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德市兰江湿地现状与野生动物保护对策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8-22
/ 3

建德市兰江湿地现状与野生动物保护对策

邓国右[1] ,周晨2 ,唐成3

1、建德市森林资源和自然保护地保护中心  浙江 建德 311600   2、建德市林丰林业勘察设计有限公司  浙江 建德311600    3、建德市新安江林场 浙江 建德 311600

摘要: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给自然环境带来了很大的影响,湿地保护坚持生态优先,合理利用,发挥湿地涵养水源、调节气候、改善环境、维护生物多样性等多种生态功能。针对建德市兰江湿地现状调查进行简述,并对湿地野生动物保护提出一些建议。

关键词:建德兰江;湿地现状;保护对策

湿地与森林、海洋并称为全球三大生态系统、被誉为“地球之肾”、“生命的摇篮”和“物种的基因库”[1]。湿地生态系统作为建德的绿色生态家底,在提供充足的水资源、蓄洪抗旱、调节区域气候、改善生态环境和保护生物多样性等方面发挥极其重要的作用。然而,不合理的人类活动,特别是对湿地过度利用导致建德典型湿地生态系统的生态功能退化,尤其是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使兰江湿地面临污染,而且已经严重影响到一些珍贵动物的栖息、生存和繁殖,也影响到建德市生态文明建设和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

一、兰江湿地概况

兰江属钱塘江上游南源,发源于安徽省休宁县龙田乡青芝埭尖。建德市兰江湿地地处建德市大洋镇、梅城镇、三都镇境内,一条南北走向为主的江流,为省级河道,属常年河。北起梅城镇三江口村与洋尾林场交界的河面,南至与兰溪市交界的大洋镇建南村河面,南北长约23.5km,河道平均宽约350m,总面积917.8hm²,其中湿地面积907.28hm²。湿地范围内湿地率大于98%。

地理坐标为:东经119º30´14"~119º32´25",北纬29º20´08"~29º30´56",控制点坐标见表1。

表1  湿地控制点坐标

控制点

经度

纬度

控制点

经度

纬度

1

E119º31´45"

N29º30´50"

9

E119º30´14"

N29º20´11"

2

E119º31´57"

N29º30´56"

10

E119º30´42"

N29º21´03"

3

E119º32´24"

N29º30´16"

11

E119º31´01"

N29º22´03"

4

E119º32´03"

N29º29´04"

12

E119º31´40"

N29º24´17"

5

E119º31´08"

N29º27´35"

13

E119º30´35"

N29º26´36"

6

E119º32´25"

N29º25´11"

14

E119º30´22"

N29º26´32"

7

E119º31´14"

N29º22´07"

15

E119º30´20"

N29º26´40"

8

E119º30´20"

N29º20´08"

16

E119º30´25"

N29º27´02"

二、湿地资源现状

根据2019年《浙江省林业生态资源-湿地卷》、 《建德县志》 、《建德市志》(1978年—2005年)和浙江农林大学在建德兰江两岸地表植被调查、兰江湿地野生动植物调查,以及建德市森林和野生动植物保护管理站野生动植物救护工作台帐等相关资料,并查阅国家级专业网站和走访乡村搜集数据。

1、兰江湿地两岸地表植被现状

1.1在初步勘察的基础上,根据植被、地形等情况,选取有代表性区域进行群落学样地调查。每个样地面积为400㎡(20m×20m),均匀分成4个小样方,按照群落层次结构进行分层调查,其中下一层次的小样方设置在上一层次小样方的右下角。小样方面积分别为:乔木层100㎡(10m×10m),灌木层25㎡(5m×5m)和草本层4㎡(2m×2m)。

调查中,乔木层(胸径≥5㎝)进行逐株调查,主要记录种名、高度、胸径、冠幅、株数、郁闭度;灌木层和草本层主要记录种名、平均高度、株数及盖度,同时调查样地内的所有层间植物种类和土壤情况。

1.2植被结构特征

通过对典型群落样地数据的相关指数计算探究群落结构的一些特征。

参照方精云等(2009)介绍的公式:

(1)Shannon-Wiener指数:H′=

(2)Pielou指数(均匀度指数):E= H′/lnS;

