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讨牵正穴温针灸治疗周围性面瘫的效果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8-24
/ 2

探讨牵正穴温针灸治疗周围性面瘫的效果

庞继军

陕西省西安市西农社区卫生服务站

【摘要】目的研究和分析在周围性面瘫的治疗中使用牵正穴温针灸的治疗效果。方法研究对象50例为周围性面瘫患者,入院后以电脑随机法分为对照组(n=25)、观察组(n=25)两组,对照组采用口服西药联合针灸的方式进行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联合牵正穴温针灸疗法进行治疗,对比治疗效果,研究起止时间为2021年9月-2022年9月。结果观察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针对周围性面瘫患者采用牵正穴温针灸疗法,有利于改善患者的面神经麻痹症状,且具有安全性,能够预防不良反应的发生,值得应用和推广。

【关键词】牵正穴;温针灸;周围性面瘫;效果

周围性面瘫,指的是因为脑干面神经核与周围神经受到损伤后所出现的面部肌肉瘫痪症状,一般表现为一侧面部的上下部表情肌麻痹,自上而下的额纹变浅,眼轮匝肌出现闭合不全和口角歪斜等问题,还有部分患者的味觉会逐渐丧失,唾液随之减少,乳突部位产生剧烈的疼痛感[1]。相关调查研究显示,现阶段有大约50%的周围性面瘫患者都属于特发性神经面瘫,其他患者一般是因为脑梗死、肿瘤或外伤等因素所造成的周围性面瘫[2]。周围性面瘫是一种急性病,病情严重的情况下容易给患者的生活质量造成恶劣影响,因为当下需要采取针对性的治疗方法改善病情,减轻患者的痛苦[3]。临床上对于周围性面瘫的治疗,遵循消除面部水肿,促进血液循环和改善神经功能等原则。现阶段,针灸疗法的应用较为广泛,且疗效显著,配合牵正穴温针灸疗法,能够进一步优化治疗效果。本次研究主要探讨的是在周围性面瘫的治疗中使用牵正穴温针灸的治疗效果,具体情况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研究对象50例为周围性面瘫患者,入院后以电脑随机法分为对照组(n=25)、观察组(n=25)两组,对照组采用口服西药联合针灸的方式进行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联合牵正穴温针灸疗法进行治疗,对比治疗效果,研究起止时间为2021年9月-2022年9月。对照组男13例,女12例,年龄为20~55岁,平均年龄为(31.28±3.16)岁;观察组男14例,女11例,年龄为21~56岁,平均年龄为(32.18±3.35)岁;对比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方法

1.2.1 对照组

给对照组口服西药联合针灸疗法进行治疗,服用波尼松(浙江仙琚制药股份有限公司 国药批准H33021207),一般选择白色片剂,每次5~10mg,每日最高剂量不能超过10~60mg,允许的情况下可以根据实际调整药量,7日为一个疗程,共治疗4个疗程。与此同时服用神经营养药物甲钴胺片(深圳市中联制药有限公司 国药准字H20050320),每日0.5~2.0mg或是每隔一日1.0~4.0mg,分次服用,以7日为一疗程,持续给药4个疗程。联合针灸疗法,针刺患病一侧的阳白、攒竹、颧髎、下关、地仓和水沟;电针加阳白、下关、颧髎、地仓等穴位,使用断波针,留针30分钟,每日一次,7日为一个疗程,共4个疗程,每疗程中间需隔3日。

1.2.2观察组

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联合牵正穴温针灸疗法,牵正穴位于面部,耳垂前0.5~1寸位置的压痛点部位,采用直刺进针的方式,取一根大约1.5cm长的艾条固定到针柄端后点燃,在艾条的燃烧过程中要给患者的皮肤做好保护工作,避免烫伤,燃烧结束后取下艾灸针,防止出血,另外叮嘱患者用棉签按压一段时间。每日针灸1次,7日为一个疗程,共4个疗程,每疗程之间隔3日。

