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元市利州区大东英才学校
摘要:在核心素养视域下,初中地理如何更有效地创新教学模式、提升工作质量,是该学科的教育工作者都需要思考和实践的课题。笔者从初中地理课堂教学现状出发,分析这一学科进行课堂教学优化的必要性,并据此提出了相应的优化实施策略。
关键词:核心素养;初中地理;改革
一、核心素养视域下初中地理课堂教学现状
在核心素养视域下,初中阶段的教育教学活动应进一步明确学生在课堂上的主体地位,教师通过充分发挥自身的引导作用,对学生进行全方位的教育,让学生在学习课本知识的过程中,对地理学科产生浓厚兴趣,形成积极参与、主动思考的学习意识。但是,通过对实际教学情况的分析,笔者发现目前的初中地理课堂教学仍然存在以下问题:
(一)教学评价模式太单一
教学评价对课程的日常教学有着重要的导向作用。依照新课标(即2022年版《义务教育地理课程标准》)中对学生学科核心素养的培育要求,地理学科的教学评价应当注重多元化,既包含贯穿整个教学过程的过程性评价,也包括阶段性的学业水平考试。然而,笔者通过对实际教学情况的分析发现,当前初中地理的评价模式仍更多地局限在学业水平考试上,由此导致初中地理课堂教学仍然重知识教育、轻能力培养,教学内容以备考为目的,以课本上的书面知识为核心,仅根据教学大纲要求开展教学活动,显然限制了学生地理综合素养的培育。
(二)课堂教学与生活实际相脱离
义务教育阶段的地理课程,其目的是引导学生学习对生活有用、对终身发展有益的地理知识,其课程内容是具有时代性和生活性的。地理学科的课堂教学应当将学习内容与生活实际联系在一起,鼓励学生开展相应的实践活动,开展自主探究式学习,逐步探索更加深入和全面的学科内容。而在实际的课堂教学活动中,课程内容却浮于浅表,教师更重视基础知识教学,很少将教学内容与生活实践结合在一起,并不能满足培育学生学科核心素养的教学要求。
(三)学生主体地位受忽视
在义务教育阶段的教学活动中,学生始终是学习的主体。而笔者在日常教学中发现,部分教师虽然认识到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但在实际的教学活动中,并不能充分满足学生能力发展的实际需求,导致学生缺乏学习的好奇心和积极性,无法主动融入课堂教学的具体环节中,最终影响教学效果。
(四)课堂教学方式缺创新
地理是一门兼具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属性的学科,这就要求教师在传授学科基础知识的同时,还要注重培养、发展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课堂教学方式也应据此进行创新设计,增加诸如小组合作学习、问题探究学习、信息化教学等手段,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增加学习兴趣,提升核心素养。但在实际的课堂教学中,部分教育工作者并没有认识到创新教学方法的重要性,认为基础知识教学才是重点,课堂上缺乏对实践教学资源的利用,缺少教学情境的设计,传统单一的教学手段虽有其优势,但并不能满足当下培养学生综合能力的教学需求,致使课堂教学无法达到理想的育人效果。
二、核心素养视域下初中地理教学改革实施对策
(一)基于学科特点,落实新课标要求
地理学科是一门研究人类生存环境、关注人类活动与地理环境关系并进行可持续发展教育的学科。通过这一学科的学习,学生应了解到更多地理知识,掌握更多学习方法,形成地理实践能力。因此,在初中地理教学活动中,为了提升学生的学习效果,教师应深入了解、把握新课标要求,结合地理学科的特点,将其扎实落实到课程设计、课堂教学中,切实提升教育工作质量,让学生的学科综合素养在学习实践中得到充分发展。
例如,通过对新课标的分析,教师认识到这一学科要求学生对人口、资源、环境、社会四方面协调发展的必要性和优越性有明确认知,进而在学习期间形成人地协调、可持续发展的正确价值观念。那么,在教学活动中,教师就要将其作为课程主旨,一以贯之地落实在课堂教学的方方面面。教师可以在进行全球地理、区域地理的基础知识教授时,引导学生不断加深认识,使学生看到地球环境在宇宙中的唯一性,认识到地球上的区域环境既丰富多样,又相互紧密联系的特点,从中获得应当守护人类唯一家园的深刻感悟;教师还可以通过创建实践学习,培养学生应对全球和区域人口、资源、环境与发展问题的能力,既建立学生看待问题的全球视野和责任意识,又使学生看到自然地理和社会文化的差异性,从而树立自然与人类一体、人类命运一体的价值观念,为学生最终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念奠定坚实基础。
(二)立足生活实际,开展课堂教学
地理实践能力是初中地理课程培养学生学科综合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地理课堂教学的重点。在教学活动中,教师可以根据不同的生活情境和学生的生活经验,设计适宜学生操作的实践性学习活动,将实际生活与课本知识结合在一起,以此拓展学生的知识面,让学生在实践中获得成就感与自信心,逐渐形成运用抽象的地理知识解决现实世界问题的能力,为学生学科综合素养的发展奠定良好基础。
以“土地资源”一课为例。这一课要求学生了解我国土地资源的利用类型与基本特点,掌握我国土地资源分布存在差异的原因,并在学习的过程中形成合理用地、保护土地的资源观念。在教学活动开始前,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呈现我国的山地林区、草原牧区、平原耕作区、城市的景观图和视频,让学生直观了解不同区域的自然环境与条件,并进一步看到不同区域土地资源的不同利用方法。为了让学生对土地资源利用产生更加清晰的认识,教师还可以将学校作为素材,引导学生结合课本知识,分析学校内部土地资源的利用情况,并说出自己对土地利用的认识,思考如果想提升土地资源的利用率,我们可以从哪些方面入手。通过引入学生熟悉的生活场景中的内容,能够有效帮助学生建立学科知识和现实世界的紧密联系,让学生产生探究学习的欲望,并在一步步解答疑惑、加深认识的学习过程中获得更多乐趣,无形中既提升了课堂教学效果,又能够促进学生形成人地协调的价值观念。
(三)突出学生主体地位,鼓励学生自主探究
初中地理课程是以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为宗旨的,倡导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方式,因此,教师在进行地理课堂教学实践期间,要转变传统的以教师为主体的教学模式,充分践行以学生为本的理念,借助个性化、有针对性的教学活动,在凸显学生主体地位的同时,使得学生对自身学习程度、能力发展、学习需求等方面有更明确认知,有利于教师教学效率和学生学习质量的提高。
(四)创新课堂教学方法,培育学生核心素养
在初中地理课堂教学活动中,教师需要转变传统的教学模式,借助丰富多样的教学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使其在产生良好学习体验的同时,增加学习自信,从而促使课堂教学效率的提高,学生核心素养的增强。
三、结语
在核心素养视域下,初中地理课堂教学应满足时代发展的要求,提升学科教学质量,为学生正确价值观的树立和综合素质的提高打下坚实基础。在课堂教学活动中,教师应落实新课标要求,立足生活实际,凸显学生主体地位,使学生在创新、多元的教学模式下,以更加积极主动的态度,不断获取学科知识、掌握学习方法、锻炼实践能力,进而使学生学科综合素养得到充分发展,使学校地理课堂教学水平迈上新的台阶。
参考文献
[1] 满建利,庄丙武.初中地理德育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实施:以“中国传统文化”为例[J].地理教学,2020(04):22-25.
[2] 陈林杰.地方课程资源开发与初中地理教学改革的路径思考:以宁德初中地理教学实践为例[J].大连教育学院学报,2016(03):80-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