(3)Simpson指数(优势度指数):P=1-

(4)Gleason指数(物种丰富度指数)D′=n/lnA。

其中为Pi为种i的重要值(IV),n为群落中的总物种数,A为样地面积。计算结果汇总见表2。

表2 各典型植物群落相关指数计算汇总表

群丛

层次

土层

生境

各层郁闭度/盖度

各层总种数

Simpson指数

Shannon-

Wiener

指数

Pielou指数

Gleason指数

马尾松林

T

干燥

0.7

2

0.17

0.14

0.19

0.33

S

70

20

0.91

1.14

0.38

4.34

H

40

6

0.81

0.74

0.41

2.16

鸡眼草+五节芒

H

母岩

干燥

40

10

0.81

0.81

0.35

7.21

台湾桂竹林

S

干燥

50

14

0.75

0.83

0.32

3.04

H

2

7

0.81

0.78

0.40

1.52

斑茅群系

H

母岩

干燥

40

5

0.50

0.45

0.28

3.61

盐肤木灌丛

S

湿润

35

7

0.72

0.67

0.34

1.32

H

70

8

0.73

0.71

0.34

2.31

毛竹林

T

湿润

0.65

1

0.00

0.00

0.17

S

10

11

0.67

0.73

0.30

2.39

H

3

5

0.76

0.66

0.41

1.80

五节芒

H

湿润

90

3

0.49

0.36

0.33

2.16

芦苇群系

H

积水

70

2

0.46

0.29

0.41

1.44

栓皮栎林

T

干燥

0.65

6

0.42

0.41

0.23

1.00

S

50

27

0.91

1.22

0.37

5.86

H

5

8

0.74

0.70

0.34

2.89

栓皮栎+樟林

T

干燥

0.6

5

0.65

0.55

0.34

0.83

S

60

14

0.88

1.02

0.39

3.04

H

5

5

0.73

0.62

0.39

1.80

橘草群系

H

母岩

干燥

40

2

0.45

0.28

0.40

1.44

+栓皮栎林

T

干燥

0.65

4

0.60

0.47

0.34

0.67

S

40

16

0.89

1.07

0.39

3.47

H

15

5

0.65

0.55

0.34

1.80

黄山紫荆灌丛

S

干燥

60

6

0.46

0.44

0.24

1.30

H

20

7

0.49

0.47

0.24

2.52

柯林

T

干燥

0.65

2

0.49

0.30

0.43

0.33

S

45

10

0.81

0.83

0.36

2.17

H

5

3

0.60

0.44

0.40

1.08

木荷林

T

干燥

0.65

5

0.39

0.37

0.23

0.83

S

50

12

0.85

0.92

0.37

2.61

H

4

3

0.53

0.38

0.35

1.08

马尾松林

T

干燥

0.5

5

0.53

0.45

0.28

0.83

S

60

21

0.91

1.16

0.38

4.56

H

5

3

0.38

0.30

0.27

1.08

疣果飘拂草群系

H

湿润

60

11

0.69

0.71

0.30

7.93

苦槠林

T

湿润

0.7

7

0.56

0.54

0.28

1.17

S

65

17

0.66

0.77

0.27

3.69

H

10

7

0.81

0.78

0.40

2.52

疣果飘拂草群系

H

湿润

90

5

0.44

0.40

0.25

3.61

榔榆林

T

母岩

干燥

0.5

2

0.26

0.18

0.27

0.33

S

30

10

0.80

0.82

0.36

2.17

H

12

8

0.58

0.57

0.28

2.89

青冈林

T

湿润

0.6

8

0.47

0.49

0.23

1.34

S

35

12

0.79

0.85

0.34

2.61

H

10

8

0.81

0.81

0.39

2.89

栓皮栎+麻栎林

T

湿润

0.65

3

0.28

0.23

0.21

0.50

S

60

19

0.73

0.87

0.30

4.13

H

10

