中国应急管理,2016(10):33-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