玲珑英诚医院 山东省招远市 265400
摘要:目的 脑血栓患者实施神经内科康复护理的效果。方法 选择2018年1月~2020年12月接诊的86例脑血栓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纳入43例,提供责任制护理)、对照组(纳入43例,提供常规护理),评价组间负性情绪评分、健康调查简表(SF-36)、患者满意程度。结果 (1)护理前,组间负性情绪评分、SF-36无明显差异,P>0.05;护理后,观察组负性情绪评分、SF-36更佳,P<0.05;(2)在患者满意程度方面,观察组(93.02%)优于对照组(74.42%),P<0.05。结论 对脑血栓患者实施神经内科康复护理效果显著,能够减轻其负性情绪,改善其神经功能、运动功能、日常生活能力,提高其生活质量。
关键词:脑血栓患者;神经内科;康复护理;效果分析
引言
脑血栓是临床常见病、多发病,好发于老年群体,与糖尿病、高血压、动脉粥样硬化等因素密切相关,伴有肢体麻木、头晕等症状,若不及时治疗,容易进展为出血性脑梗死,威胁生命安全。脑血栓是高血压最严重与危险的并发症,多见于50~70岁人群,男性发病率比女性更高,该病预后不理想。若能及时进行手术治疗,改善患者认知功能障碍,加强神经内科康复护理改善患者预后。本文就脑血栓患者实施神经内科康复护理的效果分析进行综述,为康复护理方案的制订提供参考意见。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2018年1月~2020年12月接诊的86例脑血栓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纳入43例)、对照组(纳入43例)。对照组:男/女为23例(53.49%)/20例(46.51%),年龄47~76岁,平均年龄(61.0±6.9)岁,左侧20例(46.51%)、右侧18例(41.86%)、双侧5例(11.63%);观察组:男/女为25例(58.14%)/18例(41.86%),年龄45~77岁,平均年龄(60.6±6.4)岁,左侧18例(41.86%)、右侧19例(44.19%)、双侧6例(13.95%)。本次研究已通过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的审批,伦理编号:201803-B023。纳入标准:①基于临床检查(如MRI、CT)等确诊;②首次发病;③病情稳定,意识清楚;④知晓研究活动,自愿参与。排除标准:①心脑血管疾病既往史者;②肝肾等重要器官功能异常者;③精神、沟通、理解障碍者;④无法完成问卷调查者。基本病例资料(脑血栓位置等)无明显差异,P>0.05[1]。
1.2 方法
全部患者接受降颅压、扩张血管、抗凝、抗血小板聚集、溶栓等常规治疗,在此基础上:对照组(提供常规护理):以观察病情、保持环境整洁、变换体位、用药指导等为主。观察组(提供责任制护理):明确责任护士护理内容及责任,制作护理任务书,且将其悬挂于床头,每日记录护理操作落实情况,具体内容包括:(1)心理干预:由本科室护理部工作组以个体干预形式展开心理干预,每周1次,每次30min,内容包括:主动与患者聊天,了解其内心想法,提供针对性疏导,例如针对悲观、绝望者,通过成功病例“现身说法”,提高希望水平;针对担忧康复效果者,以正性语言告知其进行积极地康复锻炼及治疗后,能够缓解各项症状;另外,尊重、安慰、鼓励患者,增强其自尊水平,减少绝望感、孤独感;(2)健康宣教:①结合患者理解能力、疾病认知状况等讲解脑血栓诱发因素、日常注意事项、治疗效果及预后、康复锻炼重要性;②指导患者扫码关注微信公众平台,定期推送遵医治疗、预防疾病复发等知识;(3)康复指导:①肢体按摩:每日有节奏、缓慢的按摩肢体,共按摩1周,每日2次,每次30min,下肢从脚趾至髋关节,上肢从手指至肩关节四周;②主被动运动:协助患者完成关节被动活动,之后逐渐进行下床行走训练,期间展开洗漱、进食、穿衣、喝水等日常生活能力训练;③语言训练:针对语言障碍者,可以通过播放电视剧、音乐等提升发音兴趣,再逐渐练习单字、句子、段落等,期间多鼓励患者,切勿在患者重复讲述时随意打断;(4)饮食干预:早期进行半流食、流食等,之后遵循少食多餐原则,逐渐过渡至普食,注意多进食富含蛋白质、不饱和脂肪酸、维生素等食物;(5)生活干预:①协助患者翻身,定时减压,保持皮肤清洁干燥,床单位整洁,同时嘱咐家属注意清洁患者皮肤,保持皮肤干燥;②嘱咐患者规律作息,睡前进行放松训练,克服睡眠障碍。护理时间:均为1个月。
