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市中医院神经外科 400000
摘要:目的:探讨对脑卒中患者采用早期针灸介入的方式对其尿管拔出成功率的影响。方法:选取2022年4月至2023年4月该时间段本院接收的脑卒中患者70例,为进一步观察早期针灸介入对其尿管拔出成功率的效果,将选取的患者分为甲乙两组,甲组患者采用常规方式展开介入干预,乙组患者采用早期针灸的方式介入干预,观察不同干预方式在该类患者中的应用效果。结果:研究显示,采用早期针灸的方式介入脑卒中患者中,患者尿管拔出的成功率显著高于甲组患者,且乙组患者在干预后的生存质量提升优于甲组患者。两组患者研究数据之间存在一定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脑卒中患者进行早期针灸介入的方式,可以更好的提升其尿管的拔除率,提升患者术后的生存质量,对患者的治疗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关键词:针灸;脑卒中;尿管拔出;成功率
引言:
脑卒中是一种临床上常见的神经系统疾病,其发生原因是由于脑血管发生了严重的堵塞或破裂,引起了严重的脑神经损伤,若局部或者全部脑神经功能损伤超过24小时,严重的情况下会导致患者出现死亡,对病人和家属造成严重的打击。而对病人进行早期的康复训练,可以减少病人的残疾,改善病人的生活质量[1]。为观察早期介入针灸治疗在该类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本研究选取部分患有脑卒中的患者展开观察研究,探讨该种方式对患者尿管拔除率及生活质量的改善作用。详细内容如下。
一、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22年4月至2023年4月该时间段我科接收的脑卒中患者70例,采用随机数表的方式将选取的患者分为甲乙两组,甲组患者采用常规方式展开干预,该组患者人数为35例,患者男女比例为17:18,患者年龄在39-82(49.98±5.06)岁;乙组患者采用早期针灸介入的方式进行干预,该组患者人数为35例,患者男女比例为18:17,患者年龄在40-85(51.69±4.95)岁。所选患者均符合脑卒中的诊断标准,患者自愿参与研究;对于存在其他严重合并疾病、精神疾病、对干预依从性低的患者排除。所选患者基本情况之间存在的差异较小,无统计学意义。
1.2方法
甲组:常规疗法与功能锻炼:(1)常规疗法:对症疗法:包括:脱水、降颅压、抗感染、改善脑供血、控制血压、调整血糖、预防应激性溃疡、营养支持等。(2)功能性锻炼:对偏瘫下肢的功能性锻炼应遵循逐步发展的规律,从发病12 d起,按被动锻炼—积极锻炼—积极锻炼的方法,重点是:良好肢位,定时变换体位,关节被动活动,早期坐位和坐位平衡。
乙组的治疗分为基础治疗、功能训练以及在这个基础上与前期的针灸治疗相结合:(1)基础治疗:以控制血压、降低颅内压、调节血糖、改善循环状况、营养支持等为主,治疗提倡个性化。(2)功能训练:改变体位,使四肢关节被动活动,使臀部等部位离开床头等;在进行康复锻炼之前,先给病人做一系列的肢体推拿和滚法相结合按摩,每日一次,每次15-20分钟;采用屈伸、外展等被动动作,每日一次,每次15-20分钟;以两只手在胸前交叉,下肢屈膝、屈髋,用脚部进行支撑,并将臀部抬起,使其抬离床面等;每10天一个治疗周期,共3个治疗周期。(3)早期针灸:辨证施针,取双侧风池、百会、四神聪、气海、关元、中级、水道、八髎,双侧足三里、太溪穴位,用一寸半长的银针进行提放和扭转,得气之后,银针停留30分钟,每天1次,连续30天。
1.3观察指标
本次研究对选取的两组患者干预后的尿管拔除率及生存质量评分进行汇总和比较。
1.4统计学方法
在这一次的观察和研究中,笔者使用了SPSS25.0作为数据统计分析工具,通过t检验对比两组干预后的差异,并明确两组之间差异的显著性,以从数据层面获得有效的量化解释,以验证早期针灸介入在脑卒中患者中的应用效果。
二、结果
2.1两组患者尿管拔出率的比较
研究显示,采用早期针灸介入的方式对选取的患者进行治疗后,乙组患者尿管拔出的成功率高于甲组患者,且P<0.05,见表一。
表一 两组患者尿管拔出率的比较
组别 | 例数 | 尿管成功拔出例数 | 尿管成功拔出率 |
甲组 | 35 | 18 | 51.42 |
