铜陵市妇幼保健院 244000
摘要:目的: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早期鉴别诊断中降钙素原检测的应用分析。方法:案例回顾分析2022年1月-2023年1月收入的新生儿的信息,对照组50例为常规健康新生儿,观察组50例为高胆红素血症新生儿,对比患儿的临床降钙素原(PCT)的指标水平以及高胆红素血症的鉴别结果。结果:较对照组,观察组的降钙素原(PCT)指标高于对照组,指标对比(p<0.05),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灵敏度为96.00%(48/50),阳性预测率为100.00%(48/48),漏诊率为4.00%(2/50);对照组的特异度为90.00%(45/50),阴性预测率为100.00%(45/45)、误诊率为10.00%(5/50),检出率较高。结论:降钙素原可以作为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诊断依据,可推广。
关键词: 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鉴别诊断;降钙素原
作为临床常见的新生儿疾病,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是临床最为常见的疾病,该疾病发病为机体的胆红素增加导致胆红素排泄减少而导致的一种疾病,属于当前常见的新生儿疾病。现如今我国的医学技术发展迅速,国内针对新生儿的安全防护研究也越来越深入。降钙素原属于一种特殊的蛋白质物质,具有极高的特异性和敏感性,该指标可以反馈机体的炎性刺激情况,可以反馈机体的细菌感染情况[ 1 ]。为了进一步分析降钙素原诊断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诊断价值,现针对2022年11月-2023年1月收入的50例健康对象(对照组)、50例患病对象(观察组)进行检验分析,内容如下:
1.一般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本次研究从本院2022年1月-2023年1月收入的新生儿中分层、随机抽取2组新生儿,对照组50例,为健康无高胆红素血症对象,男婴儿25例,年龄为3d-8d,平均年龄为(4.94±2.49)d,女婴儿25例,年龄为5d-12d,平均年龄为(7.68±1.36)d。观察组50例,为确诊高胆红素血症对象,男婴儿22例,年龄为1d-7d,平均年龄为(3.13±1.03)d,女婴儿28例,年龄为5d-13d,平均年龄为(7.33±2.30)d。两组基本资料无差异,(p>0.05),有可比性。
1.2方法
对入院新生儿予以桡动脉血液检验方式,采用干式免疫荧光法测定,若PCT≥0.5ng/L判定为阳性。医护人员密切观察患者的体征情况,结合患儿的体征表现对其予以及时的感染防护,预防其他因素诱发疾病,诱发误判。
1.3观察指标
(1)结合后期的诊断、治疗情况,回顾分析两组对象的PCT诊断结果。(2)对比两组对象的PCT水平,PCT的正常值是小于0.5ng/L(新生儿出生≥24h);PCT明显升高,提示细菌感染。
1.4统计学分析
使用SPSS25.0统计学软件,计数资料为[ n(%)],予以X2检验;计量资料为(±s),予以t检验。P值<0.05提示统计学意义成立。
2.结果
2.1 两组新生儿诊断结果对比
对比可知观察组的灵敏度为96.00%(48/50),阳性预测率为100.00%(48/48),漏诊率为4.00%(2/50);对照组的特异度为90.00%(45/50),阴性预测率为100.00%(45/45)、误诊率为10.00%(5/50),见表1。
表1 两组新生儿诊断结果对比[n(%)]
组别 | 对照组(n=50) | 组别 | 观察组(n=50) | ||||
金标准 | / | + | - | 金标准 | / | + | - |
阳性0例 | + | 真阳性0例 | 假阴性0例 | 阳性50例 | + | 真阳性48例 | 假阴性2例 |
阴性50例 | - | 假阳性5例 | 真阴性45例 | 阴性0例 | - | 假阳性0例 | 真阴性0例 |
2.2 两组新生儿PCT指标对比
对照组的PCT水平为0.45±0.10ng/L,显著低于对照组1.27±0.10ng/L,指标对比(p<0.05),有统计学意义,见表2。
