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康市妇幼保健院
摘要:目的了解妇产科护理人员自我同情与职业倦怠的相关性,分析妇产科护理人员自我同情与职业倦怠中的中介作用。方法以本院妇产科的42名妇产科护理人员为研究对象,均于2021年12月和2022年12月由心理咨询师行自我同情水平测评、职业倦怠水平测评。采用Pearson相关性法分析妇产科护理人员自我同情与职业倦怠的相关性。结果2022年12月时42名妇产科护理人员的自我同情评分(37.2)分、职业倦怠评分(60.41)分均高于2021年12月评分(27.54)分、(47.04)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妇产科护理人员自我同情水平与职业倦怠存在密切相关性。
关键词:妇产科;护理人员;自我同情;职业倦怠
引言
职业倦怠是一种可出现在各职业群体中人际关系压力源、情感、心理持续的负性工作状态,其中成就感降低、去人格化、情感衰竭是其主要特征。护理人员是一种工作压力大、工作负荷重及工作环境高度紧张的职业群体,其发生职业倦怠的概率较大。但不同科室的护理人员其职业倦怠情况也不尽相同,职业倦怠可对护理人员的身心健康、护理质量等造成影响。其中妇产科护理人员因服务特殊的人群,工作存在风险大、责任重等特点[1]。
1对象与方法
1.1对象
以本院妇产科的42名妇产科护理人员为研究对象。纳入标准:
(1)均获护士执业资格证年限≥1年;
(2)妇产科临床护理工作年限≥1年;
(3)知情实验情况,且自愿接受相关调查测评;
(4)均为女性护理人员。
排除标准:
(1)外院进修护理人员、规培护理人员及护士执业资格证获取〈1年者;
(2)研究期间时限内有病产假、事假(超过7天)者及任何原因离职、停职者。
42名妇产科护理人员的年龄为19~26岁,平均(22.34±2.78)岁;工作年限为2~16年,平均(3.17±1.69)年;初级护士8名,护师30名,主管护师4名。本研究经本院医学伦理审查委员会审核批准[2]。
1.2方法
研究对象1年自我同情、职业倦怠变化情况,即调查时间点选择为2021年12月和2022年12月,调查前后均为同一组对象,调查过程中由心理咨询师使用统一的指导语,告知研究对象所有调查相关项目、调查目的、注意事项等,征得调查对象知情同意后匿名填写涉及自我同情、职业倦怠的调查问卷,问卷当场回收[3]。
1.2.1自我同情测评
采用中文版自悯量表对研究对象进行自我同情测评,量表内容包括自我友善心、自我批判心、自我人性感、自我孤立感、自我正念感及自我沉迷度6个维度,共25个条目,量表Cronbachsα系数为0.846,信度系数为0.892。量表每个条目采用Likert 5级评分(“从来没有”~“经常有”分别评分1~5分),个体得分越高表明自我同情度越高[4]。
1.2.2职业倦怠测评
采用职业倦怠量表对研究对象进行职业倦怠测评,包括职业成就感、个体躯体化、职业自我评价、职业人际关系、职业消极怠工5个维度,共35个条目,量表Cronbachsα系数为0.912,信度系数为0.916。量表每个条目采用Likert 4级评分(“没有”~“经常有”分别评分1~4分),个体得分越高表明职业倦怠度越高。
1.3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 20.0进行分析,自我同情心、职业倦怠得分采用x±s进行描述,组间均数比较采用t检验。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分析妇产科护理人员自我同情心、职业倦怠得分的相关性。
2结果
2.1妇产科护理人员的自我同情、职业倦怠评分
2022年12月时42名妇产科护理人员的自我同情评分(37.2)分、职业倦怠评分(60.41)分均高于2021年12月评分(27.54)分、(47.04)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见表1。
表1 2021—2022年本院妇产科护理人员的自我同情、职业倦怠得分(n=42,x±s)
项目 | 2021年12月 | 2022年12月 | t值 | P值 | |
自我同情心 | 自我友善心 | 9.17 | 12.20 | 10.952 | <0.05 |