乙组 | 35 | 32 | 91.43 |
T | - | - | 5.608 |
P | - | - | 0.003 |
2.2两组患者生存质量评分的比较
研究显示,采用早期针灸介入治疗的乙组患者在治疗后,其生存质量评分高于甲组患者,且P<0.05,见表二。
表二 两组患者生存质量评分比较
组别 | 例数 | 治疗前 | 治疗后 |
甲组 | 35 | 57.08±4.98 | 85.95±10.06 |
乙组 | 35 | 56.88±7.09 | 75.64±8.55 |
T | - | 5.608 | 2.687 |
P | - | 0.002 | 0.015 |
三、结论
脑卒中是当今世界上死亡率排名前三的重大疾病,其高致残率给患者、家庭和社会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严重影响了患者的生活质量。随着社会经济发展,缺血性中风的临床治疗不但能拯救病人的性命,还能提升病人的整体生活质量,是评估缺血性中风疗效的重要依据
[2]。
然而,卒中后的康复时间相对较长,且病人往往不能主动配合,因此疗效不佳。在中医看来,脑卒中属于中风的范畴,它多是由于瘀血造成的,在临床上,对其进行的治疗,应该以活血化瘀、通经活络为原则,而针灸穴位能够协调阴阳、疏通经脉,利用对人体的血液进行改善,从而可以对四肢血液的供应进行改善,在某种意义上,还可以对患者的身体机能产生积极的影响。
随着医疗科技的飞速发展,脑卒中的死亡率也在持续降低。伴随着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的提高和社会的进步,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关注脑卒中后病人的生存质量。卒中后遗症是指中风发生后,病人会有半身不遂、语言障碍、口眼歪斜等症状。造成这些症状的最重要的因素是:脑动脉内血粘度高、血脂增高、血压增高、血糖上升、血小板聚集、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形成等,导致脑血流障碍、脑组织缺血、缺氧坏死,导致神经功能损伤,对患者的日常生活以及心理状态造成严重的不良影响[3]。
针灸作为一种传统的治疗方法,在改善肌肉和关节功能,缓解疼痛,恢复受损的神经功能等领域有着很长的使用时间,而且效果显著。因此,我们提出“早期针灸”,以常规治疗及功能训练为主,辅以早期针灸治疗,利用针刺的方式改善患者自身的血液循环,促进受损组织再生,改善微循环,提高缺血性卒中后的血氧供给,促进缺血性卒中后的恢复[4]。本研究结果显示,采用早期针灸介入的方式,对于患者尿管拔出率有显著临床效果,且乙组患者在治疗后的生活质量明显提升,患者对早期针灸治疗的效果满意度更高,两组患者研究数据之间存在较大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综上所述,针灸对于脑卒中患者治疗后尿管拔出率及生活质量评分的提升有积极临床效果,且患者对该种治疗方式呈现的满意度更高,患者在接受治疗后的预后效果更理想。因此,该种治疗方式值得在脑卒中患者的临床治疗中大力推广及应用。
参考文献:
[1]周慧泽,张曼玲,王攀锋,等.导尿管球囊扩张术配合针灸治疗卒中后吞咽功能障碍患者68例疗效观察[J].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文摘版)医药卫生,2021(1):4.
[2]赵梦竹.针灸治疗对于早期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功能恢复的相关效果观察[J].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全文版)医药卫生,2021(8):1-1.
[3]陈洁.早期肢体功能训练联合针灸对脑卒中相关肢体功能障碍患者预后质量的改善效果[J].2022(1).
[4]黄丽英,徐云香.分析与探讨音乐疗法联合针灸早期介入对脑出血后昏迷患者促醒效果的临床效果[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21.15.0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