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自由贸易试验区(福建)发展的现状与趋势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8-17
/ 3

中国自由贸易试验区(福建)发展的现状与趋势研究

陈,东

闽江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福建 福州 350108

摘 要: 福建自由贸易区是为了能够有效的对接“一带一路”倡议,探究对台工作发展模式,优化营商环境,实现多元化叠加共进而设置的专属经济区域。但是由于制度和模式的局限,目前的福建自由贸易区仍然存在非制度与创新方面的不足,无法有效的落实中央提出的系统性战略规划,需要结合实际情况,因地制宜,进一步探究新型结构,实现层次优化,赋予更大的改革自主权。本文主要对福建自由贸易区的现状以及未来的发展趋势进行阐述,以期能够为深度对接“一带一路”等国家宏观经济目标提供一定的借鉴,同时,为其他自由贸易区的发展提供参考思路。

关键词:自由贸易区;福建省;发展与创新;趋势分析

基金项目:本文为2022年福州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重点调研课题研究成果。

党的十九大以来,党中央、国务院开始致力于新型对外开放规划布局,大力推进自由贸易区的建设。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二届人大四次会议当中明确指出,自由贸易试验区是推进国家经济发展的有益尝试,各地区需要不断的加创新力度,彻底解决现阶段存在的动力源问题。以福建自由贸易区为代表的地区,开始转变思路,探索新的机制体制改革,取得了较为显著的效果。但是,在逆全球化新冠肺炎疫情贸易保护主义等外部冲击下,在发展、协同、共进、共赢等方面,仍然存在诸多的问题[1]。在未来,需要进一步完善与国际对接任务,实现立体化发展。

一、福建自由贸易区的发展现状

(一)制度现状

2014年,福建自由贸易区正式成立,其致力于打破制度性障碍,实现有效创新。采取了系列有效的措施。

首先,福建自由贸易区以对接“一带一路”为核心,形成了系列创新机制。福建是“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核心区域,国家以及地方政府,利用这一优势,开始陆续推动制度性变革。一是从金融领域,不断的加大与“一带一路”周边沿线国家的互动与交流,鼓励福建本地的企业,不断的向外拓展,加大跨境贸易。并鼓励可以针对自由贸易区的需求,实现人民币的跨境使用。二是通过完善“负面清单+准入前国民待遇”管理制度,通过直接登记的形式,将“负面清单”以外的外资企业,纳入到合作当中。三是加强与“一带一路”周边国家以及沿线地区的互联互通,实现基础设施相互投资,AEO相互认证。四是加强物联网、跨境电商、整车进口等新领域的合作,同时,打造技术、资金、项目等网格化平台。

其次,福建自由贸易区积极推动针对中国台湾地区的经贸合作,通过企业、文化交流,实现大陆与台湾的共荣共进。签订了《两岸货物贸易协定》、《两岸服务贸易协定》等相关的文件。试点台资企业资本项目管理便利化,并建立了新台币结算中心[2]。此外,自贸区内支持融资信贷业务,允许台湾企业进行信用查询。并着手推进“台资板”金融平台设置。并在2020年,成立了金圆统一证券。在物流方面,建立了专门的两岸冷链物流示范区,重视两岸中小企业、中低收入者的利益,积极邀请台湾同胞在内地就业。

第三,福建自贸区致力于营商环境制度的改革,成立七年来,采取了系列创新措施。一是推进商事登记制度,从企业设置到注销,形成全链条改革。积极落实“三证合一、一照一码”的企业注册手续,鼓励企业在福建地区投资。二是对现有的招商项目竣工审批手续进行进一步的简化,从1166项减少到26项,并针对项目办理流程问题,进行有机整合。三是形成金融监管新模式,促进海关、海事部门“一线放开”,做好信息共享、联动执法和功能协调。同时,最大限度的降低从通关的效率和成本。建立信用风险分类监管机制。四是通过各种方式,引入国内外人才,增设双创产业园,吸引电子信息、智能制造等行业的人才入驻。

