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圈视角下的中小城市公共服务规划对策分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8-16
/ 3

生活圈视角下的中小城市公共服务规划对策分析

张秀兰

文山州国土空间规划设计院 云南 文山 663099

摘要:在城市化进程中,人们的生活水平不断提升,对公共服务设施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传统城市规划中,对公共服务设施配套不够重视,很多中小城市的公共服务建设水平较低,难以充分满足城市居民的生活需要。本文从生活圈视角,对中小城市公共服务规划对策进行了分析,以供参考。

关键词:生活圈;中小城市;公共服务规划;对策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持续推进,城市公共服务体系研究越来越丰富,但从研究情况看,城市公共服务体系研究中,大多集中在经济发达的一线城市,主要关注的是城市整体行政区域大生活圈的构建,存在忽视中小城市内部生活圈构建的情况。当前,中小城市发展速度不断加快,居民对公共服务的便利性和品质的需求不断增加,因此,需要加强中小城市公共服务规划研究,充分发挥中小城市公共服务功能作用,为城市居民提供更好的服务,才能促进中小城市更好的发展。

1、城市公共服务规划的重要性

当前,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包括政府职能转变及住房体制改革,城市人口数量剧增,城市交通拥堵、公共服务供需不平衡、人口老龄化等城市问题凸显,因此,营造全邻友好的生活居住环境成为城市发展建设中不容忽略的重要问题。通过对城市公共服务进行规划,尤其是做好社区公共服务规划,可以有效增强居民的获得感。在具体的规划中,还应按照分级配置、混合兼容的原则布局公共服务设施,充分考虑城市未来发展需要和服务需求,加强基础生活设施、社会保障、教育、医疗、交通及居住环境等设施建设,并要适度预留公共服务设施配套弹性,落实公共服务设施无障碍环境建设要求,保障老人、残疾人、儿童等各类人群需要,充分满足城市居民的生活多元化需求,为城市居民提供个性化的服务,才能有效改善城市居民因收入差距和发展差距导致的不平等感和相对剥夺感,有利于促进社会和谐发展。通过对城市居民的满意度进行调查,分析公共服务与居民生活满意度之间的关系,做好城市公共服务规划工作,保证基本社会保障、社区安全、文体服务等服务的有效落实,提高城市公共服务规划水平,可以有效提升城市居民生活满意度,进而促进城市更好的发展。

2、生活圈视角下中小城市公共服务规划特征

2.1空间均衡性

城市居民生活中,对公共服务有着很强的需求,而公共服务设施的空间分布对居民生活有着很大的影响,因此,公共服务规划中,需保证相应设施空间分布的均衡性。在生活服务规划中,并非强调设施分布的绝对均衡,而是要从生活圈视角出发,确保相关生活服务设施与总体布局、功能分区及人口密度相互匹配,保证不同社区居民都能便捷的获得大致相同的公共资源,才能充分发挥城市公共服务价值作用。关于城市公共服务规划的公平性测评中,可以采用洛伦兹曲线、基尼系数、公平性指数模型构建等方式。

2.2交通可达性

交通可达性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公共服务的服务能力,增强公共服务设施的交通可达性,降低抵达相应设施的交通成本,才能为城市居民提供更加便捷的服务。通过对世界诸多宜居城市进行分析,相应城市的生活圈“最后一公里”基本实现了步行可达的效果,有效提升了城市公共服务品质。同时,推动城市生活圈“最后一公里”步行可达,还能充分了解相应区域所缺乏的设施,确定哪些区域属于边缘区域,有利于进一步提升城市公共服务规划水平。

2.3质量差异性

传统城市公共服务规划中,一般会根据“千人指标”“人口规模”进行规划,主要是通过供给的角度开展公共服务规划工作,虽然能够有效改善城市公共服务设施供给情况,但相应服务质量存在较大的差异性。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城市建设越来越重视城市品质,城市居民更加追求高质量、高品质的服务,对公共服务质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逐步推动了城市公共服务规划的优化发展。针对公共服务质量差异性问题,可以通过大众点评、问卷调查等方式,搜集居民满意度,不断调整生活服务规划措施,优化公共服务设施布局,才能有效提升城市公共服务质量。

2.4社区管理与生活区的契合性

当前,社区管理与建设逐渐被下放到街道、居委会层面,居民对相应行政管理单元的管理能力越来越关注,相应街道、居委会等行政管理单元有效落实相应规划,才能更好的满足居民的生活需求。比如街道作为社区生活圈的基本单元,生活圈划分中,需要以用地规模、人口规模这两个指标,分析街道与生活圈规划的契合性,如果与划定标准不相符,需要对街道进行拆分和合并,减少管理问题,才能充分发挥相应生活圈公共服务设施作用。

3、生活圈视角下的中小城市公共服务规划对策

3.1坚持“以人为本”的理念

在新的发展时期,我国社会经济需要转型发展,社会发展建设越来越重视“以人为本”的理念。生活圈视角下的中小城市公共服务规划中,应改变传统的偏向于大拆大建和生产导向的发展模式,需要提升对居民生活空间建设的重视程度,按照生活圈概念,构建更加完善的公共服务体系,根据城市居民生活需求,合理规划生活服务设施,才能有效提升城市居民的获得感和幸福感。当前,城市人口数量不断增加,人口老龄化问题日益严重,因此,中小城市公共服务规划中,还应根据城市人口特点完善相应设施配套,坚持“以人为本”的理念,构建全龄友好型公共服务和无障碍环境,结合居民出行规律,进而形成居住街坊及5分钟生活圈居住区、10分钟生活圈居住区、15分钟生活圈居住区四个层级,对相应设施进行合理的规划,才能为社区居民提供更好的服务。

