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鼢鼠的生活习性及防治方法简论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8-17
/ 1

中华鼢鼠的生活习性及防治方法简论

刘志山

和林格尔县林业和草原保护中心  011500

中华鼢鼠,仓鼠科啮齿目动物,主要分布于内蒙古、甘肃、青海、山西等西北省份,在我们当地别称瞎老。

中华鼢鼠终年生活在地下通道,怕光、怕声、怕风,有自然封洞性。不冬眠,昼夜活动,以植物地下茎和根块为食,喜欢栖于土层深厚、土质松软的荒山缓坡及乔木林下缘的疏林灌丛、草原地、高山灌丛。

中华鼢鼠前足及前爪较细短,头宽扁,鼻端平钝,四肢较短、尾短。背部带有明显的锈红色。额部中央有一大小不等,形状不规则的白斑点,有一对发达的门牙露于唇外,耳朵退化藏于毛下,视觉退化,眼睛很小。听觉、嗅觉灵敏。

3d82da60f8d28abc78086906b58aadb

一、危害特点

中华鼢鼠在西北地区主要活动于山地、粮田和草地,喜欢在土壤疏松而且食物比较丰富的地段栖息,取食植物块茎、块根。但因季节不同,取食地点也随之变化,春、秋季为重点取食期。危害松树根系主要在春季和秋季,这时地面作物已收获,没有可食的农作物根茎,所以蚕食松树的根系,特别在秋季9~10月,开始准备越冬食物,危害加重,活动频繁,常把松树根系一次性啃食干净,造成整棵松树死亡。因此,中华鼢鼠具有危害大、生活隐秘,难防治的特点。

二、生活习性

中华鼢鼠终年生活在地下通道,当它的洞道被破坏后,就必然要推土封洞,将洞口堵死,然后另挖一条通道与其它洞道衔接起来。

中华鼢鼠的洞道结构复杂,地面无洞口、通常由洞道和老巢组成。洞道又分为常用洞、取食洞和朝天洞。常用洞一般距地面约20厘米左右,与地面平行,比较固定,弯曲多支。取食洞较浅,距地表约10厘米左右,通常用于取食草根、农作物等植物根茎。从常用洞通向地面,在地面形成土丘是寻找中华鼢鼠栖息地的唯一办法,朝天洞是指由常用洞向下通到老巢的较垂直或倾斜的通道。老巢常位于洞内较干燥处,距地面深一米左右,有时可深达两米左右。

17b666e06e8530ff00a8cd371226cce

三、防治方法

中华鼢鼠防治的重点是鉴别洞道及方向,鼠洞纵横交错,新旧混杂,识别比较困难。根据在日常的防治中观察和实践,凡是中华鼢鼠活动的区域,地面存在许多土丘,再根据土丘的新旧程度判定鼢鼠活动情况。从比较新鲜的土丘切开洞道纵剖面,就是常用洞,洞道比较光滑,并可仔细观察到鼢鼠的足迹,即视为有效洞道,随之可采取以下防治措施。

1、人工地箭捕打

人工地箭捕打是广大劳动人民在长期实践中创造出的一 种经济实用的简单器械捕打法。具有使用方法简单,制作容易,便于学习,利于用就地取材等特点。捕打时,地箭必须安放在较直的常用洞口,洞口要切齐,洞顶的地表要铲平,地箭最好安放两支,这个样命中率高,需要注意的是箭头不要露于洞中,要保证地箭射下之后,击中要害。

d3368d51a4805dccf30d5c81d56d1cc

2、灌水法

首先确定有效洞道,在水源充足和安全情况允许的条件下,向鼠洞持续灌水,连灌水连观察,直至将鼢鼠灌出洞外并进行抹杀,这一方法简单易行,关键要确定有效洞口,并保证安全。

3、毒饵诱杀法

将鼢鼠喜欢食用的大葱、马铃薯等切成碎沫,在1千克饵料中拌入溴敌隆30~40克做成毒饵,投药时,可用插洞投饵法。其方法是:用一根向日葵杆,削去其半面及内瓤,将毒饵放入凹槽内,然后切开有效的鼢鼠洞口中,将其伸入扣下毒饵,然后定时观察鼢鼠的取食情况。

4、药剂防治法

在中华鼢鼠的有效洞口约30厘米处,投入鼢鼠灵或克鼠星5粒左右,封洞口,隔段时间切开洞口,观察取食情况和防治效果。

5、药剂熏杀法

挖开中华鼢鼠的有效洞口中,放入磷化铝两片封洞。磷化铝遇空气湿度会分解产生剧毒气体磷化氰,熏杀鼢鼠。使用此法要注意保管好磷化铝,以避免人畜中毒。

以上所述是本地区防治中华鼢鼠的较常用的方法,但本人认为人工地箭捕打中华鼢鼠相比较化学防治等措施来看,既环保,又便于就地取材,不失为防治中国鼢鼠的最佳途径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