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泰安宁阳县金桥学校 271400
摘要:学校是学生发展的主要场所,要大力推进教学改革工作,提升教学质量,有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但所谓的减轻学习负担并不是要老师降低教学质量,相反要进一步提高教学质量。而小学数学作为小学阶段既重要又难学的科目,传统的刻板枯燥的教学方法不能达到激发学生思维、提高教学质量的目的。在小学数学教育中,教师应采取有效的教学方法,引起学生的注意,激发学生对知识的需求和渴望,促使他们积极参与教育教学活动,提高课堂效率。
关键词:大单元;小学数学;整体教学
1大单元教学活动的开展要结合多种数学要素的关联
关联在数学教育中是指运用整体关联思维来学习,包括纵向联系和横向联系。垂直关联性体现在数学知识的点、线、面不断积累过程中,表现为螺旋式上升的过程。横向联系表现为不同领域知识的相互渗透、方法与概念的相互融合、学生在数学文化中的相互碰撞与融合以及学生数学文化的相互促进与成长。例如,在我们的小学数学“表内除法”教学中,教师在教学中的重点是让学生学会用除法解决问题,在教学中我们首先要建构除法与平均分、减法、乘法等知识的意义关联。在课堂上提供了“6个小朋友,每辆车要坐2个,需要几辆车”等实际问题,学生首先想到的是去平均分,用6个小圆圈代替每个小朋友,然后数了一下需要3辆车。这当然也可以用减法来计算,6-2-2-2=0,正好进行了3次相减,所以需要3辆车。在考虑平均数、减、除(6÷2=3)之间的关系时,他们会发现平均分可以用除法计算,除法是一个简单的运算,也就是减去相同的几个数。与此同时,学生也会认识到除法与乘法是密切相关的,他们都能用乘法口诀来进行求商运算,结果发现除法是乘法的逆运算。所以,在学习这一知识时,一定要从整体上看待问题。数学是一门结构严谨的学科,关联是学生主动建构新旧知识等数学要素联系的重要手段,也是数学概念基础上的重大进步。
2专题探究式单元整体教学
结合单元主题设计专题探究活动,这也是大单元教学一种很好的思路。小学时期课本中涵盖的数学知识普遍有着很强的实用性,教师在进行知识讲解时除了要从理论层面展开剖析,建立学生的学习认知,也要多设计各种实践探究活动,让学生在实际应用的基础上对知识有更牢固的掌握。不仅如此,设计有一定综合性的实践探究活动,还可以为大单元整体教学带来推动效果。在这样的训练过程中,单元整体教学的预设目标会得到更好的达成,同时,学生的学科素养也能够得到不断强化,这是一种很好的教学实践方案。以《元、角、分》这个单元的教学为例。结合本单元知识的特点,教师可以尝试渗透货币文化,引导学生“在玩中学”。具体可以进行如下几个课时的设计:第一课时的“货币的初步认识”基于学生的好奇疑问,主要介绍货币的发展史、货币的用途,简单了解目前世界的通用货币,然后聚焦人民币认识特征。第二课时是整合原本的第一、二课时内容,重点探究进率,学习简单购物。第三课时先开展实践体验课,学生拿着仿真钱币模拟购物,在付钱、找钱的过程中学会计算,是进行知识应用与实践以及丰富学生财商知识积累的训练过程。教师可以遵循这些基本的教学思路,将这几个课时的设计进行相应整合,还可以将各种实践探究活动穿插到各个课时中。这可以发展学生知识的应用实践能力,这能够更好地促进素养导向下小学数学大单元教学质量的提升。
3体系联通式单元整体教学
在针对高年级数学知识展开大单元教学时,教师可以有意识地体现知识之间的体系联通。高年级知识的学习中通常会不同程度涵盖学生已经学过的知识内容,不少新知识是建立在学生已有知识体系上的延伸和扩展。结合知识点这些潜在的特点,教师在构建大单元教学时可以充分利用知识点间的关联进行体系联通式教学。这种学习方法还能够逐渐建构学生的知识架构。这才是素养导向下优化大单元整体教学更值得采用的方法,在这样的教学背景下学生会获得更为丰富的学习收获。以《圆》这个单元的教学为例。在学习圆的各种特点时,为了让学生有一个逐渐适应的过程,教师可以先引导学生将圆置于平面图形中进行思考。鉴于学生已经认识了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三角形等平面图形的特征,并且已经探究过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及面积,学会测量不规则图形的周长,有的学生甚至通过平时的数学小实验探究过不规则图形的面积,因此,透过利用这些已有的知识结构,可以很快过渡到圆形特征的探究,以及圆形周长、面积计算的学习中。透过这种知识点之间的关联,不仅很好地实现了知识点之间的体系联通,这也化解了学生新知识学习可能存在的潜在障碍,让大单元教学可以更顺利地推进。