表2 两组新生儿PCT指标对比(±s)
小组 | 例数 | PCT(ng/L) |
对照组 | 50 | 0.45±0.10 |
观察组 | 50 | 1.27±0.10 |
t | - | 27.8076 |
p | - | 0.0001 |
3.讨论
高胆红素血症是以黄疸为首发症状的一种特殊疾病,该疾病好发于新生儿,对患儿的身心健康有一定的威胁。因为新生儿临床检验需要依赖血培养检验,这种检验需要较长的时间且阳性率并不高,而结合细菌性和病毒性感染研究分析,通过对机体的TNF、TL-6、TL-10等检验未能够发现相关性或特异性诊断依据。而在1993年血清降钙素原针对感染病毒的特异性特征引起了医学界的关注[ 2-3 ]。
作为临床常见的感染诊断指标,降钙素原可以有效诊断机体的感染病症,对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有一定的特异度和灵敏度。这种物质属于一种糖蛋白,有116个氨基酸组成,正常情况下降钙素原mRNA可以在甲状腺滤过内被转为前降钙素原,后期生成降钙素原[4]。正常情况下,降钙素原在人体的含量较低,而受到外界的细菌感染后,人体的PCT指标升高,在人体的6-8h浓度快速升高,12-48h可以达到峰值。新生儿出生后48h内PCT有一定的生理高峰值,而72h后会降低到正常人体水平。对此建议日龄依赖性参考范围。而且排除高胆红素血症疾病,围生期的其他因素对PCT的刺激波动不大。而且手术、麻醉、母体刺激等对新生儿的PCT的影响不大,因此可以排除其他因素对新生儿的高胆红素血症的诊断影响
[ 5 ]。临床也有医学研究表示,降钙素原属于一种糖蛋白、在人体的细菌、非细菌性疾病诊断中有较高的特异度和灵敏度,可以作为高胆红素血症诊断依据[ 6 ]。
本文也对新生儿体征情况进行对照分析,探讨降钙素原检测高胆红素血症的诊断价值。本文采用回顾性分析法,对照组50例为健康体检对象,观察组50例为确诊对象,结合PCT的检出情况来看。对照组的PCT水平为0.45±0.10ng/L,显著低于观察组1.27±0.10ng/L,指标对比(p<0.05),有统计学意义。此外,结合后期的病症诊断结果来看,对比可知观察组的灵敏度为96.00%(48/50),阳性预测率为100.00%(48/48),漏诊率为4.00%(2/50);对照组的特异度为90.00%(45/50),阴性预测率为100.00%(45/45)、误诊率为10.00%(5/50),对比(p<0.05),有统计学意义。综上所述,降钙素原可以作为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诊断依据,患者的PCT指标一般大于0.5ng/L,建议研究推广。
参考文献:
[1]张世杰,孟宪春,丁健生,吴静,孙萍萍.降钙素原与白蛋白比值、单核细胞分布宽度、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和C-反应蛋白在新生儿败血症早期诊断及疾病严重程度预测中的价值[J].中国卫生检验杂志,2023,33(14):1668-1672.
[2]王娟,马进,田庆.联合检测血常规、D-二聚体及降钙素原与新生儿败血症继发坏死性小肠结肠炎的关系[J].分子诊断与治疗杂志,2023,15(06):1021-1024+1029.
[3]许俊,张金玉,王东丽,丁若雨,李付奎.降钙素原、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与新生儿化脓性脑膜炎预后的相关性[J].新乡医学院学报,2023,40(06):548-553.
[4]张路妹,张成纲.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与降钙素原联合检测对新生儿细菌性肺炎的早期诊断价值[J].医疗装备,2023,36(10):49-51.
[5]张伟锋,蔡宇飞.血清PCT、IL-6、hs-CRP联合检测在新生儿肺炎早期诊断中的价值分析[J].实用中西医结合临床,2023,23(09):87-89+114.
[6]张磊,贾阳,安婷婷,苏芬玲,习颖.新生儿EOS的血清乳酸、PCT、炎症指标水平变化及其临床意义[J].海南医学,2023,34(09):1299-13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