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险护理服务模式对于院内感染控制的效果观察

/ 2

风险护理服务模式对于院内感染控制的效果观察

陆丽华,陆慧,通讯作者

解放军总医院京南医疗区新兴桥门诊部 100841 安庆市第一人民医院心导管室 246003

【摘  要】目的:研究院内感染控制中风险护理服务模式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20年2月到2023年2月门诊接收的7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将接受常规护理服务模式的35例患者设为对照组,而接受风险护理服务模式的35例设为试验组。对两组院内感染发生率进行对比。结果:试验组院内感染发生率低于对照组,有统计学价值(P<0.05)。结论:于院内感染控制中应用风险护理服务模式效果确切,能增强院内感染控制效果,值得推荐。

【关键词】院内感染;风险护理模式;控制效果

    院内感染是医疗机构中常见的并发症,会增加患者的住院时间和医疗费用,并可能导致并发症的发展,还有可能对患者的生命健康构成威胁。有效的院内感染控制措施,可以减少感染发生率,保护患者的安全;还能遏制感染传播,防止交叉感染,进而维护整个医疗机构的安全[1]。风险护理服务模式是一种以预防、管理潜在风险为核心的护理服务模式,旨在识别、评估和控制可能对患者造成伤害或不良后果的各种风险因素,以提供安全、高质量的护理服务。现对门诊2020年2月~2023年2月70例患者进行研究,探讨风险护理服务模式的应用价值,汇报如下。

1资料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次研究对象为70例门诊患者,纳入起止时间为2020年2月至2023年2月,根据护理方式不同进行分组,试验组(n=35)男19例,女16例,年龄24~67岁,均值(45.18±2.69)岁;对照组(n=35)21例男,14例女,年龄25~68岁,均值(45.23±2.71)岁。两组一般资料相比,差异小(P>0.05),有对比意义。

纳入标准:①于门诊就诊的患者;②理解能力、沟通能力正常者;③已签署知情同意书者;④研究达到医院伦理要求。

排除标准:①恶性传染病者;②罹患精神疾病者;③严重认知障碍者;④配合度低下者。

1.2 方法

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服务模式:①手卫生:护理人员应保持正确的手卫生,包括用流动水和肥皂充分洗手或使用合适的手消毒剂。②使用个人防护装备:根据具体情况,护理人员应正确佩戴个人防护装备,如手套、口罩、护目镜或面罩,防止与感染源直接接触或飞沫传播。③环境清洁和消毒:护理人员应定期清洁和消毒患者所处的环境,特别是常接触的表面和设备。选择合适的消毒剂和方法,确保有效杀灭病原体。④应用规范的操作和技术:护理人员在进行各种操作和技术时,应遵循规范和标准操作程序,确保操作过程无菌、安全,以减少交叉感染的风险。⑤废物处理:正确处理医疗废物,将其分装、分类和妥善处理,以防止感染源的进一步传播。

试验组采用风险护理服务模式:①评估感染风险:护理人员应对患者进行感染风险评估,包括患者的病史、免疫状态、共患病情况等。根据评估结果,确定适当的感染控制措施和预防策略。②患者定位和分隔:在需要隔离的情况下,护理人员应按照感染控制的规定将患者分隔,最大程度降低患者之间的交叉感染风险。同时,根据感染类型,制定切实可行的控制措施。③有效的手卫生:护理人员应时刻注意正确的手卫生,并根据需要佩戴手套。在与患者进行接触前后、处理体液或污染物品后,加强手卫生。④清洁和消毒:保持患者周围环境的清洁和消毒,特别是经常接触的表面、设备和用具等。选择合适的消毒剂和方法,按照规定的频率进行清洁与消毒操作。⑤感染控制策略的落实:护理人员应根据感染控制指南和机构政策,执行适当的感染控制策略,如预防性用药、隔离措施、床位管理、患者定位等,以减少感染的风险、控制传播。⑥健康教育和宣传:向患者和家属提供相关的健康教育、宣传,包括手卫生的重要性、咳嗽和打喷嚏的正确方式、感染预防措施等,鼓励其积极参与感染控制工作,提高自我保护意识。⑦监测和报告:护理人员应密切监测患者的感染迹象和症状,及时报告给医疗团队,并参与院内感染的监测和报告系统。

1.3 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院内感染发生情况:呼吸道感染、皮肤与软组织感染和尿路感染。

1.4 统计学方法

选用SPSS 23.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率(%)为计数资料,χ2验证,P<0.05有统计学意义。

2

和试验组比,对照组院内感染发生率更高,存在差异性(P<0.05)。见表1。

表1 两组院内感染发生情况对比[n(%)]

组别

数值(n)

呼吸道感染

尿路感染

皮肤与软组织感染

总发生率

对照组

35

4(11.43)

1(2.86)

1(2.86)

6(17.14)

试验组

35

1(2.86)

0(0.00)

0(0.00)

1(2.86)

χ2

3.968

P

0.046

3

在医疗机构中,多个患者共享相同的环境和资源,存在交叉感染的风险,而医护人员是直接接触患者的群体,也容易受到院内感染的影响。故医疗机构应高度重视院内感染控制工作,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和管理策略,确保医疗过程的安全和有效性

[2]。风险护理服务模式是一种系统化和综合性的护理管理方法,可以有效控制院内感染发生率,改善护理服务的安全性和质量;同时,还能帮助护理人员更好地预防、管理和处理各种潜在的风险因素,使患者获得良好就医体验。

经分析研究结果发现,两组护理效果对比,以试验组院内感染发生率更低(P<0.05),提示相比于常规护理服务,风险护理服务的应用价值更高,在控制院内感染方面有显著作用。推测原因可能是:①该护理模式能对患者进行系统的风险评估,识别可能存在的风险因素,确定高风险群体,重点予以监控,从而保证院内感染控制的有效性;②基于风险评估结果,护理人员可以制定个性化的风险干预措施,以预防或减轻潜在的风险,从而减少并发症和不良事件的发生;③该服务模式强调对患者、护理团队的教育与培训。护理人员向患者提供有关风险因素、风险管理策略和自我保健知识的相关信息,能增强其自我管理和风险意识。同时,护理团队也会接受相关的培训,提高风险评估与管理的能力、水平。

总之,风险护理服务模式应用于院内感染控制中效果理想,建议进一步推广。

参考文献

[1]吴雪琴.多点反馈护理管理模式对神经外科手术患者院内感染控制与护理质量的影响研究[J].川北医学院学报,2022,37(08):1093-1096.

[2]张维维,魏燕.院内感染控制应用优质护理服务效果及满意度分析[J].中国社区医师,2021,37(08):121-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