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建八局第一建设有限公司 250100)
【摘 要】通过对湿陷地质下密集嵌岩微沉降施工控制技术的改进和创新,模拟密集桩群施工单桩相互间的影响,确定施工方法及控制沉降的技术措施。解决了单桩沉渣厚度大及塌孔严重的问题,保证了工程桩的沉降量满足要求,缩短了施工工期。
【关键词】密集嵌岩桩;长护筒;分布式组合;桩端后注浆;微沉降
一、引言
随着国内大中型城市改善居民医疗环境,人民的幸福生活指数不断提高,近年来医疗健康卫生业的发展迅速,特别是疫情期间,医疗健康行业受到空前的重视,也带动各个行业的技术水平不断前进。在癌症治疗方面,中国引进了国际公认的、最先进的质子重离子治疗技术:质子重离子放疗,是运用质子或重离子射线治疗肿瘤的一种手段,也是现今 最尖端的放射治疗技术,其具有一系列优势,是目前国际公认的治疗固定癌肿的最先进手段。目前国内质子重离子医院建成并投入使用成功案例极少,质子重离子肿瘤医院建设必定成为未来发展方向之一。但是质子重离子设备对建筑物的要求极高,而如何保证建筑物的微沉降就是施工中的一大难点,因此,采用合适的工艺减小地基变形成为本工程施工的关键,对质子重离子技术的发展应用意义重大。
二、工程概况
徐州质子重离子医院项目位于徐州市新城区汉源大道东侧、徐州市奥体中心以南、徐州市中心医院新城区分院西北侧,占地面积82亩,项目总用地面积5.6万平方米, 该区域为沼泽地,南侧紧邻河道,地质湿陷程度不一,地下水类型为第四系空隙潜水及第四系孔隙承压水,埋深1.00~2.60m。第③层和第④层为流塑状态粉土,在桩基施工过程中极易出现塌孔现象,如果沉渣厚度控制不到位将无法保证工程桩施工质量。为满足质子重离子仓体地基形变的严格要求,质子重离子仓体下的工程桩采用桩间距1.4米,直径700mm的密集钻孔灌注桩,桩端支承在第⑬层中风化岩上,采用桩底后注浆减小沉降变形。
图1 质子重离子中心地质剖面图
三、施工关键控制点
质子重离子设备对建筑结构的形变要求极高,当建筑物形变超出设备要求的极限值将导致设备无法使用。建筑结构的形变依赖于基础的稳定性,桩基的施工质量是决定建筑物形变是否满足要求的关键。通过对湿陷地质下嵌岩工程桩微沉降控制施工技术的改进和创新,为确保工程质量满足质子重离子设备的沉降要求,密集嵌岩桩的施工关键控制措施主要以下几点:
(1)通过试桩成孔确定不同程度的塌孔区域并依此选采用哪种择钻机施。
(2)采用分布式钻机组合解决密集桩施工问题,充分利用各设备的优点,实现高质量成孔,缩短工期。
(3)通过采用旋挖循环造浆护壁+长护筒护壁技术解决单桩在超硬地质下的流塑粉土层塌孔问题。
(4)采用泵吸反循环清孔技术,使用沉渣检测仪有效控制沉渣厚度。
(5)通过在桩身内预埋注浆管,并通过压力控制式注浆机进行桩端后注浆,有效控制单桩沉降变形。
(6)加强过程质量控制,确保桩基工程整体施工质量。
四、施工技术及控制措施
1、工程试桩确定施工工艺参数
为验证桩身质量即单桩竖向承载力特征值满足设计要求,检验施工工艺的合理性与适应性,按照设计要求开展重离子区试桩施工。
通过试桩复核了项目工程地质,根据现场施工情况确定采用确定旋挖循环钻机,采用膨润土泥浆护壁+长护筒相结合方式保证单桩不出现塌孔。通过试桩确定了钻机施工效率、单桩充盈系数、混凝土配合比、塌落度、钻进速度、拔管速度等各项工艺参数。根据试桩过程确定后续正式桩施工时的人员和机具配置,修正施工方案,完善施工组织,指导后续灌注桩施工。
2、密集群桩施工工序控制
质子重离子中心施工空间狭小,工程桩密度大,单桩间距只有1.4m,单桩成孔质量受桩间距影响大。加上第③层和第④层为流塑状态粉土,钻机施工过程中的振动,非常容易造成塌孔,甚至导致相邻两孔串孔。根据桩的布置,分单元平行施工,制定合理的打桩顺序。单元内减小单桩之间施工的相互影响,采用跳打,对称施打,分段均衡施工等措施,使土层挤密均匀,降低塌孔风险。
施工过程中重点坚持隔二打一,在钻机布置上统筹布置,使作业面上施工的钻机有序施工,互不干扰,工序衔接紧密,确保施工质量及施工工期。
3、单桩成孔质量控制
成孔是混凝一灌注桩施工过程中的一个非常关键的工序,成孔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灌注桩质量的优劣,如果控制不好,会导致发生塌孔、缩颈、桩孔偏位等质量问题。为保证成孔质量,钻孔桩机就位后,应对钻机的钻杆垂直度进行复测,准确无误后开机钻孔。采取扩大桩机支承面积的方式使桩机稳固,因桩机成孔振动大、机前压力大,采用2根300x300的枕木并排垫于前端支腿下,保证机身的稳定,每钻进3-4m验孔一次,自上而下徐徐下放钻头,查看有无受阻或打钝现象,以确保桩孔垂直度。钻机钻进过程中,要求慢速进尺,增加护壁时间。要求对不同的地层和深度按不同的方式操作:刚开钻时,要轻压慢钻,回转速度不能太快,以免钻杆过分抖动,造成孔位偏斜。