自我批判心 | 9.34 | 13.09 | 12.965 | <0.05 | |
自我人性感 | 9.03 | 11.91 | 9.513 | <0.05 | |
职业倦怠 | 职业成就感 | 17.23 | 23.42 | 9.402 | <0.05 |
职业自我评价 | 17.62 | 22.17 | 9.001 | <0.05 | |
职业消极怠工 | 12.19 | 14.82 | 7.209 | <0.05 |
2.2妇产科护理人员的自我同情、职业倦怠相关分析
结果显示,妇产科护理人员的自我同情评分与职业倦怠评分呈正相关(P<0.05),与认知融合程度及经验性回避程度评分均呈负相关(均P<0.05);职业倦怠评分与认知融合程度及经验性回避程度评分均呈负相关(均P<0.05)。
3讨论
3.1妇产科护理人员自我同情和职业倦怠情况不容乐观
妇产科护理人员自我同情和职业倦怠已经成为护理管理探索的重点。自我同情作为一种有效的情绪取向应对策略,在帮助护理人员管理自己的情绪、宽容和理解对待职业、负面情绪转化为更积极职业情感状态等方面具有重要的作用。妇产科护理工作决定了护理人员是高情绪劳动者,工作中护理人员要经常面对产妇这个情绪不稳定的群体,对护理工作的不配合或不理解可影响护理工作效率和护理人员情绪状态。职业倦怠是个体职业中感受到躯体、心理等各方面的压力,体现了个体对自身职业状况的一种主观感受。妇产科护理工作中护理人员存在较高的职业倦怠风险,护理工作中的长期应激反应可对护理人员造成一定伤害,甚至会影响护理人员的躯体、心理上承受压力的能力。
此外,妇产科护理人员长期处于高度紧张的状态,也可提升妇产科护理人员的职业倦怠发生率。本次研究结果显示,1年期间2次测定本院妇产科护理人员的职业倦怠评分和自我同情心评分情况不容乐观,有趋于严重发展的趋势,提示护理管理者应关注妇产科护理人员的职业倦怠和自我同情心情况。
3.2妇产科护理人员自我同情与职业倦怠呈正相关
目前医患矛盾较为突出,且逐渐尖锐,妇产科护理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受到影响,多数妇产科护理人员认为自己的工作又脏又累,没有得到应有的理解和尊重,这导致妇产科护理人员沉浸在消极被动的工作情绪中,容易多愁善感,削弱了清晰的觉察能力,使其过分关注自己的困境,放大自己的痛苦,导致自我同情水平降低,也可导致职业倦怠情况的发生。此外,妇产科护理工作繁琐,随时可能发生各种情况,妇产科护理人员容易产生紧张或焦虑情绪,进而提高妇产科护理人员的职业倦怠情况发生。因此,护士需要通过调整自己的情绪状态来适应职业压力对自身心理的挑战。自我同情强调在非评判性的觉察中具有对负性情绪的容纳能力。
4结论
研究发现,高自我同情者拥有较高的情绪应对和消极事件应对能力,可以有效防止职业倦怠情况的发生。自我同情不仅可以使妇产科护理人员免受负性事件困扰,还可以增强妇产科护理人员积极的心理力量,使妇产科护理人员在工作中能够保持平和的心态,与患者及家属建立更有效的沟通,防止职业倦怠情况的发生。医学影像学研究发现,自我同情会激活腹内侧前额皮层,激活程度高的调查对象往往采取更少的极端行为,说明自我同情的功能不仅表现在情绪应对上,也影响着人们的行为方式。但目前,临床较少关注妇产科护理人员自我同情与职业倦怠的相关性。从研究来看,妇产科护理人员的自我同情水平与职业倦怠情况呈正相关,说明妇产科护理人员的自我同情水平越高其职业倦怠就越低,与文献的研究结果一致。故护理管理者应加强肿瘤科护士的心理教育,开展自我同情训练,提高肿瘤科护士的自我同情水平,从而避免其职业倦怠的发生。妇产科护理人员的自我同情水平与职业倦怠存在密切相关性,研究干预在改善妇产科护理人员职业倦怠情况方面可能具有一定意义。
参考文献
[1]徐静,陈琛,陈婧婧. 自我同情正念训练对烧伤整形植皮患者预后的影响[J]. 中国美容医学,2022,31(12):181-184.
[2]彭可意,罗玉香,肖雯丹,李素娟,王振,刘红华. 癌症患者自我同情的研究进展[J]. 上海护理,2022,22(09):61-65.
[3]郑璐璐,蔺婕,刘春利,闵敏,雷莉. 妇产科护理人员自我同情与职业倦怠的相关性及心理灵活性的中介作用分析[J]. 职业与健康,2022,38(10):1379-13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