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协和学院 山东省济南市250109
摘要:目的:探讨腰椎牵引与干扰电刺激联合应用在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中的作用。方法:针对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方法,进行随机对照的实验性研究。研究选取济南市某康复医院2022年10月至2023年1月初收治的60例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以比较两组患者在治疗后的疗效差异。对照组的患者采取常规腰椎牵引康复治疗,实验组采用了结合干扰电疗法的康复训练方案,与对照组进行对比。结果:治疗3周后,实验组显著优越对照组,干扰电疗可明显改善病人的行动及日常生活功能,降低病人的痛苦程度。结论:腰椎牵引结合干扰电疗法可以帮助腰椎间盘突出患者的恢复,有显著的康复效果;腰椎牵引过程中牵引时间、重量、频率以及干扰电疗法电极片所贴部位、电流频率、时间的选择上都有了进一步完善。
关键词:腰椎牵引 干扰电疗法 腰椎间盘突出
1研究背景
腰椎间盘突出症(lumbar disc herniation,LDH)是腰椎间盘变性,纤维环破裂,髓核突向后方,刺激或压迫相邻神经根或马尾神经而导致的疼痛综合征,其典型的症状是:腰痛,坐骨神经痛,同时还伴随着单/双侧下肢的放射性疼痛、感觉异常和/或肌肉无力,功能失调,甚至会导致患者出现跛行等症状,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和工作质量。国内外通过中药、针灸、正骨推拿包括健康教育、运动疗法、牵引、理疗、针灸、药物等方式对于腰椎间盘突出症的进行了研究,研究趋势逐年上升。因此,在进行康复治疗前,治疗师共同讨论一种疗效好、治疗过程减少患者痛苦且在康复操作过程中较简单的非手术治疗方法具有十分重要的临床意义。
2 资料与方法
2.1一般资料
本研究随机选取济南市某康复医院2022年10月至2023年1月初收治的80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根据纳入和排除标准筛选出符合条件的腰椎间盘突出患者60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两组(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30人,两组在总体数据上没有显著性差异。
2.2治疗方法
对照组30人进行常规腰椎牵引训练,实验组30人进行腰椎牵引训练结合干扰电疗法。单次治疗腰椎牵引和干扰电疗法各30分钟,疗程为3周,每周5-6次,休息一天。
2.2.1对照组
对照组30名和实验组30名腰椎间盘突出患者均给予腰椎牵引治疗,腰椎牵引是一种安全、简便、有效的治疗方法,这种治疗方法可以缓解或消除患者腰部肌肉、韧带和关节囊的痉挛,使脊柱恢复正常的生理曲度,可以减轻腰椎小关节和椎间盘的压力,从而减轻神经根的压迫。患者取仰卧位于牵引床,小腿处垫高,呈屈膝、屈髋位,以便腰椎获得最大的屈曲和伸展,治疗师向患者做好解释,告知患者仪器的作用、治疗过程中会出现的反应、以及治疗时长,减轻患者的紧张情绪,叮嘱患者在牵引的过程中不要屏气或用力对抗。接着把牵引带紧固在患者的下部胸部和骨盆上,一般是把相反的牵引带紧固在患者的胸部(或者两侧的腋下),而骨盆的上边缘要恰好在髂前上棘上,并分别进行拉紧固定,以免影响病人的正常呼吸,以及卡压腋窝,导致手臂丛生。与此同时,两边的牵引绳应该是对称的,松紧要合适,要以病人的舒适度为原则,将牵引带绑在牵引弓和牵引床头。准备就绪后,告知患者将启动机器进行牵引,让患者有所准备,然后按下电源开关,设定控制参数,可以采用间歇牵引,也可以采用持续牵引,牵引的重量要依据病人的体重和身体的适应情况来确定,一开始的牵引重量通常为病人体重的30%,或者是病人体重的1/3-1/2进行持续牵引,起效后逐渐加大牵引重量,以达到牵引时患者能耐受及牵引后患者感觉症状减轻为准4,牵引过程中治疗师不得离开治疗区,时刻关注患者反应,如果患者出现症状,体征加重,应减轻牵引重量或停止牵引。一般每治疗3至5天增加2kg至4kg,直至体重的60%,每次牵引时间30min,每日一次,治疗期间患者应注意休息,不要做弯腰、用力或扭动腰部等增加腰部负荷的动作,以免引起腰部软组织损伤。牵引结束后,不要突然松开牵引带,应缓慢放松,患者不能立即起床,需仰卧休息10分钟后再缓慢起身,对照组30人可休息,即一次治疗结束,连续治疗3周。实验组继续结合干扰电治疗。