2结果
分析患者满意程度在患者满意程度方面,观察组(93.02%)优于对照组(74.42%),P<0.05,见表1。
表1 患者满意程度对比(n/%) | ||||
组别 | 不满意(例) | 基本满意(例) | 非常满意(例) | 总满意率(%) |
对照组(n=43) | 11(25.58) | 16(37.21) | 16(37.21) | 32(74.42) |
观察组(n=43) | 3(6.98) | 19(44.19) | 21(48.84 | 40(93.02) |
X2 | 5.46 | |||
P值 | 0.019 |
3讨论
脑血栓形成是一种常见的脑血管疾病,典型症状为失语、偏瘫等。脑血栓形成预后差,致残率高,易发生上消化道出血、肺部感染等并发症,危及生命安全。因此,需要早期治疗,以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改善其身心状况,缩短康复进程,提高预后水平,有必要辅以护理干预。脑血栓术后恢复时间较长,若不能采取有效的护理干预,不利于疾病的恢复及预后。因此,做好脑血栓术后患者的护理干预至关重要。常规护理干预以护理人员的干预为主,没有侧重对患者自护能力的提高,因此护理效果并不显著。时效性激励护理模式是指把握有效的激励时机对患者实施相关的激励措施,以提高其配合度及自护能力[2]。
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的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并发症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护理后,观察组的SAS、SDS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护理后,观察组的ESCA评分高于对照组,NIHSS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护理后,观察组的BI、QOL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说明时效性激励护理模式可缩脑血栓术后患者的住院时,降低并发症发生率,减轻焦虑、抑郁情绪,提高自护能力、神经功能及日常生活能力,改善生活质量。分析原因为,脑血栓手术为头部创伤性手术,其会对神经功能造成损伤,引起患者的焦虑情绪,由于对手术的担心,患者难免会出现抑郁、恐慌等情绪,不利于术后恢复。本研究在术后患者意识恢复后即对其进行情感激励,可第一时改善患者焦虑情绪,提高其对抗疾病的信心。患者清醒前一般不能自主运动,应以床上动运动为主;患者可以活动时,其肢体运动功能有一定的改善,但仍不能下床运动,应以床上主动运动为主;患者身体条件允许时,其恢复情况有明显好转,一般可以下床进行适量运动。本研究在不同时段给予相应的运动康复激励,可有效促进患者恢复,提高其日常生活能力,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风险。饮食与患者的恢复息息相关,本研究在患者能够进食后给予其饮食激励,可确保其能够正确饮食,早日康复。此外,脑血栓术后患者出院后神经功能仍未完全恢复,需提高其自护能力,持续护理。本研究在患者出院后给予持续性激励,可进一步提高其自护能力及神经功能,改善生活质量[3]。
综上所述,脑血栓患者实施神经内科康复护理的效果显著,降低并发症发生率,减轻焦虑、抑郁情绪,提高自护能力、神经功能及日常生活能力,改善生活质量,值得临床推广。
参考文献:
[1]程洪燕.对脑血栓患者开展神经内科康复护理的效果分析[J].中国农村卫生,2019,11(16):24+27.
[2]吴霞.对脑血栓患者开展神经内科康复护理的效果分析[J].实用临床护理学电子杂志,2018,3(44):24+29.
[3]黄婉锋,刘捷,许红红.分析对脑血栓患者开展神经内科康复护理的效果[J].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2017,4(75):14729+147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