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供给侧改革的关键、难点与方向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8-17
/ 2

农业供给侧改革的关键、难点与方向

刘长有

锦州市太和区新民街道办事处

摘要:结合实际情况来看,在当前社会我国农产品整体产量较高,且与物质、人工以及土地等多个方面之间成正比状态,进而一同构建起了农业供给侧的基本特征。随着农业生产成本的不断增加,农民群众的收入增长活力逐渐降低,这时,由于生产者补贴政策的实施,使得农产品价值出现了倒挂等现象,从而大幅提升了农产品的库存量。基于此,本文针对农业供给侧改革的关键、难点与方向展开深入分析,望能够对相关工作的开展起到一定的帮助。

关键词:农业供给侧;关键;难点与方向

针对农业供给侧改革进行综合分析则能够得知,其改革重点在于降成本、去库存、补短板等多个方面。在当前社会,农产品供给库存的存在主要是由于农产品生产成本不断增加所导致,农产品生产成本的增加直接影响了农民开展农业生产活动的活力,这使得政府部门通常会借助农业补贴政策的实施激发农民生产活动,而农业补贴政策的实施则会在一定程度上提升农产品的市场价格,最终导致农产品进口量得以不断提升,国内农产品库存量也将因此得以增加。由此可见,农业供给侧改革工作的开展尤为重要。相关部门需做好改革观念、难点与方向的探索工作,从而在有效推动农业供给侧改革的同时,实现良好的改革目标。

一、农业供给侧改革的关键

现阶段,农业供给侧改革的关键在于农业成本过高。结合实际情况来看,引发农业成本高的因素较为多元化,其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规模缺乏经济性导致的高成本。由于农业生产规模相对较小,使得农户在开展农业经营活动时往往存在较高的成本支出,且盈利相对较低。总的来说,规模小且过于分散属于引发农业高成本问题的主要因素。在长期农业改革工作中,我国农业生产格局仍未能够得到有效改善,部分地区农业生产模式依旧呈现出较为明显的分散性;2、劳动力转移大幅提升了农业人工成本。随着农村居民外出务工的数量得以不断增加,使得从事农业生产活动的劳动力越来越少。以往农村地区农业生产活动通常以换工的方式进行,但现在农民对于酬劳的要求通常为日结[1]

二、农业供给侧改革的难点

农业供给侧改革的难点在于土地成本问题。在当前社会,农业分工的深化从本质上降低了农业生产活动对于物质成本的需求,但是,由于农业生产性服务市场规模给农业分工带来了较为直接的影响,使得农业生产阶段的土地成本问题愈发明显。其具体表现如下:1、禀赋效应问题。土地产权方面呈现出的特性与土地成本之间存在较为紧密的联系性。这是因为,土地不仅属于农民所掌握的主要生产资料,其还能够给农民群众带来相应的社会保障,这农民所掌握的土地本质上指的就是将土地以平均划分的方式土地使用权赋予到农民群众手中,在此过程中,农业生产用地逐渐成了农民所具有的且不可替代的财产。农业生产用地的实际经营权在流转时需以农户自身对于土地的承包权为基础,因此需通过提升土地承包关系的稳定性来为农户产权身份的强化提供保障[2]。在此背景下,农地的确权极易导致农户产生自身土地价值高于他人土地价值的错误想法,这便是“禀赋效应”。此外,农户在土地禀赋效应方面还呈现出十分明显的对象依赖性特征,这使得农业生产用地的流转并非属于单纯的要素市场,其应被称为具有身份特征的情感市场;2、关系型交易与“空合约”问题。在农业生产用地的流转方面,由于禀赋效应及差序格局的影响,使得土地流转市场若想得到发展,那么便需针对乡村社会中人地关系存在的特殊性质展开深入分析,并着重强化农业生产用地流转交易过程中的规范性与契约性。在此背景下,如若未能够针对人地关系中存在的特殊性质进行明确,那么土地的流转便难以顺应农户的意愿,同样未能够做好流转交易规范性与契约性的提升工作则极易导致部分存在良好经营能力的主体难以参与到农业生产活动中去,从而使得我国农业生产活动呈现出的小规模、分散性格局无法得到改善,农民群众也将因此无法从土地中获得相应的收益。此外,由于农业流转合约主要为关系型合约,且合约内容通常缺乏完善性,致使土地流转中的合约往往并不具备实际价值。

三、农业供给侧改革的方向

在农业供给侧改革工作中,其基本思路为如何以家庭经营为基础推进农业规范化生产,并借此构建现代化农业结构体系。为此,相关部门需将以下几点工作的开展重点关注起来,从而为农业供给侧改革方向的明确与改革目标的实现提供充分保障。1、强化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力度。农业基础设施属于农业生产活动中需要应用到的主要物质,其主要涉及着生产资料、农产品生产及流通等多个方面。在当前社会,如若农业基础设施缺乏完善性,那么农业生产活动的开展目标便无法得到实现,我国农业产业整体的现代化发展效率也将因此遭受较为直接的影响。由此可见,农业供给侧改革离不开农业基础设施的支持,若想实现改革目标便需不断强化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力度,从而通过完善的农业基础设施为农业供给侧改革的有序落实提供充分的保障;2、提升农业科技支撑力。在此过程中,相关部门需做好农业科技创新机制的完善工作能够,并借此构建起相应的产学研一体化农业发展体系,从而在有效提升农业生产科技水平的同时,推动农业产业的转型与发展。其次,全面贯彻以人为本的良好理念,并加大农业生产中科技型人才引入力度,进而为农业供给侧改革工作的落实奠定坚实的基层农业科技服务体系,最终为农业供给侧改革注入更为充沛的力量;3、充分发挥农业的多功能性。农业本身蕴含着经济、社会以及政治文化等众多内容,这使得农业产业具有较为多元化的功能性。在农业发展过程中,其各功能之间存在十分紧密的联系性,且一同构建的一个统一的整体,为此,在农业供给侧改革阶段,需通过针对农业产业具备的各个功能性进行综合分析,并确保其功能性能够得到充分发挥,从而达到推动农业供给侧改革效率的良好目标

[3]

四、结语

综上所述,在我国农业产业发展过程中,若想针对农业供给侧进行有效改革,那么便需以经济规律及自然规律为基础,针对农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制约因素等展开深入分析,从而在充分发挥农业经营者主体作用的同时,强化农业供给侧改革力度,最终为我国农业产业现代化发展目标的实现提供充分保障。

参考文献:

[1].“稳猪价”背后的农业供给侧改革:“缺供”成猪价上涨关键[J].北方牧业,2019(24):11-13.

[2]孙鹏. 农业供给侧改革背景下我国农业上市企业竞争力评价研究[D].武汉轻工大学,2019.

[3]赵长霞.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关键、难点与方向研究[J].乡村科技,2018(19):25-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