本工程地质条件复杂,表层土为杂填土,第③层和第④层为流塑状态粉土,地下水位高,钻进容易,护壁困难,施工过程中非常容易造成塌孔。第四层流塑态粉土底标高离地面大约11米,采用旋挖湿成孔工艺,泥浆护壁不能有效地控制塌孔。单桩定位后采用打拔机将12米长护筒打入地下,护筒埋设前校准桩心,打入过程中多次复核,确保护筒的定位准确。长护筒有效的解决了流塑态粉土层的塌孔问题。在旋挖湿成孔作业工艺和长护筒相结合进行施工。施工过程中除钻机自身造浆功能外,成孔前利用膨润土、火碱、纤维素等原料提前造浆备用。严格按照土层地质条件的不同配置不同性能的泥浆护壁。在粉土层中成孔时,泥浆比重控制在 1.1~1.3;在含砂黏土层及易坍塌的土层中成孔时,泥浆比重适当提高控制在1.3~1.5。泥浆粘度控制在18 s~22 s,含砂率≤4%,以确保每根桩的成孔质量。
图2 超长护筒埋设
4、桩端沉渣厚度控制
本工程桩由于表层为杂填土,且持力层在中风化岩层,桩基施工采用旋挖钻机施工,由于旋挖钻机的施工工艺,孔底沉渣过厚。灌注桩孔底沉渣过厚会导致承载力降低,根据以往桩基超声波检测分析,桩基根部有缺陷,基本都是沉渣过厚导致。质子重离子中心对桩基承载力要求极高,旋挖成孔桩的沉渣厚度控制成为工程桩施工重点和难点。传统的旋挖清孔由导管注入孔底,带动沉淀物上浮清孔。如果想把桩底较大沉渣颗粒排出孔外,受现有泥浆泵排量的限制,排量太大还会导致塌孔,引发质量隐患,并且很难将泥浆中大岩砾石完全置换到孔外去,因此传统清孔方法不理想。泵吸反循环工作原理是通过泥浆泵的抽吸作用,在导管内腔形成负压,在孔内液柱和大气压双重的作用下,环状空间的泥浆流向孔底,沉渣吸进导管,通过泥浆泵排至地面沉淀池内;沉淀砂石后,泥浆流向孔内,形成反循环。采用泵吸反循环法进行二次清孔,采用排量为200m3/h的泥浆泵,用φ0.3m的导管进行清孔,满负荷运转泥浆上返流速能够达到1.58m/s,因此进入导管内的桩底沉渣能够被有效的清理上来。
图3 沉渣检测仪使用
5、桩端后注浆质量控制
由于桩底沉渣导致桩端和持力层有一定缝隙,使桩端混凝土强度降低,影响桩基承载力。采用桩端后注浆技术,有利于消除桩端缺陷,提高钻孔灌注桩单桩承载力。
首先,加强现场桩基施工的管理,每个环节安排专人负责,实行全程旁站式管理。其次要保证注浆管与钢筋笼的牢固,每2米设置固定钢筋,注浆管比钢筋笼长50cm。在注浆管底部安装铜单向阀,检查单向阀的性能,确保注浆的成功率。桩基施工过程中记录好每颗桩的混凝土灌注时间,灌注桩成桩后的 7~8小时内,应采用清水进行开塞,水量不宜过大,以疏通为准。初始压力2 MPa 左右,持续时间3 min,清水开塞的时间特别重要,早则对桩身混凝土产生破坏作用,晚则开塞失败。群桩注浆应一次性注浆,注浆先施工周圈桩再施工中间桩。成桩2天后且周围10米范围内没有正在施工的桩基时开始进行注浆。泥用量及注浆压力根据设计要求(水泥不少于1.3t,注浆压力为4Mpa,注浆流量不宜超过75L/mi)。施工时根据每个孔的情况进行优化并最终确定注浆参数。终止注浆标准采用注浆量和注浆压力双控的原则,以注浆量控制为准,注浆量不少于1.3t,注浆压力控制为辅,当注浆总量已达到设计值的75%,且注浆要超过设计值,可终止注浆。每完成一根桩的注浆工作,须做好施工记录,试注浆记录、设计工艺参数、后注浆作业记录、特殊情况处理记录等资料。
最后,通过压力注浆加固桩端沉渣,提高桩端、桩侧土体强度,从而将沉降变形降低到最小。
五 结语
总之,为了保证湿陷地质下密集钻孔灌注桩的施工质量, 避免因沉降或沉降不均对后期建筑物的使用造成影响。必须选择合适的施工设备,合格的施工人员,严格按照施工规范要求把握每道工序质量, 严格按照施工规范要求进行施工,做到精心、精准施工并加强监管和控制施工质量。现场管理人员要具有周密的组织协调能力,要有高度的责任心,各个部门协同配合,做到精益求精,才能保证工程质量。实践证明,本工程通过合理的施工工艺,严格的施工控制措施,确保了单桩的施工质量和形变量均符合建筑物的要求,桩基的微沉降是完全可控的。
参考文献
(1) 《建筑地基基础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标准》,GB50202-2018
(2) 《建筑基桩检测技术规范》,JGJ 106-2014
(3)吕秀杰,浅谈钻孔灌注桩施工中的质量控制[J];嘉兴学院学报,2002
(4)王金水,浅谈钻孔灌注桩的施工要点;建筑时报,2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