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池市第一人民医院 广西 河池 546300
我们的身边可能有一些这样的孩子,他们视力、听力都正常,却不喜欢与人接触,也不喜欢说话,他们生活在这个世界上,却仿佛与这个世界隔离,对身边的人和事漠不关心,隔绝一切外界的信息,其实他们只是患上了自闭症。那么小儿自闭症是什么?你知道小儿自闭有哪些临床表现吗?
一、什么是小儿自闭症?
小儿自闭症又叫做儿童孤独症,是一种精神发育障碍性疾病,主要由于胎儿时期或出生时脑部受到了损伤而导致脑部功能受损,从而引发的发育障碍,其主要临床特征为交流障碍、社会交往障碍、兴趣或活动内容局限、刻板行为等,多伴有精神发育迟滞的症状。
二、小儿自闭症的发病原因有哪些?
(一)主要病因
1、遗传因素:虽然目前临床上尚未完全明确小儿自闭症的发病原因,但是认为与遗传因素有一定的关系,同卵双胞胎同病率比异卵双胞同病率高,同胞患病率比普通人高。
2、脑器质性因素:在小儿自闭症的相关研究中,发现患儿多存在神经系统软件体征、脑电图异常以及癫痫发作的状况,而在核磁共振研究中可以看到部分患儿的小脑蚓部小叶发育不良、第4脑室扩大、脑干萎缩等,意味着小SB症的发生和中枢神经系统异常有关。
3、神经生化因素:在相关研究中发现,三分之一的患者存在血5-羟色胺增高的状况,还有部分患儿脑脊液中多巴胺代谢产物高香草酸水平高于普通人,患儿的刻板行为多与这些因素有关,5-羟吲哚乙酸作为5-羟色胺代谢产物,其含量可体现出症状的严重程度。
4、免疫学因素:在相关的研究中发现患儿的 T淋巴细胞,B淋巴细胞,还有辅助T细胞数量的减少,导致细胞活性的降低,使患儿在新生儿期和婴儿期。容易受到病毒的感染,进而损伤了中枢神经系统,从而导致自闭症的发生。
(二)诱发因素
1、营养不良:幼儿时期长期营养不良影响了中枢神经系统的发育,增加了小儿自闭症的风险。
2、围产期不良因素:高龄妊娠、父亲年龄大、围产期病毒感染、先兆流产、羊水浑浊、服药、胎位异常、难产、宫内窘迫、出生时体重低、新生儿窒息等都增加了小儿自闭症的患病几率。
3、环境因素:小儿大脑发育的关键时期受到不良环境的影响,也可能诱发小儿自闭症。
三、小儿自闭症有哪些临床症状?
(一)典型症状
患上了小儿自闭症,往往出现感知/感觉异常、刻板行为、兴趣狭隘、交流和社交障碍等核心症状,同时这些症状也是确诊的必要条件。这些症状的不同在于普通儿童的行为、个性复杂多样,其症状受患儿年龄、个性、智力水平、病情严重程度、是否患有其他疾病等因素的影响,往往有一定的差异性。如果不能尽早进行科学地干预,患儿会随着年龄的增长症状越来越明显,这个也叫做瀑布效应。
不同患儿其自闭症核心症状出现的时间具有一定的差异性,有的患儿在6个月左右,就会出现一些症状,但是大多数的患儿会在两岁前后出现自闭症的症状。而家长开始注意到患儿异常的时间也有一定的差异,一般来说,社会交往广泛的家长能够更早发现自家孩子与同龄儿童发育的不同。如果家长或儿童保健医生认为患儿的发育异常属于正常范围,可能随着年龄增长而恢复正常这种心理,可能导致错失了最佳干预的时机,增加了治疗的难度。因此,儿童保健医师应该掌握尽可能多的儿童生长发育的规律和特征,尤其是儿童交流能力、社交能力的发展规律。
(二)社会交往交流障碍
小儿自闭症最为核心的症状之一就是社会交往障碍,但是不同的患儿,其社交障碍也有一定的差异,严重者几乎无交往状态,轻者可能有社交的意愿但是缺乏互动的技巧,由于社交障碍的存在,患儿与他人交流出现了不同步、不协调的状况。
在疾病的早期,家长可能发现呼唤患儿时不回答、不回应。患儿更加喜欢独自玩耍,经常不回应父母的指令,或者选择性执行一些自己感兴趣的指令,如吃饼干、画画、去超市等,让父母感觉到孩子的听力没有出现异常,只不过是对不感兴趣的指令不回应。