3.2从城市特征出发,确定生活圈尺度

传统城市公共服务规划中,主要以“千人指标”“服务半径”为依据,但在新的发展时期,传统的规划模式已经难以满足城市发展要求。当前,中小城市快速发展,通过对中小城市居民生活特点进行分析,很多中小城市居民有着空闲时间多、步行出行比例高、对距离敏感度低的特点,与大城市生活圈尺度有着显著的差异[1]。通过对国外发展经验进行研究,中小城市的服务设施有着较大的服务半径,比如日本东京都市圈市区和卫星城公共服务设施密度研究中,卫星城公共服务设施明显有着更大的服务半径。同时,公共服务设施服务半径的确定中,还应考虑人口密度情况,如果是新城、近郊区等人口密度较低地区,可以适当扩大相应设施的服务半径。

与大城市相比,中小城市人口规模和密度相对较低,公共服务设施的密度与服务能力也相对较低,很多大城市的公共服务设施日益完善,并呈现社区服务小区化的发展趋势,而很多中小城市的公共服务设施建设还处于发展阶段。因此,中小城市公共服务规划中,还需从城市特征出发,综合考虑公共服务设施配套成本、使用效率及居民对设施距离的接受程度,构建层级合理、生活便利、智能共享的城市生活圈,才能实现公共规服务供给优质、共享、均好,进而更好的满足居民日常生活需要。

3.3根据基层行政单元,合理划定生活圈边界

传统的中小城市公共服务规划中,由于城市经济发展水平较低,公共服务主要由政府部门供给,居民也更加依赖政府提供的公共服务。随着时代的发展,中小城市公共服务规划中,还应从生活圈视角,将公共服务设施划分为两类:一类由政府部门增加社区服务中心、社区医院、社区文化活动室等基本公共服务圈;另一类则由市场提供餐饮、超市等便民生活服务圈。充分利用市场力量,可以保障公共服务设施的有效实施。

关于政府提供的基本公共服务,还需根据基层行政单元,合理划定生活圈边界,明确政府与社区行政执行者的具体责任,加强相应行政单元区域内人口、环境状态和生活质量分析,提升公共服务水平。在生活圈边界确定中,需要充分考虑社区辖区范围大小和人口规模状况,如果辖区范围较大、人口较多,可以将其划分为多个生活圈,以提升公共服务规划的均衡性[2]。如果辖区较小、人口较少,可以与周边社区共建共享生活圈,利用城市公园郊野公园、林带、绿道等公共活动空间,综合配置健身、康乐、竞技等公共体育设施和文化设施,提高公共空间的复合利用程度,以提升相应公共服务设施的配置效率。

3.4完善公共服务设施配套

生活圈视角下中小城市公共服务规划中,需要按照国家标准要求,从地方实际情况出发,综合考虑城市居民的具体需求,不断完善公共服务设施,确保城市基础教育、医疗卫生、文化体育等基本公共服务设施配套的有效落实。根据《商务部等12部门关于推进城市一刻钟便民生活圈建设的意见》相关内容,中小城市公共规服务设施配套建设中,需要以“城市一刻钟便民生活圈”为目标,对公共服务设施配套进行合理的规划。比如老城区改造中,可以建设社区商业中心、便民服务中心、邻里社区等集聚形态;新城区建设中,要注意对临街式商业网点进行合理的布局,保障居民生活需要。同时,还可以鼓励社会资本参与,加强基础教育、医疗卫生、文化体育等设施建设,统筹区域各项资源,才能为居民提供更加便利的服务。

3.5建立多元化供给模式

随着中小城市的发展,城市人口数量不断增加,城市居民对公共服务提出了多元化的需求,因此,中小城市公共服务规划中,还应从居民实际需求出发,建立多元化供给模式,增强公共服务设施的丰富性。从实际情况看,任何单一的组织都难以充分满足城市居民的多元化需求,所能承担的公共服务设施建设责任相对有限,因此,需要建立多元化的供给模式,才能更好的满足城市居民的多元化需求。在多元化供给模式建立中,需要对公共服务对象、产品、运行机制等各种因素进行充分的考虑,确定城市居民所需服务类型,合理划分服务项目。相应服务类型主要有三类,包括有偿服务项目、无偿服务项目及抵偿服务项目。有偿服务项目是以市场为终结,面向社会全体人员,提供有偿的产品或服务。无偿服务项目与抵偿服务项目则是以市场、行政和志愿等三种机制为终结,为社会特殊人员提供产品或服务。

3.6加强新型城市基础设施建设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数字化、信息化、智能化城市成为城市发展的重要趋势,城市规划建设中,需要加大基础设施建设和改造,提升城市运行水平,才能为城市居民提供更好的服务。生活圈视角下中小城市公共服务规划中,可以充分利用智能技术,建设城市信息模型平台,推进智慧社区建设,促进智慧城市各项公共服务项目的智能联网,加强新型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城市公共服务设施的运行效率,才能为城市居民提供更高品质的服务。

4结语

中小城市的经济发展水平相对较低,与大城市居民的行为特征与公共服务需求等存在一定的差异,但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推进,中小城市居民对公共服务品质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生活圈视角下中小城市公共服务规划中,还需坚持“以人为本”的理念,从城市特征出发,对公共服务进行合理的规划,保证公共服务设施的均衡性,不断完善公共服务设施配套,才能为城市居民提供更完善、更精准、更高质量的公共服务。

参考文献

[1]邬晓霞,黄艳,高见.都市圈内中小城市功能提升对策研究[J].城市,2020(2):18-26.

[2]张昱,张若楠.生活圈视角下中小城市公共服务设施配置研究[J].山西农经,2020(2):107-1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