5

0.50

0.44

0.27

1.80

吴茱萸群系

S

湿润

50

10

0.80

0.81

0.35

1.89

H

50

16

0.86

1.00

0.36

4.62

柑橘群系

S

湿润

50

7

0.61

0.56

0.29

1.32

H

10

12

0.85

0.93

0.37

3.46

杉木林

T

湿润

0.7

1

0.00

0.00

0.17

S

40

21

0.89

1.11

0.36

4.56

H

25

18

0.88

1.07

0.37

6.49

马尾松+樟林

T

干燥

0.6

6

0.70

0.61

0.34

1.00

S

60

18

0.85

1.00

0.35

3.91

H

5

5

0.71

0.60

0.37

1.80

毛竹林

T

湿润

0.65

4

0.53

0.44

0.31

0.67

S

35

13

0.84

0.95

0.37

2.82

H

15

9

0.79

0.79

0.36

3.25

马尾松+栓皮栎林

T

干燥

0.6

5

0.65

0.53

0.33

0.83

S

35

10

0.80

0.81

0.35

2.17

H

10

5

0.61

0.54

0.34

1.80

早竹林

T

湿润

0.7

2

0.15

0.12

0.18

0.33

S

10

13

0.84

0.92

0.36

2.82

H

5

5

0.75

0.64

0.40

1.80

苦竹群系

S

湿润

80

13

0.54

0.62

0.24

2.82

H

10

5

0.67

0.57

0.36

1.80

山类芦群系

H

母岩

湿润

60

2

0.37

0.24

0.35

1.44

短柄枹+豹皮樟林

T

湿润

0.6

9

0.71

0.72

0.33

1.50

S

60

20

0.87

1.09

0.36

4.34

H

25

7

0.79

0.75

0.38

2.52

:T-乔木层,S-灌木层,H-草本层。

计算表明,区内典型植被各层植物物种多样性普遍呈现:乔木层<草本层<灌木层,植物群落的整体结构表现较为简单。此外,林下灌、草层的盖度表现,草本层的覆盖度明显偏低,基本都小于25%,有的甚至仅5%左右,导致其在涵养水源和拦蓄地表径流方面变差。

2、湿地植物多样性

湿地周边地区共有水杉、香樟、枫杨、垂柳、构树等乔灌树种;湿地维管束植物近100种,按照生活型可进一步划分为沉水植物、浮水植物、挺水植物和湿生植物,常见种类如下:

2.1沉水植物:金鱼藻、轮叶狐尾藻、黑藻、菹草等;

2.2浮水植物:满江红、槐叶萍、紫萍、萍、空心莲子草等;

2.3挺水植物:芦苇、水芹等;

2.4湿生植物:鱼腥草、马蓼、毛茛、羊蹄、碎米荠、蛇莓、大巢菜、铁苋菜、戟叶堇菜、附地菜、马鞭草、丁香蓼、益母草、龙葵、水苦荬、母草、车前、半边莲、牡蒿、小飞蓬、一年蓬、蒲公英、苦苣菜、早熟禾、鹅观草、稗、狗尾草、香附子、水蜈蚣、鸭跖草、水竹叶、野灯心草、翅茎灯心草等。

湿地周边地区未发现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只有省级重点保护植物薏苡1种。

3、湿地动物多样性

3.1湿地动物资源较为丰富,湿地动物资源共201种,隶属6纲41目80科。其中鱼类15目30科96种,两栖类5目8科10种,爬行类3目6科16种,鸟类14目32科73种,兽类5目5科6种。

3.1.1湿地鱼类。有15目30科96种,主要有草鱼、鲢鱼、鳙鱼、鲤鱼、鲫鱼、鲈鱼、河虾等各种鱼类。国家二级保护动物有(钱塘江)刀鱼。

3.1.2湿地两栖动物类。有5目8科10种,主要以大蟾蜍中华亚种、弹琴蛙、泽蛙和饰纹姬蛙较为常见,其次河蟹、甲鱼。国家二级保护动物有大鲵,省级重点保护动物有大树蛙。

3.1.3湿地爬行动物类。有3目6科16种,种群数量较多。属国家二级保护的有平胸龟,属浙江省重点保护的有滑鼠蛇。

3.1.4湿地鸟类。有14目32科73种,种类较为丰富。春、夏季常见的水鸟为白鹭、小䴙䴘等;冬季湿地水鸟较多,白鹭、绿翅鸭和黑水鸡等最为常见。国家重点保护鸟类以猛禽为主,国家二级保护的有蛇雕、凤头鹰、黑鸢、普通鵟、领角鸮、鸳鸯等6种;省级重点保护动物主要有针尾鸭、绿翅鸭、绿头鸭、噪鹃、鹰鹃、喜鹊等6种。

3.1.5兽类湿地动物5目5科6种,种群数量较多。没有发现国家级和省级重点保护兽类。

3.2湿地主要是水域湿地,鱼类、两栖类、爬行类是保护的重点。国家二级保护动物有(钱塘江)刀鱼,大鲵、平胸龟,省级重点保护动物有大树蛙。这些动物生活习性如下:

