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建筑第八工程局有限公司,上海市,200000)
摘要:高层建筑筏板基础因其厚度大、混凝土方量大、浇筑过程时间长等一系列问题,在施工过程中必须重点控制,采取何种措施确保施工质量可靠、施工过程顺利开展是现阶段所面临的关键问题。基于无锡国家软件园五期项目施工过程中有效调整大体积混凝土配合比、优化大体积混凝土浇筑方式、养护措施、控温措施等,能够有效保证大体积混凝浇筑的顺利进行,确保混凝土施工质量优良、无温度裂缝等问题的出现。
关键词:筏板基础;大体积混凝土施工;质量控制
1大体积筏板混凝土定义特点
大体积混凝土根据相关规范的定义为,混凝土结构实体尺寸不低于1m的大体量混凝土,或者因混凝土水化热容易导致结构裂缝产生的混凝土。大体积筏板基础混凝土主要的结构特点:(1)因大体积筏板基础比较厚(一般在1m之上),一次浇筑面积大,筏板钢筋配置密集、结构形式复杂(有下翻梁、暗梁等),并受到各部分构件约束作用大,易因内外温差和收缩徐变等影响产生内外部裂缝。(2)筏板基础一方面作为基础受力的重要构件,另一方面承担着结构自防水的功能,因此混凝土结构强度等级和抗渗等级都比较高,当混凝土浇筑养护过程中产生较大的温度差,易引起筏板构件开裂导致基础发生渗漏等问题。(3)为满足结构整体性指标,大体积筏板基础在混凝土浇筑过程中要求一次性浇筑,不能留置施工缝,连续浇筑过程中易导致混凝土水化热内部积累,混凝土内部温度上升快,热量扩散慢,产生显著的内外温度差,因大体积混凝土抗压变形能力强、抗拉抗裂强度低,当混凝土浇筑过程中内部混凝土产生的水化热较高外部较低时,产生内外温度差,进而导致混凝土产生温度应力作用,导致混凝土产生开裂等问题。
2筏板基础大体积混凝土施工质量控制的措施
2.1工程概况
某建筑面积89950.25m2,层高11m,为现浇框架结构,一层功能为车辆段运用库,根据变形缝共划分为6个大区,二层功能为上盖开发车库。运用库及上盖分两个阶段实施,一阶段施工至一层运用库顶板,二阶段实施上盖结构部分。基础形式为桩基础、独立基础、条形基础、筏板基础,混凝土强度等级为C35,均要求一次成型浇筑。其中筏板最小几何尺寸均大于1m,且绝大部分筏板浇筑方量达到4000m3以上,具有施工组织难、不可控因素多、单次浇筑方量大、持续时间长、水化热量大、病害易发生等特点,尤其是在浇筑过程中的温度控制以及浇筑后的养生环节需重点把控。
3筏板基础大体积混凝土施工质量控制的措施
3.1施工配合比的优化
作为大体积混凝土,需在保证混凝土强度和特定技术指标的前提下,尽量降低内部水化热,因此配合比的优化成了关键所在。混凝土配合比优化设计的目的是在满足建筑物强度及耐久性要求的前提下,配制出具有较好施工性能和经济性能的混凝土。15#筏板在实际施工中适当减少水泥用量和单方用水量,降低水化热,同时提高混凝土中粗粒径碎石所占比例,以减少混凝土本身的收缩。
3.2混凝土运输准备
在混凝土浆液制备成功后,就需要采用车辆将其运送到施工场地,其运输时间一般需要控制在一个小时以内,并且运输车辆的搅拌筒保持3r/min匀速转动,进入施工场地后,则需要加快转速,达到10r/min左右,并持续3分钟,待其停下后,则可反转卸料,其转速需要保持在6r/min。当运输车辆卸完混凝土后,应及时进行清洗,以防混凝土在筒内凝结,且需要注意,清洗时需熄灭发动机。在运输车辆进入施工现场时,需要安排2名检测人员,对所用的进入车辆进行检测,验收小票,查看相关信息,如混凝土强度等级、出厂时间、浇筑部位等等,同时还需要随机抽样检测混凝土的坍落度,如若混凝土的质量不能满足施工的需求,则需要一律退回搅拌站。
3.3混凝土浇筑过程中的质量控制
3.3.1预先湿润混凝土接触面