1.3 观察标准

1.3.1 记录下两组患者治疗期间出现的不良反应,主要有失眠、口干和针孔出血等等。

1.3.2 评估两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分为显效、有效和无效等三个标准。

1.4 统计学方法

将数据纳入SPSS24.0软件中分析,计量资料比较采用t检验,并以()表示,率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并以率(%)表示,当P小于0.05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对比

观察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详见表1:

表3 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的比较[n(%)]

组别

例数

失眠

口干

针孔出血

总发生率

观察组

25

1(4.00%)

2(8.00%)

0(0.00)

3(12.00%)

对照组

25

3(12.00%)

6(24.00%)

2(8.00%)

11(44.00%)

x 2

-

-

-

-

6.349

P

-

-

-

-

0.012

2.2 两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对比

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对比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4。

表4 患者治疗有效率的比较[n(%)]

组别

例数

显效

有效

无效

总有效率(%)

观察组

25

11(44.00%)

13(52.00%)

1(4.00%)

24(96.00%)

对照组

25

9(36.00%)

10(40.00%)

6(24.00%)

19(76.00%)

x2

-

-

-

-

4.153

P

-

-

-

-

0.042

3 讨论

面瘫,也就是人们常说的口斜眼歪,临床症状表现为颜面部表情肌的运动功能出现障碍,一般分为中枢性面瘫和周围性面瘫两种类型,本文所论述的即为周围性面瘫[4]。周围性面瘫是由于面部神经核或面神经核以下部位受到损伤所导致,西医方面指出,该疾病与受寒、病毒感染以及神经功能受损相关,治疗应使用皮质类固醇激素类药物或抗病毒类药物来缓解水肿症状,促进血液循环[5]。但是这种方法存在着一定缺陷。从中医角度进行分析,周围性面瘫是因为病邪阻滞经络所造成,一般情况下,受到阻滞的经络为太阳经与足阳明经,基于此,中医治疗周围性面瘫需要围绕着“去病邪和舒经络”为核心。现阶段,针灸治疗周围性面瘫,取得了十分理想的成效,牵正穴属于经外奇穴,针刺该穴位能够有效改善面瘫[6]。牵正穴温针灸指的是通过穴位针灸的相互作用,治疗周围性面瘫,利用艾条的温热通过针灸输送到患者的面部神经,带给面部神经刺激,促进其功能的恢复。本次研究显示,采用牵正穴温针灸疗法的观察组患者,其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由此可见,牵正穴温针灸有利于改善水肿症状,起到舒经活络的功效,从而使患者的面部神经尽快恢复正常。

总之,牵正穴温针灸对于治疗周围性面瘫的功效,得到了临床实践的肯定,且该疗法具有较高的安全性,不会给患者带来不良反应或副作用,疗效显著,有利于加快患者的康复进程,值得在临床上大范围地推广和普及。

参考文献:

[1]黄莺. 牵正穴温针灸治疗周围性面瘫临床观察[J]. 光明中医,2022,37(16):2992-2994.

[2]张婷婷,乐东方. 牵正穴温针灸配合桂枝汤加味治疗风寒型面神经麻痹的效果观察[J]. 中医临床研究,2022,14(1):63-66.

[3]景旗,李静. 近3年针灸治疗周围性面瘫研究进展[J]. 光明中医,2023,38(12):2436-2439.

[4]刘晓雪. 牵正穴温针灸治疗周围性面瘫的临床疗效及机制[J]. 黑龙江中医药,2021,50(4):48-49.

[5]李建峰. 针灸可以治疗周围性面瘫是真的吗?[J]. 家庭生活指南,2020,(12):41-42.

[6]张加英,徐炳国,戴丽娟,王会,王淑兰. 牵正穴温针灸治疗周围性面瘫的临床观察[J]. 中国中医急症,2020,29(4):678-6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