3.2.1刀鱼,学名长颌鲚(Coilia ectenesjordan),又称刀鲚,毛鲚,是一洄游鱼类。刀鱼平时生活在海里,每年2﹣3月份由海入江,并溯江而上进行生殖洄游,洄游性鱼类。每当春季,刀鱼成群溯江而上,形成鱼汛。体形不大,但数量甚多,产量很高,是沿海常见的经济鱼类。

主要分布于我国黄渤海和东海一带,凡通海的江河如辽河、海河、黄河、长江、钱塘江等均能见到。据资料记载,我国刀鲚主要分江海洄游型和湖泊定居型 2个生态类群,前者按水系又分为长江、钱塘江等几个生态型。钱塘江刀鱼每年6—7月份分批进入钱塘江[2],上溯至桐庐及建德一带,夏秋季又陆续回到大海。上世纪七八十年代,刀鱼是钱塘江最主要的经济鱼种,为钱塘江土著鱼之一,兰江也是如此,然而随着水质下降,刀鱼曾一度不见踪影。2018年、2020年9月兰江2 次发现刀鱼,濒临灭绝的刀鱼“重现兰江”。

3.2.2娃娃鱼,学名大鲵(Andrias davidianus),生活栖息在清澈溪河深潭内的岩洞、石穴之中,以滩口上下的洞穴内较为常见,白天卧于洞穴内,很少外出活动,夏秋季节,也有白天上岸觅食或晒太阳的习性。捕食主要在夜间进行,常守候在滩口乱石间,发现猎物经过,突然张嘴捕食。适宜栖息于水温3℃-23℃的水中,主要捕食水中的鱼类、甲壳类、两栖类及小型节肢动物等,此外在大鲵的胃中也发现有少量植物组分[3]。2016年-2020年野生动物救护工作台账,记载全市主要溪流均有大鲵的踪迹。

3.2.3平胸龟(Platysternon megacphalum)是平胸龟科 、平胸龟属动物。平胸龟主要生活在山间湿润地段或清澈的溪流中;在沼泽地、水潭、河边及田边也有出没,一般多在夜间活动,可攀附石壁或爬树,借尾部的支撑可攀登比自身长度大的墙壁、树枝。平胸龟是典型的食肉性动物,喜食活饵,在野外,主要捕食蜗牛、蚯蚓、小鱼、螺类、虾类、蛙类等[4]

3.2.4省级重点保动物大树蛙(Zhangixalus dennysi)是树蛙科、张树蛙属的两栖动物。生活于海拔80֋-800m山区的树林里或附近的田边、灌木及草丛中,偶尔也进入寺庙或山边住宅内。大树蛙主要捕食金龟子、叩头虫、蟋蟀等多种昆虫及其它小动物[5]。在兰江的田边、草丛中偶尔见到。

三、存在问题

1、自然因素,使湿地面积在缩小,湿地生态受到威胁。

沿江两岸分布有大面积的紫色土。紫色土是一种特殊的土壤类型,是亚热带地区富含碳酸钙的紫红色砂岩和页岩上的初育土,表现为土壤颗粒大,含砾石多,团粒结构差,土层浅薄,没有明显的腐殖质层,保水性差。由于水分因子的制约,植被建群种多为抗旱性强的植物,且盖度相对稀疏,尤其是草本层发育差,导致土壤易遭受暴雨冲刷,形成水土流失,江河淤泥堆积,湿地面积在缩小。

2、人为因素。

2.1农业开发。兰江沿岸百姓住居生活历史悠久,土地耕作频繁,种植结构单一,群落密度低。百姓种植选择立地条件好的沿江低丘、缓坡地段,而经过长时间的耕作,土质变得更为疏松,保水性更差,加上群落结构单一,土壤直接裸露,易受雨水冲刷而导致水土流失。

2.2养殖业的发展。

2.2.1水产养殖

2.2.1.1湿地养殖。大洋、三都水上渔民世代捕鱼为生,他们掌握了鱼、虾、蟹的生活习性,虽然上岸定居,但是部分渔民仍然承传捕鱼作业,政府每年在兰江大批投放鱼苗,而渔民捕鱼收入逐年下降,为了谋生,他们成立了兰江水上养殖专业合作社。兰江下游富春江水电站,由于富春江水电站蓄水,江水倒灌,三都、大洋部分地段形成兰江回水区,是湿地的一部分,水产养殖专业合作社大面积设置网箱养殖。为了经济效益,他们提高网箱养殖密度,大量喂料和使用药物防治剂,在一定范围内水体受到污染。