因浇筑时的气温偏高、筏板面积较大,为避免模板和垫层吸水,影响混凝土配合比,在15#筏板浇筑前对模板和垫层进行了洒水湿润,同时能起到一定的降温效果。洒水时控制水量,既不能过多以免形成积水,又不能与浇筑的开始时间间隔太长起不到湿润作用。
3.3.2选择合理的浇筑方式
混凝土的浇筑从15#筏板短边开始,沿长边方向自一端向另一端推进,逐层上升,全面分层,每层浇筑厚度控制在400mm,边下料边振捣。该浇筑方法一方面方便振捣,提高混凝土浇筑质量;另一方面使混凝土拥有较大的散热面积,利于控制混凝土升温的速率。
3.3.3混凝土浇筑分层控制措施
为控制混凝土浇筑时的分层厚度,现场采取了在筏板的模板四周设置反光贴的方式来标识分层厚度,同时每隔5m还设置了一道竖向带有分层厚度控制反光贴的钢筋。混凝土浇筑时由专人全程盯控分层厚度。
3.3.4混凝土浇筑过程中的沁水处理
15#筏板在浇筑时坡底混凝土表面出现了较多的沁水、浮浆,如不及时处理会影响混凝土的质量,因此在现场施工中安装了污水泵,及时抽排混凝土表面沁水及浮浆。
3.4混凝土振捣
在混凝土浇筑过程中,施工人员应该采用振捣棒机械振捣,且需遵循“快插慢拔”的施工原则,同时要确保均匀振捣。在振捣过程中,振捣棒的插点要均匀排列,其排列方式可采用并列式,也可以采用交错式,但是其间距必须要保持在300毫米左右,且插入深度在100毫米以下。在正式振捣时,施工人员应该依次进行,切不可跳跃式振捣,同时要确保每个振点的振捣时间持续30秒,当混凝土浆液的表面泛出灰浆,且不出现气泡时,才能表明该地方施工完成。振捣的时长一般在10秒左右,需要均匀振捣,不可漏振或是出现过振的情况,当砼表面浮浆,且不下沉,也无气泡时,振捣施工才算完。
3.5二次复振及二次抹压
在振捣施工完成后,混凝土初凝之前,还需要对初步浇筑完成的基础筏板进行二次复振施工,从而可以将混凝土中的泌水排出,避免在其内部有过多的水分,引发混凝土空隙现象。浇筑混凝土的二次复振不仅可以提升其密实度,更可以提升混凝土和钢筋的抗渗性和抗裂性能。基础筏板混凝土在初凝过程中会形成一层较厚的水泥浆,施工人员需要在初凝之前将其表面刮平,再采用铁抹子将其表面压实戳平,且需要在终凝之前,将该项施工完成。在二次抹压施工中,施工人员首先需要采用铁抹子将混凝土压实,然后用木抹子将表面打磨压实,从而避免混凝土因失水收缩而引发裂缝现象。
3.6混凝土温度控制
在混凝土浇筑和终凝阶段,施工人员需要时刻掌握砼内部温度变化规律,并做好砼养护和砼防裂工作,从而确保基础筏板混凝土施工质量。在混凝土浇筑施工完成后,需要对混凝土布设温度探点,时刻关注其温度的变化,且由专业人员负责测温工作。
3.7混凝土浇筑后的养护
大体积混凝土在施工中养护工作尤为重要,为防止混凝土内表温差过大而产生裂缝等问题,15#筏板采取了如下保温、保湿养护方法:随混凝土的浇筑顺序,在表面初步抹平后,采取覆盖带水保温养护法进行养护,即在浇捣好的混凝土表面覆盖一层塑料薄膜和一层毛毡,塑料薄膜和毛毡兼具保温保湿作用。塑料薄膜的覆盖要及时,边抹平边覆盖,且使其紧贴混凝土表面,以减少水分的损失;毛毡在混凝土刚初凝阶段覆盖,搭接不少于50mm。在混凝土初凝中期掀开养护层,对可能产生的微裂缝予以搓压处理。在混凝土养护期内,定期在毛毡表面适量撒水,使混凝土表面始终处于潮湿状态。
4结语
总之,基础筏板大体积混凝土施工技术可以提升建筑的整体稳定性和质量,因此,施工人员需要在实际工程中不断地优化和调整施工方式,为我国的高层工程项目建设提供优良保障。
参考文献
[1]聂占杰.筏板基础大体积混凝土施工处理技术分析[J].大众标准化,2022,(08):131-133.
[2]乔建华.筏板基础大体积混凝土施工技术研究[J].绿色环保建材,2021,(12):125-1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