4视野拓展,提高观察能力
视界决定人的思想高度,视野越宽,就越能有更高的层次和更高的境界。老师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扩展学生的视野是必要的。举例来说,在实际教学中,多媒体教学,与教育内容相关的生活片段和小视频都可以进行运用,使学生可以丰富知识的内涵。数学的知识和逻辑理解只有在思想内涵得到改善时才能得到理解。生命不缺乏美,却缺少了发现美的眼睛,数学知识和想法常常来自生活。要提高学生的数学素质,教师必须教学生观察生活中的美,提高数学学习能力。大单元教学法相对自由,可以运用丰富的导论,积极开阔学生的视野,培养学生观察事物和生活的能力,使学生懂得物质来源于生命,需要去发现和挖掘。这样一来,学生就不会把数学变成一种负担,他们会对数学感兴趣,他们会发现学习的乐趣,这也是新时代教育政策实施所带来的优势与学科发展趋势。
5以点带面促深度学习
5.1立足国际视野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不仅要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数学文化,还要与时俱进,与国际接轨,拓展教学的广度。例如,讲授四年级数学下册“认识多位数”一课时,学生学习了传统计数方法——四位分级法后,教师可以依托“你知道吗”板块向学生呈现国际通用的三位分节法。四位分级法即从个位起,每四个数位是一组。个位、十位、百位、千位属于个级,万位、十万位、百万位、千万位属于万级,亿位、十亿位、百亿位、千亿位属于亿级……我们平常就是从高位起一级一级地往下读、写多位数的。目前,很多国家是按照三位分节法读、写数的,即从个位起,每三个数位是一节,如个位、十位、百位是第一节,千位、十千位、百千位是第二节,密位、十密位、百密位是第三节……节与节之间通常空出半个数字的位置。其实,四位分级法与三位分节法联系得非常紧密,学生通过知识拓展就能更好地理解多位数了。
5.2立足哲学视野
数学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数学素养是现代社会每个公民应该具备的基本素养。在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根据教材和学情引导学生通过理性追问进行批判和质疑,让学生思考“为什么、是什么、怎么办”,进一步进行深度学习。例如,讲授五年级数学下册“3的倍数特征”时,教师一般都会让学生先从百数表中圈出3的倍数,结合所学知识了解各个数位上数字的特点,并提出问题:这个数每个数位上的数字相加都是3的倍数,但为什么要看每个数位上数字相加的结果,才能确定其是否是3的倍数呢?这样学生就能够了解数学知识的本质,深度学习才更有效率。例如,513为什么是3的倍数?这时,教师就可以引导学生将513转化为5个100、1个10和3个1。100除以3等于33余1,5个100除以3就会余下5个1;10除以3等于3余1。我们就可以将5+1+3理解为这个数各个数位上的数除以3的余数相加之和,主要看数字和能不能被3整除,这样就可以判断它是否为3的倍数。
6结论
总之,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要立足于大数学观,不断优化教学策略,使小学数学深度学习由知识本位向着能力本位转变,由数学教学向着数学教育转变,由接受学习向着深度学习转变,不断促进学生数学思想的形成,以及学生核心素养的养成。
参考文献:
[1]薛明.主题单元教学:在课程视野中行走[J].小学教学研究,2021(10):54-56.
[2]陆鹏程.基于学情分析的小学数学大单元教学设计的研究[J].上海:上海师范大学,2021.
[3]熊建辉,姜蓓佳.中小学教师工作负担现状调查与减负对策[J].中国教师.2021(09)
[4]上海市教育委员会教学研究室.小学数学大单元教学设计指南[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