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工程技术大学,上海市 201620)
摘要:
当今摄影专业教育和学科发展受到了数字技术的影响,同时也在追求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和全球性的视野。数字摄影技术的快速发展对摄影专业产生了深远影响;越来越强调与其他学科的融合;摄影专业教育和学科发展更加多元化和实践导向,培养创意思维、合作能力和跨文化视野,以适应不断变化的摄影行业。
关键字:摄影,专业教育,学科发展,
当下还需要学摄影吗?这个问题的答案取决于个人的兴趣、需求和目标。如果是对摄影感兴趣,并且享受通过镜头表达自己的方式,学习摄影可以更好地发展和探索自己的创造力;如果需要为个人社交媒体、家庭相册或特殊活动拍摄照片,学习摄影可以帮助您提高技能,拍摄出更具吸引力的照片,而且在当今社交媒体时代,拍摄吸引人的照片可以增加在平台上的影响力,提高内容的质量和吸引力;如果希望从事与摄影相关的职业,例如专业摄影师、摄影助理、摄影编辑等,学习摄影是必要的。摄影领域需要深入的技术知识和艺术创造力。
但如果这个问题是从学生的角度提出,今天为什么要学摄影?其实代表的不光是学生自己,还有其身后的家长和整个社会,即学摄影专业的出路在哪?如果这个问题是来自于摄影教育内部,即摄影今天在国内高等教育中如何生存?
摄影在高等教育中作为学科与专业是两个层面的概念,所面临的问题也不大一样。摄影作为学科,涉及到对摄影的历史、技术、理论、美学以及与其他领域的交叉关系进行深入的学术研究。摄影作为学科的学习可能包括摄影历史、影像分析、艺术哲学、摄影伦理等方面的内容。学生可以通过学习摄影学科,深入了解摄影的各个方面,培养对影像的深度理解和批判性思维。摄影作为专业,是一种实践性更强的教育路径,旨在培养学生成为专业摄影师或与摄影相关的职业人士。在摄影专业中,学生将学习摄影技术、摄影设备的使用、光影控制、构图、后期处理等实际操作技能。这种专业培养可以为学生进入摄影行业做好准备,包括商业摄影、新闻摄影、艺术摄影等不同领域。总的来说,摄影作为学科关注摄影的理论和文化背景,涉及影像的美学和哲学思考。而摄影专业则更侧重于培养学生实际的摄影技能和职业素养,以便他们能够在摄影行业中取得成功。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和职业目标来选择学习摄影的层面,无论是深入研究摄影的理论,还是追求成为专业摄影师,都能够在高等教育中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路径。所以学科问题是构架与对位的问题。在高等教育的话语体系中需要谈学科,需要所谓的知识体系。提出“摄影已死”和“摄影不用学”的结论即非从学科的角度来讨论问题,大多是从专业的角度看待。而专业的角度,其实会基于具体所在的学科环境。在具体的学科环境中摄影常常沦为被工具化的宿命。比如摄影在设计环境当中,有强烈的艺术气息,是高效广泛的应用,是容易的辅助手段,和所有的其他的技术手段一起辅助设计完成委托任务,这是不争的事实。但是将摄影作为工具化的结果,往往会导致忽略摄影在关系中的工具化身份,也是无法掩盖的事实。
摄影回归美术学,将摄影作为美术学支撑的二级学科,对于摄影教育的发展是有帮助的。当然美术学的框架既不应该也没有必要成为超越原有狭义视角的阻碍。这并不是意味着自闭,而是关注更多的选择。
学生可以通过创造性的摄影作品表达自己的艺术观点和个人感受。这可能涉及实验性的拍摄技术、特殊的后期处理以及与其他艺术形式的融合,例如摄影与绘画、雕塑等的结合。影像美学和理论探讨影像的审美原则、视觉语言和文化背景。学生可以学习关于摄影美学、视觉感知、图像符号学等方面的知识,深入理解影像在艺术和文化中的作用。研究摄影的历史与文化背景有助于学生了解摄影在不同时期的发展演变,以及它与社会、政治、文化等方面的关系。这有助于拓展学生的历史和文化视野。美术学中的摄影还可以涵盖各种实验性的技术,包括胶片摄影、古典相机的使用、古老的印刷技术等。学生可以通过这些技术来创造独特的影像效果,探索传统与创新的结合。随着数字技术的发展,数字摄影和后期处理变得越来越重要。学生可以学习如何使用数字相机、图像编辑软件以及后期处理技术来提升影像质量和创意。学生可以学习如何策划和组织摄影展览,从选择作品到空间布局都需要考虑。这个方向可以帮助学生培养艺术策展和展览管理的能力。在美术学的框架内,摄影可以与其他艺术形式融合,例如绘画、雕塑、装置艺术等。这可以创造出更丰富多样的艺术体验和表达方式。
摄影在美术学的学科框架内可以以多种形式发展,从艺术创作到理论研究,从技术实践到文化探索,都能够为学生提供丰富的学习和创作机会。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和目标选择不同的方向,拓展自己在美术学领域的知识和技能。
专业教学默认的是基于社会导向,社会需求导向的教学类型。一是社会分工和社会行业的变化;二是自身教学内容的变化。这两者的匹配关系决定了学生毕业后能否找着工作,也决定了学校声誉的影响。教师队伍既是专业发展的根本资源,往往也是阻碍发展专业的最大桎梏。所有的教学内容、培养模式、质量保证等等,都是基于教师队伍。从空间设备等基本的办学条件,到管理后台的学校政策支持、机制保障,每一条都属于必要条件,但非充分条件。从学科建设和专业设置角度看,既需要上下贯通的视野,也需要回到自己学校的现实。回到摄影这个专业,有些学校选择了放弃专业教学,有些选择保留坚持。
选择放弃专业教学的认为摄影已经不需要再被作为一个清晰的行业领域,不需要由学校进行有针对性的专业人才的培养,这是放弃摄影专业所昭示出来的。但实际情况也可能是更多的学校仅仅因为不再具有开展专业教学的基本条件,或者二者兼而有之。
选择保留坚持摄影专业教育的认为摄影在当下的社会生活中扮演越来越重要的角色,其应用体量和影响面都构成了一种人才培养的需求。只不过这个需求和以前不同,需要厘清。对此在摄影教育上应该做结构上的调整。在摄影图像的获取和生产方面,传统艺术院校比较擅长,教学中所占比例比较多;在影像的策划和使用方面比例和要求越来越高,但目前没有被提升到应有的重视;以及摄影图像的解读和阐释,随着摄影的变化而产生,变得愈发重要,空间容量变得巨大,更需要重视,已经不是简单的摄影史和艺术理论所能涵盖。
参考文献:
[1] 学科背景下的中国高等摄影教育——从课程、专业到学科的反思[J]. 石战杰.中国摄影家,2020(06)
[2] 关于高等摄影教育[J]. 阳丽君.中国摄影家,2021(09)
[3] 摄影教育对话录[M]. 刘晓霞.三晋出版社.2021
作者简介:施小军(1977年3月-)男;汉族;江苏人;艺术硕士;上海工程技术大学艺术设计学院教师;职称:讲师;研究方向:摄影工艺研究及创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