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神分裂症康复护理中积极心理学理论的应用价值分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8-18
/ 2

精神分裂症康复护理中积极心理学理论的应用价值分析

王文俊

广元市精神卫生中心   四川广元市     628000

【摘要】目的:研究和分析精神分裂症康复护理应用积极心理学理论对护理效果的影响。方法选择66例精神分裂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均于2022年2月-2023年6月在我院接受治疗,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n=33例)和对照组(n=33例)。对两组SQLS评分、住院天数和复发率进行观察和对比。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SQLS评分各项指标均较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住院天数和复发率均较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精神分裂症患者的康复护理应用积极心理学理论可以降低患者的住院天数和复发率,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关键词】精神分裂症;康复护理;积极心理学理论;幸福指数

精神分裂症是精神障碍疾病,具有较高的复发率和致残率,患者发病后会出现异常思维、感知、情绪,会与现实脱离,感受到焦虑、绝望、抑郁等不良情绪,治疗难度较高。研究发现[1],随着社会压力的不断增加,精神分裂症患者的发病率呈明显的上升趋势,不但影响患者的身心健康,还会对社会层面造成困扰。因此在对精神分裂症患者实施积极的治疗的基础上,需要实施有效的护理干预。康复护理中的积极心理学理论是一项“以患者为中心”的护理模式,在应用过程中,可以提高患者的幸福指数,减少患者的不良情绪,帮助患者树立乐观积极的生活态度在精神分裂症患者的康复护理应用积极心理学理论可以降低患者的住院天数和复发率,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2]。为了验证上述观点,本文特以66例精神分裂症患者为例进行研究分析。现报告如下。

1.资料和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66例精神分裂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均于2022年2月-2023年6月在我院接受治疗,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n=33例)和对照组(n=33例)。其中,观察组男12例,女11例;年龄18-68岁,平均(49.69±5.20)岁;病程4个月-9年,平均(4.92±0.87)年。对照组男13例,女10例;年龄20-66岁,平均(47.51±4.38)岁;病程6个月-10年,平均(5.26±1.14)年。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方法

对照组进行常规康复护理:为患者营造良好的病房环境,做好病房的清洁、消毒工作,保持好适宜的湿度和温度;以缓慢轻松的语气向患者介绍病情的相关知识;并对患者进行心理辅导,与患者沟通时要保持耐心,语言要轻,面带微笑。 观察组行积极心理学理论护理: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观察组增加积极心理学理论。

1.2.1系统培训

邀请权威的心理咨询师对本组医护人员进行系统化的培训,培训通过后方可上岗工作。1.2.2护理1~2周

每周开展两次教育讲座,为患者讲解精神分裂症的相关知识,使患者对其病情及治疗有个正确的认知,减轻其焦虑情绪。

1.2.3护理3~5周

大部分精神分裂患者不敢与他人交流,护理人员在此阶段可以组织娱乐休闲活动,积极邀请患者进行参与,使病友之间建立一个良好的沟通桥梁。

1.2.4护理6~8周

护理人员组织患者多渠道宣泄情绪,可以通过读书、看励志类型的电影提高患者的治疗信心,并鼓励患者家属对给予患者家庭的关怀和温暖。

1.3观察指标

①使用生活质量量表(SQLS)对两组生活质量进行评价。②对两组住院天数和复发率进行统计分析。

1.4统计学方法

数据分析应用SPSS 22.0统计学软件,计量资料采用()表示,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表示,用(𝑥2)或Fisher检验,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用P<0.05表示。

2.结果

2.1两组SQLS评分比较

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SQLS评分各项指标均较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情见表1。

表1  两组SQLS评分比较(,分)

组别

n

动力/精力

心理/社会

症状/不良反应

SQLS总分

观察组

33

36.53±6.54*

26.32±5.34*

25.53±4.61*

88.51±5.38*

对照组

33

30.47±4.61

22.72±4.45

20.47±3.17

73.34±4.63

t

-

4.217

2.884

5.036

11.900

P

-

<0.001

0.005

<0.001

<0.001

注:与对照组相比,*P<0.05。

2.2两组住院天数和复发率比较

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住院天数和复发率均较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情见表2。

表2  两组住院天数和复发率比较

组别

n

住院天数[(x ̅±s),d]

复发率[n]%

观察组

33

62.13±5.28*

5(15.15)*

对照组

33

98.76±4.39

17(51.52)

t 或𝑥2

-

29.701

9.818

P

-

<0.001

0.002

注:与对照组相比,*P<0.05。

3.结论

精神分裂症的临床症状较为复杂,患者的感知、情感、思维、行为和意识都会出现不协调和脱离现实的想象,目前在临床中对其病因尚无明确的认知,但普遍认为个体心理的易感素质与外部社会环境的不良因素在此病的发展起着重要作用。因此需要从心理上对患者进行疏导。积极心理学是一项致力于研究人们活力及美德的科学,可以挖掘人类潜在的力量,使人们走向幸福。

在刘敏[3]的研究中,实施积极心理学理论的观察组SQLS评分高于进行常规康复护理的对照组,提示积极心理学可以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通过健康知识讲座和心理护理模式使患者能够进行情感表达,促进思维的扩展。

在曹书改[4]的研究中,实施积极心理学理论的观察组住院天数和复发率明显低于实施常规康复恢复对照组,提示积极心理学理论可以促进患者的恢复。这是因为通过组织交流活动、增加患者情感的宣泄渠道的方式提高了患者的情感表达能力,稳定其情绪状态,从而促进患者病情的恢复。

综上所述,在精神分裂症患者的康复护理应用积极心理学理论可以降低患者的住院天数和复发率,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参考文献:

[1] 方艳芳,李凤珍,廖君兰. 观察应用积极心理学理论为精神分裂症患者实施康复护理的效果[J]. 当代临床医刊,2022,35(2):74-75.

[2] 朱艳玲,廖小华,张献强,等. 积极心理学理论在精神分裂症康复护理中的应用效果[J]. 中国当代医药,2021,28(25):244-246.

[3] 刘敏. 积极心理学理论在精神分裂症康复护理中的应用[J]. 国际护理学杂志,2022,41(4):755-758.

[4] 曹书改. 积极心理学理论在精神分裂症患者康复护理中的作用[J]. 黑龙江中医药,2021,50(5):185-1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