福建自由贸易区积极的致力于多区叠加制度改革,以“一带一路”为核心,形成“闽台深度融合自贸区”“、“绿色发展自贸区”等特殊功能载体的多重耦合。具体而言,一是建立产业导向和项目导向的资源配置模式,将各个特殊功能区的资金、产业链、政策等基本要素,实现打包处理。二是根据各个片区的特点,因时制宜,依托资源特色,形成独立的发展形态。比如福建片区主要是高端制造产业、科研产业和绿色产业;平潭片区主要是现代服务业、健康产业;厦门片区主要是绿色产业、金融产业和高端服务业。三是利用海上丝绸之路的优势,将三个片区的信息实现共享,建立通用产业链。推进与周边国家的技术合作、生态合作、金融合作、业务合作、生产合作等。

(二)产业现状

2015年,国务院颁布《中国(福建)自由贸易试验区产业发展规划》(以下简称“规划”),就福建自贸区未来的业务发展情况给予了阐述,并形成了新的思路和模式。《规划》从“海上丝绸之路”的特色规划出发,论证了基于互联网+和中国制造2025的多元产业集群战略。并规定了福建自贸区未来发展的七大产业。包括:现代金融、现代物流、现代旅游、现代航运、商贸服务、高端制造以及金融服务

[3]。同时,要求各个片区协同共进,构筑不同的功能产业。

厦门片区立足于大陆与台湾贸易核心区域的建设以及东南亚国际港口的打造,着重发展现代服务产业以及金融等新兴产业。福州片区充分的发挥省会城市的优势,着重建设技术开发区和保税港区,以制造业为基础,推进智能制造的发展。并作为海上丝绸之路的贸易合作示范区,成为强化多元互动的平台基地。平潭片区主要是基于现代服务业的框架,形成对外贸易集聚,与其他两个片区相辅相成。

(三)管理现状

为了深入的落实自贸区的管理服务,国家以及地方层面,都建立了较为完善的管理制度。

首先,在外汇管理方面,从2018年7月开始,陆续对福建片区以及平潭片区进行便利化试点改造。2019年,将便利化试点拓展到所有的台资企业,2020年,全面深化贸易自由、投资自由、人员自由以及物流自由,保证各类资源以及数据安全的稳定持续,实现管理的层次化、规范化、系统化和科学化。同时,支持大型跨国企业的市场深耕,加快走出去布局,积极主动的了解企业的困难以及需求,坚持“一企一策”、靠前服务,便利企业跨境业务办理。规范和提升境内银行对NRA账户主体的金融服务[4],优化跨国公司资金运营政策框架,降低跨境交易成本,更好地支持中国企业维护和拓展全球产业链、供应链,深度参与国内国际双循环。此外,加大对企业跨境收支、汇率避险的面对面辅导力度。针对“海上丝绸之路”沿线国家存在的外汇管制问题、金融衍生品避险问题以及汇率波动问题,由各大银行和金融机构,及时的向企业进行通报。并逐渐建立人民币结算为主导的外汇管理体系。在个人外汇管理上,优化涉侨个人外汇政策执行和业务办理,加强政汇协作和部门协作,主动服务引侨工作。

其次,在业务管理方面,大力支持跨国企业的发展,积极推动福建民营企业走出去,针对企业融资难、融资贵等问题,通过与各国部门的合作,提供金融贷款。加大金融机构外部信息的管理,全面支持贸易新业态健康发展。建立了“市场采购+跨境电商”模式,实现了“市场采购+跨境电商”相结合的新业态,建立和完善对“市场采购+跨境电商”贸易方式的管理机制[5]

第三,在联动管理方面,以福建省金融办公室作为主要的协调部门,要求各级地方政府、企业以及社会组织,定期参与联席会议,倡议政策,研究自贸区中经常出现的交流沟通难以。以政府信息交流平台的共享为主导,规范政策法规、操作流程,并及时的做好信息服务的处理,实现“互动式共享”[6]。积极的争取与亚投行、丝绸之路基金会等合作,形成于产业园区的金融交流机制,做好风险控制。参与推动贸易区与周边国家的招商引资工作,支持外商投资企业借用外债。