2.2.1.2池塘养殖。池塘养珍珠,配套养鱼,使用鸡粪做饲料,有的只顾眼前利益池塘增放福寿螺,连续暴雨天气,池塘水外溢,福寿螺随水外逃,在河溪迅速的扩张蔓延,本地田螺受到福寿螺的干扰,经农村走访,据村民反应,福寿螺繁殖能力强,本地田螺逐渐减少。外来物种入侵导致生态平衡的破坏,本地湿地的生物受到干扰,个别物种可能灭绝。

2.2.2畜禽养殖。大型畜禽养殖场建沼气池收集畜禽粪便,随着人们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当地居民对猪肉、鸡蛋需求增加,市场行情较好,畜禽养殖企业扩大养殖规模,原有的沼气池远远不能满足企业发展的需求。企业业主借他人之名,耕地培肥,将整车整车的畜禽粪便倒入田间,成为畜禽粪便处理场所,其次,圈场冲洗污水直排小溪。小溪与兰江汇水处水质浑浊富营养化明显。

2.3工程建设。

2.3.1公路铁路建设。金建铁路、临金高速、县道沿江全线道路拓宽,实施开挖或填筑工程以及遂道弃土堆场,水土保持措施不到位等情况,即使小雨也能造成黄水浊流,影响湿地水质。金建铁路、临金高速跨江大桥,梅城镇桐溪至九龙湾两岸联接线跨江大桥,三座大桥桥墩占用兰江湿地,相对现有湿地减少。

2.3.2防洪堤建设。部分水利堤岸工程建设采取硬质驳岸并取直河道,使用水泥浆砌块石或水泥胶筑水利堤岸工程影响河流湿地生态系统的健康和稳定。硬质驳岸会切断地表水与地下水的有机联系,使水生和湿生植物无法生长,两栖动物、鸟类和昆虫失去生存条件,也会直接导致河漫滩湿地的退化和消失。

四、保护对策

1、保护好现有植被,实施生态修复。

1.1保护好现有植被。沿江山地鉴于紫色土上植被难以恢复禁止放牧,强化区域内植被的封育保护。紫色土经过长期的风化演替发育使得土壤条件得到改观,在原本瘠薄的紫色土之上累积了不少腐殖质,使水分和团粒结构得到一定的改善,水土保持功能正逐渐显现,因此需要强化保护。

1.2实施生态修复。对工程建设的地段实施生态修复,如金建铁路、临金高速建设开挖或填筑工程边坡进行复绿,结合全省新增百万亩国土绿化行动、千万亩森林质量精准提升工程,开展兰江沿岸三都镇、梅城镇和大洋镇山体绿化。

2、控制养殖污染源。

2.1畜禽养殖粪便处理措施。畜禽粪便通过机械脱水,降低含水量,脱干外销给有机肥生产企业,机械脱出的污水和圈场冲洗污水统一收集过滤,然后按污水处理工艺达标排放。

2.2限制兰江湿地水上养殖。一是限制养殖数量,规定网箱设置面积和养殖密度,减少饲料投喂量和控制病虫防治药剂使用量;二是政府收购网箱,并给水产养殖户一定的经济补偿,其次,鼓励动员迁移养殖场所减少湿地污染。

3、加强外来物种监管。农业、林业、水利等部门发现外来物种入侵应极时查明原因,对私自引进外来物种按照法律法规进行处罚,并监督消除隐患,避免对生态系统造成危害。

4、加强湿地保护宣传。应加强各方面的宣传,使公众从了解到认可,提升生态文明理念和意识。

参考文献

[1]滕玲.“地球之肾”应如何保养?访北京林业大学自然保护区学院教授张明祥[J],地球,2015.(10):88—91

[2]刘引兰,吴志强,胡茂林.我国刀鲚研究进展[J],水产科学,2008.(04):205—209

[3]彭霄鹏.大鲵野生种群可持续开发及保护的探讨[J],化石,2019,(3):62—65

[4]李修峰.平胸龟的生物学与养殖技术[J],北京水产,2005,(02):52—54

[5]刘小青,桑青芳,梁启凌,等.大树蛙与斑腿树蛙的繁殖与驯养[J], 动物学杂志,2003,(5):88—90


 作者简介:邓国右(1967—),男,浙江建德人,工程师,从事森林经营与管理研究。E-mail:18069810772@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