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10722197010222976
摘要:土木结构建筑作为一种传统的建筑形式,广泛存在于农村和少数民族聚集区。由于土木结构建筑存在强度差,稳定性不高等缺陷,在地质灾害面前极易造成坍塌,破坏力大,极容易造成毁灭性的伤害。在历次地震救援中,发生于偏远山区较多,这类地区由于传统土木结构房屋多,因此,容易造成严重的破坏,导致大量的人员伤亡。本文将以土木结构建筑坍塌为研究对象,探索土木结构建筑坍塌救援的程序和救援技术,为消防救援队伍提供技术支撑。
关键词:土木建筑;结构建筑;坍塌救援
1.建筑坍塌事故特点
1.1突发性强,进程快
建筑在受到地震、泥石流、火灾爆炸等外部因素影响而坍塌前无明显征兆,或征兆时间极短,可预备性极低。整个坍塌过程在短短十几秒内完成,留给建筑内部人员的反应时间短暂,逃生困难,尤其在结构复杂建筑中几乎无法逃生。
1.2破坏力强,伤亡大
建筑坍塌主要是以建、构筑物的承重横梁、支柱及墙体等重物倒塌、塌落和高空坠落为主。这些建、构筑物多以吨计,倒塌坠落过程中具极强冲击力和破坏力,对建筑内部及周边人员极易造成致命伤害,而坍塌后的废墟堆积重量大、体积大,还易导致救援人员难于快速搜救被埋压人员,降低了被埋压人员生存概率。
1.3次生灾害多,具二次坍塌可能性
坍塌后,建筑内部水、电、气管线遭破坏,化工建筑更有大量化学气、液等物料管线,导致各类可燃、爆炸、有毒、腐蚀性物质泄漏,极易引起次生灾害。对于建筑本身由于发生坍塌,自身结构被破坏后失去原有稳定性,容易发生二次坍塌,如因地震、泥石流等外力造成坍塌,外力未消除或自身不稳定等,随时可能发生二次坍塌或建、构筑物坠落。
1.4社会影响范围大,舆情热度高
建筑坍塌多在城镇区域内发生,居民多且传播速度快,易引起大量围观及社会广泛关注,造成较大舆论压力;被困人员家属情绪激动,易做出不理智行为影响救援,特别是现场指挥人员判断决策。
2土木建筑坍塌救援技术
2.1搜索技术
救援人员不适宜深入坍塌物现场搜索,防止破坏现场,对埋压人员造成伤害。可以在距离坍塌现场不远采用仪器探测,如采用雷达生命探测仪进行探测,可以避免人员进入废墟对埋压人员造成二次伤害。同时,可以采用两条以上的搜救犬开展搜索,搜索犬质量轻,不会对浅层埋压人员造成伤害。同时,两条犬可以相互验证,确保搜索的正确性。由于土木结构建筑坍塌造成人员被困以表层和中层被困为主,深层被困人员相对较少。对于表层被困人员的搜救除了利用上述方式外,还可利用特定紧急呼号进行。救援现场移动电话系统向该地区的所有手机发送警讯,启动手机铃声。
2.2支撑技术
支撑技术进行救援工作时的安全保障,既是为了减少幸存者和救援人员的危险,也是防止二次坍塌或连续性倒塌给幸存者带来二次伤害。对于土木结构建筑而言,主要用到的支撑技术有横向支撑和垂直支撑。横向支撑用于尚未坍塌的墙体和结构件的支撑。垂直支撑则用于开辟生命通道和支撑废墟。但是由于是土木结构,稳定差,在支撑过程中应当考虑采用木方和木板进行,不宜采用顶撑力过大的钢结构套具,不适用于重型救援工具。
2.3破拆技术
破拆技术是开辟救援通道的重要手段。在救援过程中遇到的不能移动的建筑废墟构件,或压在幸存者身上的大型构件,必须进行安全有效的切割、钻凿、剪断等。救援时可以用无齿锯、链锯等工具将木质的梁、柱、楼板等分离、断开。液压的破拆工具组可以将板、柱、管等材料切割,分离。用剪切钳、切断器等工具将金属板、条、管等材料断开的方法。针对不同的材料用不同的破拆工具,以达到最佳的破拆效果。
2.4挖掘技术
