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风险管理的结构工程安全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8-16
/ 2

基于风险管理的结构工程安全研究

韩云龙

身份证号:130128198911251212

摘要:基于风险管理的结构工程安全研究,旨在探究科学有效的方法和策略来提高结构工程的可靠性和安全性。在安全风险识别与评价方法方面,采用事故分析法、文献研究法和专家咨询法等常用方法,以帮助准确识别潜在的安全风险因素,并采用层次分析法、模糊综合评价法和灰色关联度分析法等评价方法对风险进行定量或定性评估。在结构工程安全风险管理模型与策略方面,提出了建立管理模型的步骤和方法,并强调了可靠设计、监测与维护等措施对安全控制的重要性。同时,应急响应和风险转移也被认为是重要的管理策略。最后,展望未来发展趋势,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将推动智能化和数字化工具在安全风险管理中的应用,社会和法律法规对结构工程安全的关注也将不断提高。

关键词:风险管理;结构工程;安全

引言: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推进,结构工程安全问题日益凸显。结构工程安全是指在正常使用和地震等外力作用下,工程结构具备足够的强度、刚度和稳定性,以保持其预期的功能和完整性,在设计寿命内满足用户的需求。对于大型建筑物、桥梁、堤坝等工程结构来说,安全问题更是十分重要。因此,对结构工程的安全性进行深入的研究和探索势在必行。在国内外,结构工程安全研究已经形成了相对完善的理论体系和方法体系。然而,仍然存在一些问题亟待解决。基于风险管理的思想,提出相应的解决思路和方法,提高结构工程的可靠性和安全性,将有效保障人民生命财产的安全和社会的稳定发展。

1结构工程安全风险识别与评价方法

1.1安全风险识别方法

在结构工程领域,风险识别与评价是确保工程安全的重要环节。结构工程安全风险识别方法是针对工程中存在的潜在风险进行辨识和分析的过程。常用的方法包括事故分析法、文献研究法和专家咨询法等。事故分析法通过对历史事故案例进行统计和分析,以识别具有共性的风险因素和模式。文献研究法则依托于已有的相关文献和研究成果,通过系统性的文献回顾和分析,识别出可能存在的安全风险。而专家咨询法则是依托于专家的知识和经验,通过专家访谈、问卷调查等方式,获取专家意见,从而识别和评估潜在的安全风险。

1.2安全风险评价方法

结构工程安全风险评价方法则是对已经识别出的风险进行定量或定性的评价和排序。常用的方法有层次分析法、模糊综合评价法和灰色关联度分析法等。层次分析法通过建立层次结构模型,将风险因素划分为不同层次,在专家的权重评定下进行比较和评估。模糊综合评价法则运用模糊数学的理论和方法,将风险因素的评价结果用模糊数表示,并进行模糊综合计算。[1]灰色关联度分析法则是基于灰色系统理论,在分析高层建筑施工安全事故和参考大量文献资料的基础上,初步建立高层建筑施工安全风险因素集,采用灰色关联度分析对风险因素进行筛选。

1.3优缺点和使用范围总结

各种风险识别与评价方法各有优缺点和适用范围。事故分析法适用于获取历史经验教训,但可能无法涵盖所有潜在的风险因素。文献研究法可以全面搜集相关信息,但依赖于已有研究成果的质量和完整性。专家咨询法依赖于专家的主观判断,可能存在主观偏差。层次分析法可以定量评估风险,但需要准确的权重评定,且计算复杂度较高。模糊综合评价法可以处理不确定性信息,但对模糊数的选择和运算方法有一定的主观性。灰色关联度分析法具有简单易行的特点,但在处理相关性较强的风险因素时存在局限性。

2结构工程安全风险管理模型与策略

2.1管理模型建立

建立科学有效的管理模型和策略,可以有效降低风险,提高工程的安全性和可靠性。建立结构工程安全风险管理模型,首先需要进行风险识别和评估。通过对工程项目的各个环节进行全面的调查和分析,可以确定潜在的风险源和可能引发事故的因素。然后,将这些风险因素进行分类和排序,确定其对工程安全的影响程度和可能性。在建立模型过程中,还需要考虑不同风险因素之间的相互关系和作用机制。因为在实际工程中,多个因素往往同时存在并相互影响,一个因素的变化可能会引发连锁反应或者放大其他因素的影响。因此,需要使用系统动力学模型或结构方程模型等方法来分析和模拟这种复杂的动态变化过程。通过模型的建立和仿真,可以帮助决策者更好地了解系统内部的运行规律,提前预测事故可能发生的时机和影响程度。

2.2预防控制策略

基于模型分析的结果,决策者可以制定相应的风险管理策略。[2]预防控制是减少事故发生概率和影响的关键手段。在工程设计阶段,可以采用可靠的结构设计和材料选择,遵循相应的标准和规范;在施工和运营阶段,可以加强监测与检测,定期进行维护和维修,确保工程的安全性和可靠性。此外,应急响应是针对突发事件或事故而制定的紧急措施,包括事故应急预案的制定、紧急疏散和救援等。风险转移则是将部分风险通过购买保险等方式转嫁给其他相关方。

2.3调整改进策略

每个工程项目都具有其独特性,因此在实际应用中需要根据具体情况选择适用的模型和策略,并根据实际需要进行相应的调整和改进。为了确保安全风险管理的有效性和持续改进,需要进行监测和评估。监测可以通过实时数据采集和监测系统来获取工程运行状态和风险变化情况,及时发现异常并采取相应措施。评估则是定期对安全风险管理体系进行综合评价,包括模型的准确性和适应性、管理策略的有效性和可行性等方面。根据评估结果,可以进行必要的调整和优化,以不断完善安全风险管理体系。

3结构工程安全风险管理的发展趋势和前景展望

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结构工程安全风险管理将越来越依赖于智能化和数字化工具的应用。传感器、监测设备和数据分析技术的广泛应用,使得实时风险监测和预警成为可能。通过大数据分析和人工智能技术的运用,可以更准确地识别和评估风险,并实现自动化的风险管理决策。同时,虚拟现实和增强现实技术也有望在培训和模拟方面发挥重要作用,提高人员对风险应对能力的培养。

同时,结构工程安全风险管理也将受到社会和法律法规的更大关注。近年来,社会对于建筑工程安全的要求日益提高,政府也加强了对结构工程安全的监管力度。未来,结构工程安全风险管理需要更加充分地考虑社会需求和法律法规的要求,促进安全文化的建立和落实,加强与相关部门和机构的合作,形成全社会共同推动的安全管理体系。

4结束语

通过合理的风险识别与评价方法,可以及早识别出潜在的安全风险因素,从而采取相应的控制措施。建立科学有效的管理模型,有助于决策者更好地了解系统运行规律和预测事故可能性。展望未来,智能化和数字化工具将在安全风险管理中发挥更大作用。虚拟现实和增强现实技术的应用也将提供更好的培训和模拟平台。同时,社会和法律法规对结构工程安全的关注将不断提高,安全文化的建立和落实将成为重要任务。在不断完善方法和策略的基础上,我们期待结构工程安全风险管理能够不断发展,为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和社会稳定做出更大贡献。

参考文献:

[1] 崔立群. 基于结构方程模型的高层建筑施工安全风险评价研究 [D].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 2021.

[2]黄宏伟, 张东明. 长大隧道工程结构安全风险精细化感控研究进展[J]. 中国公路学报, 2020, 33(12): 46-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