颈部血管彩超诊断动脉硬化性脑梗死的临床价值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8-16
/ 2

颈部血管彩超诊断动脉硬化性脑梗死的临床价值

郁婷 

 内蒙古  包头市第八医院  014040

【摘要】目的:分析动脉硬化性脑梗死患者接受颈部血管彩照诊断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21年8月-2023年3月中的39例动脉硬化脑梗死为脑出血患者作为实验组,选择同一时间的39例健康体检人员作为参照组,均接受颈部血管彩超诊断的方式,对比诊断结果。结果:实验组较参照组的诊出率更高;实验组的IMT厚度较参照组更高;上述指标对比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当动脉硬化性脑梗死患者接受临床诊断时,以颈部血管彩照为主,可以进一步提升疾病诊出率,保证患者可以获得及时的治疗,减少脑梗死的影响,维护患者的生命安全,适用于临床中。

【关键词】动脉硬化性脑梗死;颈部血管彩超诊断;诊出率

在临床的治疗过程中,经常会遇到一些难以控制的、快速进展的疾病,在疾病的早期阶段,因为原因不清楚,所以很难对疾病的进展进行有效的控制。所以,必须要快速地确定出与疾病发生有关的风险因素,才能采取有针对性的治疗措施,防止疾病的进一步发展,这对于后期的治疗以及保护神经功能都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脑梗塞患者一旦发生疾病进展,其病死率将明显升高。脑梗塞的发病机制至今仍不清楚,但主要病因有高血压,糖尿病,动脉狭窄,冠心病,感染等。颈动脉粥样硬化可作为脑梗死发生的一项重要风险因子,可作为缺血性脑卒中预后判断和评价的一个重要指标。通过彩超可以明确颈动脉的狭窄程度,以及斑块的类型和形态[1]。故本次实验以观察颈部血管彩超诊断动脉硬化性脑梗死的临床价值为例,对比同一时间的脑梗死患者和健康人员的应用效果,具体比较内容如下:

1 资料和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2021年8月-2023年3月中的39例动脉硬化脑梗死为脑出血患者作为实验组,选择同一时间的39例健康体检人员作为参照组,均接受颈部血管彩超诊断的方式。其中参照组男20例(51.28%),女19例(48.72%);年龄46-76岁,均值(61.34±5.46)岁;梗死病灶:左侧17例(43.59%)右侧、13例(33.33%)、双侧9例(23.08%)。实验组男21例(53.65%),女18例(46.15%);年龄45-75岁,均值(60.32±5.58)岁;梗死病灶:左侧16例(41.03%)右侧、14例(35.89%)、双侧9例(23.08%)。一般资料对比无统计学意义(P>0.05)。

纳入标准:(1)结合《第四届全国脑血管病会议的诊断标准》确诊的患者;(2)选择经过头颅MRI确诊为动脉硬化性脑梗死的患者;(3)选择临床资料齐全的患者与健康人员;(4)全部家属同意,自愿签订知情同意书的人员。

排除标准:(1)排除精神疾病的人员;(2)排除家属不同意,中途退出的人员;(3)排除依从性较低的人员;(4)排除临床资料存在问题的人员。

1.2 方法

为全部参与实验的人员进行颈部血管彩超诊断的方式,首先,选择适宜的彩色超声诊断仪,借助宽频变频的线阵探头开展操作。控制探头的频率在5.0-9.0MHZ。交给1名超声科医生开展检查,具体检查以下几方面:(1)检查患者的IMT(内中膜厚度),这是颈动脉粥样硬化出现的早期指征。(2)检查患者的颈动脉是否存在粥样硬化斑块。在存在之后,检查斑块的位置与回声强度等。(3)检查患者的管腔狭窄程度,分为4个等级。其中轻度是内径缩小在30%以内。中度是内径缩小在30%-69%之间。重度是内径缩小在70%-99%。此外,还有完全封闭等。

1.3 指标观察

1.3.1 观察患者的诊出率。

1.3.2 对比两组患者的IMT数值。

1.4 统计学分析

SPSS 19.0版本软件处理数据,变量资料以“t”计算,定性数据用x2核实,分别以(±s)与(%)表示,P<0.05为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诊出率对比

实验组较参照组的诊出率更高,对比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1:

表 1 疾病诊出率对比[n(%)]

组别

例数

斑块存在例数

斑块发生率

IMT增厚例数

IMT增厚例数发生率

参照组

39

35

35(89.74)

32

32(82.05)

实验组

39

0

0(0.00)

1

1(2.56)

x2

-

-

4.216

-

5.014

P

-

-

0.040

-

0.025

2.2IMT数值对比

实验组较参照组的IMT数值更高,对比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2:

表 2 IMT数值对比(±s)

组别

例数

IMT数值(mm)

参照组

39

0.33±0.11

实验组

39

1.44±0.32

t

-

20.486

P

-

0.000

3 讨论

脑梗死是一种高致残率、死亡率的心脑血管病,随年龄增长,其发生率也在逐渐升高。颈动脉硬化的主要病因是内膜损伤和粥样斑块,如果不及时处理,会迅速恶化,最终会发生脑血管管腔闭塞或者狭窄,进而导致脑部组织供血不足,最终导致缺血性坏死。动脉粥样硬化性脑梗死的可能性比较大,特别是老年人高血压高血脂的情况。大量研究显示,脑内供血不足,形成血栓,是导致动脉粥样硬化性脑梗死的重要原因,严重危害着患者的生命和健康。脑梗死的诊断方法有核磁共振、 CT、彩超等,而颈部血管彩超因其灵敏度高、可重复性好等优点,被广泛应用于动脉硬化性脑梗死的诊断

[2]

在脑梗死患者做颈动脉超声检查时,能够明确颅外段脑动脉的结构变化,早期发现粥样硬化斑块,观察其形态、大小和性质,能够更好地判断脑梗死灶的变化,获得血流信息。对于非梗死性脑血管疾病的患者,可以进行早期筛查,可以根据斑块和血流参数的改变来判断是否有脑梗死的风险,同时也可以方便反复检查[3]。因此,本文开始对颈部血管彩超诊断的应用效果进行比较,结果表明,研究组的疾病诊出率较高,并且可以清晰观察到患者的IMT数值增加,对比均有意义(P<0.05)。所以,当在为患者诊断的时候,应用该方式,可以进一步提高诊断准确率,保证患者可以获得及时的治疗,维护患者的生命安全。

综上所述,当动脉粥样硬化脑梗死患者接受临床诊断时,以颈动脉彩超诊断为主,可以提升疾病诊出率,明确斑块的位置与具体情况,为患者接受针对性治疗提供依据,更好地维护患者身心健康,因此,该诊断方式具备临床推广的价值。

参考文献

[1]郎朗. 颈部血管彩超诊断动脉硬化性脑梗死的临床效果评价[J]. 中国医疗器械信息,2022,28(23):90-92.

[2]易子塬. 颈部血管彩超对动脉硬化性脑梗死的临床价值[J].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21,15(14):31-33.

[3]李新. 颈部血管彩超诊断动脉硬化性脑梗死的临床价值[J]. 中国医疗器械信息,2020,26(15):77+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