坍塌现场被困人员仅是被局部的倒塌物卡、压住,或是跌落在倒塌废墟的上部,因伤势严重无法逃离险境而被困,对此救援人员应采取措施,使其尽快地脱险。由于埋压人员就存在于浅层,因此不适宜采用大型机械设备进行挖掘。在坍塌现场,当确定有人员埋压时,应该采用人工作业的方式进行。不适宜采用大型工程机械进行挖掘,防止产生二次伤害。在事故救援的收尾阶段,确认没有被困人员,可以采用大型工程机械开展废墟的清理,加快灾情的处置效率。
2.5医疗救助
现场医疗救护是在救援现场对营救出来的伤员采取一些快速、简捷的医疗措施,以挽救其生命,防止伤情进一步恶化,最大程度减轻伤者痛苦。这个过程的医疗救助往往是在专业医疗救援队伍未到场之前展开的,开展救护时要求灵活掌握,按先抢后救、先重后轻,先急后缓的顺序抢救,最大限度地减少人员伤亡,防止伤情扩大化。除了身体的及时救助外,还需要对把被困人员进行心理疏导。建筑物坍塌对伤员的心理打击是巨大而深刻的,不仅承受着巨大的肉体痛苦,还要承受着失去亲人的巨大心理震撼。医护人员在救治伤员的同时,实施积极的心理干预是非常必要,最大限度降低伤员的精神压力。
3建筑坍塌事故处置关键点
3.1第一时间调足救援人员
接到报警后,需要调动破拆、搜救、照明等消防救援力量,还要立即上报当地政府启动应急预案,依据联动机制加强力量调派,考虑现场救援工作需求,重点调集公安、交通、供水、供电、供气、通信、城市执法、医疗卫生、住建、应急、环保、气象、通信、民政等联动单位及地方社会力量。
3.2快速统一现场救援力量
救援初期各方力量聚集、多部门到场,能够深入一线施救,迫切参战,都想成为主力,如未建立有效的联合指挥部,容易打乱仗、乱打仗,不仅无法快速救援,反而会干扰整体救援工作进行。地方联动部门虽然可以按照预案各司其职,但无法保证效果。因此,需要快速建立联合指挥部,明确现场指挥权以及前线作战指挥权,确保现场救援工作有序,各方力量能够快速形成有效合力,实现高效救援。
3.3科学果断使用机械设备
在搜救过程中坚持从实际情况出发,利用多种方式方法反复搜索,确认无生命迹象情况下,果断利用机械设备采取人机结合、小型工具与大型机械搭配使用的方式,对废墟堆进行逐层清理逐层探测,以提高救援效率,避免浪费时间。
3.4合理科学部署作战力量
建筑坍塌事故救援作战,务必对现场救援力量进行合理安排,制定轮换机制,组织梯次进攻,确保现场不间断开展救援。对社会力量的调度要充分考虑时间效力:社会力量普遍没有24h值班备勤制度,不能做到第一时间到场,为避免贻误救援时机,要避免在夜间或休息时间调度,为社会力量到达现场预留时间。
3.5持续监测现场作业环境
救援现场二次坍塌及次生灾害发生风险较大,可进行实时监测并采取有效措施防御和干预。要考虑救援现场或坍塌建筑单位是否有疫情、辐射、腐蚀等风险。接警过程中要询问事故单位类型及周边环境,在调派力量后应及时通知电力、水务、燃气等相关部门单位,要求快速对现场相关危险源进行管控,提示救援力量做好个人防护和辅助决策工作。
4结束语
土木结构建筑坍塌是一种常见的灾害事故,特别是在中西部和偏远山区。由于其结构特点,在地震、火灾、泥石流等灾害发生时,极易造成房屋坍塌。因此,掌握救援技术具有重要的意义。要了解土木结构建筑坍塌的特点。土木结构建筑坍塌有自身的特点,呈现出不同的危险形式,对确定救援方案有极其重要的作用。要掌握土木结构建筑坍塌的救援技术。救援技术是救援程序的具体体现,采取科学有效的救援技术和方案救援成功的重要保证。
参考文献:
[1]侧向木质支撑技术在地震灾害建筑坍塌救援中的应用[J].马江涛,唐虎潇.中国应急救援.2021(06)
[2]土木结构建筑坍塌救援技术研究[J].陈亚雄.今日消防.2021(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