患儿与父母相处时往往避免目光的接触,或者是短暂地对视后马上移开视线,或者是目光游离;当患儿需要某种东西时,往往拉着父母的手到物品的前面,但是一般不会用手指指着物品表达自己想要的意愿,也不能用手指认自己的亲人。
患儿可能不知道如何与人交流,不掌握与人交流的技巧,不会或不愿与其他人进行游戏或交流,对于合作性、模仿性、分享性、轮流性、竞争性、对话性、对抗性的游戏往往不知道如何应对,甚至完全丧失了与人交往的兴趣。
大部分自闭症患儿并不惧怕与陌生人接触,但是与父母之间可能出现反应延迟或没有表现出依恋关系。大多数时候患儿并不关心亲人何时离去和归来,或者是对亲人的离去和归来缺乏情感表现,似乎并关心其是否在身边。
患儿的躯体语言比较缺乏,运用能力较为缺乏,是否通过摇头点头表示拒绝或同意。
行为比较被动,很少主动表示想要父母的关心和抚慰,不会用眼神示意或参照。
语言能力较差,很少通过言语与父母沟通和交流,也很少炫耀自己、不会告状、也不会撒谎、也不能传播他人的话语。
对周围发生的往往没有反应,比如说东西掉落的声音、动物或人的出现等。
(三)语言交流障碍
自闭症患儿往往存在不同程度的语言交流障碍,这也是大多数自闭症儿童家长前来就诊的原因。自闭症的严重程度不同,其语言障碍的程度也有一定的差异。
大部分自闭症患儿语言发育落后于同龄儿童,正常儿童在2-3岁已经能够顺畅地交流,而自闭症儿童可能还不会说话。还有部分患儿可能前期言语发育正常,但是随着疾病的发展,其语言能力出现了停滞或倒退。有部分患儿语言能力正常,但是缺乏语言交流的互动性质,往往表现为发出一些无意义的发音,或者别人听不懂的话语、亦或是自言自语、刻板重复的话语等。语言的内容是单调重复的,甚至有些语言内容非常古怪,难以使人理解,能够鹦鹉学舌或模仿语言,但是不会转换语句中的人物代词,只能将语言照搬照抄。有些患儿拥有语言的能力,也愿意发声,但是一般采用指令语句,比如说,要吃饭,要尿尿等,一般不使用疑问句或询问意见的语句。也有少部分自闭症患儿出现语言过多的症状,在日常生活中经常自说自话、自问自答、明知故问、重复提问等,但是在与人沟通过程中不顾及对方的情绪、语言等,多为单向交流,语言的内容往往不符合当时的场景,更不要说轮流说话,也就是说患儿往往以自我为中心,比较我行我素。
(四)感知觉障碍
小儿自闭症患儿往往具有不同程度的感知觉异常的状况,这主要与他们的重复刻板行为和狭隘兴趣有很大的关系,对某些事物表现得异常的敏感,对一些事物表现得过于迟钝。有部分患儿对某些声音、图像、动作等表现出特别的喜好或恐惧,或者是通过某种特殊的方式盯着某些物品,比如说墙上的黑点,电灯的开关等;也有一些患儿喜欢歪着脑袋看东西;也有的患儿抗拒他人的拥抱和接触;有的则喜欢啃咬或嗅某种物品。日常生活中存在多见挑食、偏食的现象。也有的患者对痛觉不敏感,甚至喜欢做一些事情,如摇头晃脑、坐车等。
四、小儿自闭症的治疗原则
(一)尽早发现及时干预
对于自闭症患儿的家长来说,如果自己的宝宝出现了以下状况应该及时就医,开口说话、目光交流、游戏玩耍水平、社交功能、运动功能等异常中的任何一项,应该马上到专业机构进行相关的检查,尽早发现和诊断病情,尽早进行干预。
(二)相信科学、相信医生
很多家长存在一个治疗的误区,认为小儿自闭症是治不好的,这种看法并不正确,自闭症治疗起来是比较困难,但是经过有效的干预,能够减轻症状,逐步减少与普通儿童的差距,降低疾病对患儿的影响。
(三)调整心态,坚持治疗
自闭症的干预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家长应该调整心态,坚持治疗。
结论:小儿自闭症是一种神经发育障碍疾病,应该认识其临床症状,尽早干预,提高治疗的效果。