2.2.2实验组
实验组30例患者,在完成了腰椎牵引后,采用干扰电疗法。干扰电疗法的作用原理可能是,促进了局部血液循环,肌肉在持续节律性收缩的同时增强了肌肉力量5。干扰电治疗:采用XY-K-GR-AI型号干扰电治疗仪(翔宇医疗有限公司)进行治疗6。治疗师让患者俯卧于治疗床上,暴露治疗部位,膝关节微屈。治疗师选用两组(四块)大小合适的负压吸附电极(吸引压范围为-30~-300mmHg,1mmHg=0.133kPa),以患者腰椎压痛最明显处为中心,避开腰椎,将电极片贴于腰椎两侧一横指,治疗仪有4根导线,分为两组,每组两根导线。一组连接到治疗机的一路输出孔,另一组连接到另一路的输出孔。在使用时,把电极放置在腰背痛部位,应依据病人的承受能力及治疗位置,设置合适的负压。治疗机可输出低于50毫安的电流,基础频率为5000Hz,差频范围为80~120Hz。输出的干扰电流应该与患者的舒适度相关。在90~100Hz范围内,不同频率的干扰电流具有不同的效果,在90~100Hz范围内,干扰电流具有良好的镇痛效果。50~100Hz的差频电流能使微细血管、小动脉得到舒张,加快血液循环,加快渗出物的吸收;频率在10~1050Hz之间,能够导致骨骼肌的强直收缩,促进肌肉血液循环,通过锻炼骨骼肌,提高平滑肌的张力,促进血液循环,改善内脏功能。依病情选用不同频率,每次定频、扫频各10分钟,每周3-4次为主,每次治疗时间为15~30min,连续治疗3周,治疗过程中治疗师不得离开治疗区,时刻关注患者情况,对于感觉较弱的患者加强关注,以免烫伤。
2.3评定量表
采用简化Fugl-Meyer运动功能、改良Barthel指数、ROM、VAS疼痛评分、疗效评定等量表进行评估。首次评估在治疗前一天内进行,治疗3周后再次进行评定。
2.4统计学分析
使用统计软件SPSS的23.0版本,将有关的统计数据进行相关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以(x — ±s)表示,采用方差分析。如果呈正态分布且方差齐,对于组间比较,则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如果偏态分布和方差不齐其中一个条件成立,则采用非参数检验。选取构成比(%)对计数资料进行检验。若p<0.05为差异,这就可以判断在统计学上有显著差异。
3结果
3.1实验前后两组LDH患者Fugl-Meyer运动功能分级评定比较
采用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分量表,对两组进行对比,治疗前没有统计学上的显著差别。治疗3周后,实验组LDH患者的Fugl-Meyer运动功能分级好转更明显。
3.2实验前后两组LDH患者日常生活活动能力测试评分比较
经单因素方差分析,两组患者在治疗前的日常活动能力测验得分上没有显著性差异(P>0.05),而治疗后,两组患者对比,实验组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
3.3实验前后两组LDH患者关节活动度测试评分比较
通过单因素方差分析,两组患者在治疗前的关节活动度测试评分没有显著性差异(P>0.05)。在对照组中,测试前后的分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实验组患者在测试前后的关节活动度测试评分差异非常显著(P<0.01),即治疗有效。
3.4实验前后两组LDH患者VAS疼痛分级测试比较
治疗前,使用VAS疼痛分级对两组LDH患者进行评定,实验组与对照组的VAS评分无显著性差异,但3周后,实验组的VAS评分较对照组明显提高,且有显著性差异。
4结论
常规腰椎牵引可使患者的脊柱减轻神经根的压迫和刺激,促进椎旁软组织的血液循环,减轻水肿,使肌肉痉挛减轻,椎间盘压力降低,增加腰部肌肉的力量和韧带的弹性。干扰电疗法有较深的透入性,改善身体的新陈代谢,加速废物的排出,增强免疫力,预防疾病的发生。腰椎牵引结合干扰电疗法促进神经系统的活跃,提高身体的反应速度和协调能力,有助于提高运动表现和身体素质
第一作者:石佩云(1998.04-),女,汉族,宁夏固原,学士,康复治疗师,主要从事康复治疗学临床研究
指导老师:张伟涛(1995.08-),男,汉族,山东聊城,硕士,主要从事康复治疗学教育研究和运动医学研究
该篇文章依托山东协和学院2023届本科毕业论文发表
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