第四,在风险管理方面,加强对跨境金融风险和异常资金流动的监测和应对。从实际出发,构筑风险指标体系,利用大数据以及智慧网络,对指标风险进行定期的评估和预警,制备金融风险源。并向金融机构和企业通告。推进各个部门的配合,对沿线国家和地区贸易当中的跨境收支问题,进行监督。严厉打击利用自贸区进行洗钱以及恐怖融资等获得。完善风险补偿机制,由金融部门联合政府和企业共同出资,建立风险补偿资金池,为本地积极走出去的企业,提供风险补偿[7]。此外,自贸区还成立了担保公司,为企业资金的补充提供了更为便捷的途径,制定了有效的担保模式。

二、福建自贸区的发展成效和主要问题

(一)发展成效

首先,在具体数据方面,福建自贸区挂牌以来,前后推出了480项有利于打破贸易壁垒,实现自由交易的措施,其中196项是全国首创。截至2020年12月,自贸区内企业新增数量累计达到11.11万,钟小企业注册资本达到2.4万亿。在外资吸引方面,实际利用金额达到34.7亿元,年均增长率为8%以上,并不断的突破。在2020年全年,福建省利用外资总金额与2019年相比,提升10%以上,数据也逼近500亿。

其次,在潜在价值方面,根据叶宁等相关学者基于改进熵值法的估测,福建自贸区的建设,使得整合福建省从人才机制、创新投入、市场开发和区域交流四个方面得到显著的提升。刘杨等人基于双重差分法,对外商直接投资、要素价格水平、出口等情况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自贸区的建立,有效的提升了福建省外资的利益水平。郑水珠等从金融发展的角度,论证了福建自贸区的金融自由度问题,认为自贸区的建立,保证了自贸区的有序发展。关琰珠等从数据、监管、制度创新、立法、智慧化建设等角度,分析了自贸区发展的成效,其所建立的各个指标要素指数平均提升水平在30%以上。

(二)存在问题

福建自贸区的发展虽然取得了较为显著的成果,但是仍然也具有一定的问题。具体表现在三个方面:

第一是制度方面,福建自贸区的系统集成改革优待进一步优化,不同自贸区片区的制度推进程度差异巨大,未完全做到多规合一。商品通关时间较长,行政审批还存在多头检验,“放管服”改革有待深化,证照分离改革试点有待升级[8]。此外,政商关系制度方面,懒政现行仍然突出,很多的审批手续虽然得到简化,但是无法满足企业创业和对外贸易的忏,审批时间长,仍然是一个突出的问题。法律制度方面,对于中企业的保护意识不强,导致缺乏市场竞争力,企业垄断仍然盛行。尤其是数字型、科技型企业发展缓慢。

第二是产业方面,产业类型不完善,相关的产业内容趋向于服务业和信息业,对于影响国民经济命脉的高端制造业重视程度不足。自贸区内的科技型企业的数量较低,且发展不稳定。此外,也并未依托福建的地理优势,对远洋渔业进行网格化、数字化升级改造。

第三,管理方面,无论是管理模式、管理方法还是管理效果,福建自贸区都并未建立完全的基于各级部门高效联动的机制[9],在监管、法律法规的制定、人才的吸引等方面问题突出。

三、福建自贸区的未来发展趋势分析

结合目前的现状,对福建自贸区未来的发展趋势进行分析,具体如下:

首先,将会逐渐突出制度创新集成,在现有的基础上,形成更多的具有标杆性的高质量成果。以对标国际最高标准为核心,强化系统化、规范化、体系化,提升制度的结构化质量。探索自由开放的投资管理模式,实现技术、人才、资本、数据等要素的融通,保证更迅速的流动。各个部门、区域、领域也会实现协同同一,形成新的产业集群。目前针对国家贸易单一窗口制度,会逐渐得到改善,企业服务项目的信息化、链条化将会形成[10]。三大片区也将进一步形成共同管理机制,更多的税收政策、人才政策、资源政策、交流政策都会得到共享。

