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在金融领域的表现和对策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8-24
/ 2

当前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在金融领域的表现和对策

熊明月

河北金融学院河北保定

摘要:我国社会经济的飞速发展离不开金融业的发展,金融业的发展也会进一步促进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两者是相辅相成、相互依托的关系,而在社会发展的过程中每个阶段都存在着矛盾,矛盾渗透到了各个领域。本文主要阐述我国当前社会主要矛盾在金融领域的主要表现以及提出相应的对策。

关键词:社会主要矛盾;金融领域;融资

一、引言

早在十九大报告中,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就已经转化成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人民所期待的美好生活自然也是包含了各个方面,由于发展的不平衡不充分,导致当下的实际情况就是现有的各方面的供给还无法完全满足人民的美好生活需求,甚至有些地区只能提供较少的供给。因此,各个行业都有待进一步的发展,只有进一步的均衡发展才可能更早更好的满足人民的需求。就金融领域而言,金融业正朝着高质量金融服务的供给发展,始终坚持高水平的对外开放。从我国金融改革开放的经验来看,要想持续健康地发展,就必须增强金融活力,提高金融行业综合竞争力。金融业的对外开放不但引进了机制、服务、技术,扩大了金融服务要素供应,而且使得制度规则更加规范化,金融制度的规范化有助于提高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质量与水平,也有助于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

目前金融业确实在稳步向前发展,但就解决我国社会主要矛盾这方面而言,依旧存在金融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就目前看来,金融服务供给侧结构性短缺就是一个急需解决的关键问题。随着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转化,人们对高质量金融服务的需求日益增长,人们对更高层次的金融服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何满足人们的要求也是我国金融业正面临着的有力挑战。本文先介绍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在金融领域的表现,再依据所呈现出来的问题提出一些对策,最终使得我国金融业发展能够更进一步。

二、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在金融领域的表现

(一)直接融资与间接融资并不平衡

近些年,中国的直接融资比例虽然在不断增加但仍并非主导。据《2022社会融资规模最新统计数据报告》表明截止2022年末,中国企业债券、政府债券、非金融企业境内股票融资三者余额合计约为101.84万亿元,但仅占中国社会融资规模的29.6%以银行信贷为主的间接投资形式仍占据着主导作用。间接融资主要是商业银行为中介,因此融资方会面临信息的不对称和交易成本过高等问题以间接融资为主导的融资结构无法适应新的经济需求,这也是导致中国实体经济高杠杆的主要因素之一

(二)金融业与实体经济不平衡发展

首先,由于证券市场制度的不完善,使金融资产流动性过剩造成的资金价格供需失调无法实现合理的控制。这些失衡会使资产价值发生偏离,促使资金流入收益率过高的金融领域。而金融资源在实体经济中发挥的作用有限,导致不能完全满足实体经济的需求,大量的资金仍存于资本市场中,即只有很少的一部分储蓄变成了资本,从而减缓了经济的发展。其次,金融背离实体经济独自成长并异常扩张,超出实体经济可适应的范围就可能形成金融泡沫。经济泡沫使投资人对未来发展有了更高的预期,而巨大的投资金额也会提升有关行业的价值,从而形成了虚假繁荣。最后,由于国有商业银行的“工、农、中、建”均产生于社会主义计划经济体制下,尽管目前早已转为市场经济体制,但在发展的过程中,我国商业银行仍基本沿用了计划型经济管理的方法,而缺少在市场经济环境下灵活经营的运行机制。国有商业银行都是国有控股,并由政府实际控制,对产权范围缺乏清晰的划分标准。这既导致了所有权与经营权之间不能进行合理划分,也导致了监督与约束制度弱化,以及内部管理机制不健全,缺少合理的激励机制与约束制度。

(三)资本市场的投资文化积淀不够

中国金融市场起步晚,发展迅速,在市场上文化积累也相对比较薄弱。但国际金融市场已经历经数百年的发展,逐步形成了相当完善的投资理念、行业文明和行为规范,中国还需继续借鉴。财富管理机构本就应该“受人之托、代人理财”,一家出色的金融机构必须是坚守客户利益为首、尊重投资者意愿,具有较高的专业素质,但我国很多金融机构从观念到行动都存有偏差。作为一个保荐公司,履行“看门人”职责是其基本要求,把真实的企业选出来是基本,把优质的企业选出来才是实力的体现。但我国有的机构变化不大,依然过于强调“可批性”,重视“可投性”,甚至出现了“带病闯关”现象。一线投资机构的专业投入度都非常高,这也是其竞争力的体现。但我国当前部分投资机构并不具备很高的专业投入度,反而是过分关注市场热点,所以“散户化”的特点比较突出。

三、我国金融领域的相应对策

(一)稳步提高直接融资比例

党的十九大提出,提高直接融资比例,推动多层次融资市场健全发展。应当稳妥增加直接融资尤其是股权融资的比例,积极开辟全方位、多样化、互补式股权融资途径;积极发展债券市场,增强债券市场服务实体经济的能力;改善间接融资结构,促进国有大型商业银行的战略转型,发展中小银行和民营金融机构;推动提高上市公司质量来引导更多的企业通过直接融资实现高质量发展。

(二)坚持深化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坚持推进金融服务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提升金融服务实体经济水平。同时,还要根据中央经济工作会议要求,同扩大内需政策有机融合起来,立足于发展实体经济的金融服务需要,通过高质量供给创造有效需求。顺应金融业数字化智能化转型发展趋势,增强金融服务供应对经济增长需求的适配力。完善和优化金融体系,加大资本市场的建设,逐步提高直接融资的比重,优化融资结构,扩大资金的供应。夯实金融机构管理,推进中小银行改革,推动企业管理优化和经营良性循环,促进金融资源有效配置和经济结构调整。坚定不移地拓展金融对外开放,强化海外协作,发展国际竞争优势。

(三)坚持完善资本市场基础制度

秉持市场化法治化原则,借鉴国际最佳实践,结合中国特色和发展阶段特征,深化股票发行注册制的改革以及新交易机制的引进等,通过交易机制的改革和完善,使得交易市场更加有活力,也能为不同的交易者提供不同的融资供给,满足多样化客户人群的融资需求,同时也吸引更多投资者进入中国资本市场,这样能够进一步实现高水平的对外开放,增强国际竞争力。

(四)加强和完善金融监管

健全金融法治,完善审慎监管规则。遵循宪法宗旨和立法精神,大幅提高违法违规成本。健全双支柱调控框架,在金融委的统筹领导下,加强金融监管协调,补全监管漏洞,强化金融风险防控机制,提升地方金融监管能力。同时也要强化金融消费者合法权益保护,督促银行保险机构加强投资者适当性管理。

参考文献

[1]张笑玎,于晓城.金融科技助力商业银行服务实体经济的探索与实践[J].农村金融研究,2019(01):41-45.

[2]周灵慧.企业市场营销品牌策略的创新探讨[J].现代营销(经营版),2020(11):160-161.

[3]赵胜利,杨峙林.金融服务实体经济质量提升政策研究——对中小商业银行的建议[J].征信,2018,36(10):47-52.

[4]高中华.中国共产党何以拥有强大的创造力[J].人民论坛,2018(11):108-109.

[5]曲亚囡,李雪妍.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的法治思维与法治路径[J].佳木斯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21,39(01):68-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