其次,将会逐渐突出政府职能的转变。现阶段的福建自贸区仍然处于初级发展阶段,政府的干预力度较大,无法满足未来发展的需求。从自贸区的未来趋势看,将会实现三个方面的转变:第一,政府将会进一步放宽对市场的干预,并以大部制改革和新公共管理理论为基础,简政放权。第二,“证照分离”改革将会得到落实,互联网+政府服务会逐渐替代现阶段的人工服务为主导的审批模式,网上全流程办理,将得到规范和大规模的应用。政府服务的质量会得到进一步的提升,无论是司法、公共法律红寺湖涉外法务等全链化的服务生态圈会形成。第三,政府将会从理论和实践出发,结合相关的经验,推动人才培训、合作交流、政府孵化等现代性职能的改革。不断的吸引外部高端人才,完善评价机制,形成良好的互动。

第三,将会进一步突出两岸的融合,充分的发挥现阶段示范区的功能引导作用,形成台商与本地企业或者是个人创业、就业、实习、生活的同等化。在文娱产业、旅游产业、生物医药、基础设施、医疗产业、制造产业等方面,会不断的放宽准入政策,依托台湾与福建地区各自的优势,形成产业基地。在农业方面,农渔产品交易中心以及中药材交易中心等针对不同产品的规模性交易场所将会形成。逐渐做好与长三角、粤港澳大湾区的对接。在国际贸易规则方面,会借鉴国家最为先进的禁烟,在主动对接RCEP、CPTPP等,完善投资服务联盟。打造覆盖日韩、东南亚等周边地区的海上交通网络。深化“智慧港口”建设,应用人工智能、5G、区块链等高新技术,推进港口改造升级,建成港口物流全智能新体系。

总结

福建自由贸易试验区的设立是顺应经济全球化的需要,是国家进一步深化改革开放的重要举措,是驱动福建、经济增长的新要素,也是为了更好地服务于“海西经济区”、“中国制造2025”以及“一带一路”核心区、平潭综合试验区、福州新区建设,是坚持“3820”战略工程思想精髓,加快建设现代化国际城市等国家重大战略。福建自贸区是我国发展较好的自贸区之一,其采取的系列措施,对于我国其他地区自贸区的发展起到了较为良好的引导作用。本文对其发展现状和未来的发展趋势进行了较为系统的分析。结合相关的文献,基于问题角度进行了论证,具有较强的现实意义。

参考文献:

[1]叶李伟,夏又清.福建自贸区跨境金融开放新政实施成效、问题与对策分析[J].发展研究,2021(01):74-78.

[2]江剑敏,曾金梅.基于文献计量方法的闽台经贸合作研究进展[J].海峡科技与产业,2021,34(03):4-9.

[3]叶宁,罗兰芳.自贸区创新驱动发展质量评价——基于福建省的实证研究[J].电子科技大学学报(社科版),2020,22(06):64-75.

[4]孙英杰,林春,康宽.自贸区建设对经济“三驾马车”影响的实证检验[J].统计与决策,2020,36(23):70-72.

[5]郑会青.福建自贸区贸易便利化水平对两岸贸易的影响[J].产业与科技论坛,2020,19(22):62-64.

[6]陈珊.福建自贸区与国际物流业协同发展研究[J].市场周刊,2020,33(11):51-53.

[7]陈禺,胡慧芳.福建自贸试验区协作性公共管理机制构建研究[J].福建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20(05):74-77.

[8]徐明强,董大海.中国自贸区营商环境的构成维度及影响因素研究[J].管理案例研究与评论,2020,13(04):460-475.

[9]陈春玲,谢琼.自由贸易港中心性评价指标体系构建研究——以福州自贸区为例[J].宁波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2020,33(04):98-105+132.

[10]陈蓉,吴凤娇.福建自贸试验区对台产业合作成效与挑战分析[J].闽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0,34(02):24-28+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